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不讲顿悟,就不是禅宗了吗?

不讲顿悟,就不是禅宗了吗?

编者按

  本讲座为深圳东山寺监院法广法师2014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任教时,应法海探源第五期初级班学员祈请,举办的禅修讲座。法师分繁入简,寻祖归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觉悟禅宗大道。讲座选用教材为日本学者铃木大拙(1870—1966)《校刊少室逸书及解说 》。内容是根据该讲课录音整理而成。

《二入四行论》(一)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缘起

  禅修对我来说,接触比较多,但每次讲课又觉得不好讲。一方面禅修太过深妙宽广;一方面它需要切实体证,要有很好实证的功夫。但不管怎样,和大家有这个因缘,就尽可能地和大家交流。这两天考虑来考虑去,觉得禅宗达摩祖师的开示,可与大家分享。

  禅修从古到今,说法众多,仅佛教禅宗的禅修,就说法各异,眼花缭乱。今天我们就立足禅宗的角度,特别选出达摩祖师的开示,来看看成就的祖师大德,怎么说禅修。即使今天哪个人再厉害,就算有一些修证,但和达摩祖师相比,我们还是应该惭愧些。

何为禅宗

  禅宗说起来好像很简单,简单到就是一颗心,怎样把握。达摩西来无一法,全凭心地用功夫。围绕这颗心,来发挥,来把握,最终整个生命都可以达到非常高超无碍的境界。不仅是修证者个人生命绚丽多彩,而且还可以涉及到很多领域,禅宗的光辉都会普照到。一般说禅宗和茶文化、诗歌、艺术、绘画、医学等,好像有更密切关系,实际上不仅如此。如果更好地走入禅宗,体会禅心,就会发现从禅宗的情怀、精神、立足点看世界的话,禅心产生的光辉是普照着大地,普照着法界。

  禅宗也在不断地变化。大家从不同角度、领域、层次来理解,发挥,也造成很多不同说法。提到禅宗,似乎就是不立文字,就是讲顿悟。好像不讲顿悟就不是禅宗,讲理论就和禅宗不搭边。好像禅宗就是顿超直入,如果教你怎么用功,就不是禅宗。禅宗就必须参话头。实际上,这是偏差的认识。

达摩禅法

  达摩祖师的禅法,从今天去看,会觉得和后世禅宗有些距离。然而,如果我们真正走进禅宗,就会发现,禅宗后来不管它的禅法有什么变化,实际上它的根本内核,达摩祖师的禅法里面都已经具备了,都是围绕着它来发挥的。

  达摩乘舟东来,成为东土第一代祖师。当年他完全怀着一颗菩萨心怀,因为自己在禅修上有一定成就,所以希望能够把这些收获,传递给一些有缘人。他观照自己的缘分在中国这边,所以航海过来。刚开始,达摩祖师的禅法没有得到很好的传布,知音寥寥。很少人理解他,亲近他,真正从他那里得到心法的成就。达摩留下来的著作开示也非常少。今天很多说这个是达摩的著作,那个是达摩的开示,实际上多不可靠。真正可靠的就是今天发给大家的《二入四行论》。这个非常简略,是达摩弟子昙林记录整理出来的。

禅修就是打坐

  达摩祖师怎样说禅修的?怎样引导大家走向这条禅修的大道?可能大家一提到禅修,就想到坐禅,好像禅修就是打坐。实际上打坐只是禅修中一个很殊胜的组成部分。

  那么从达摩祖师的教导中,整个禅修的大纲,是怎样的?禅修的整体概念该怎样把握?它有哪些主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我们能够比较好地把这些要点,给它抓住,随缘随份地落实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生活中,那么你做到一点,就是在禅修道路上做到一点;你前进一步,就是在禅修路上前进一步。不是说只是在打坐。

理入,行入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不管你怎么修道,怎么千奇百怪,归纳起来,路径不外乎两个:一个是理入,一个是行入。有人把“理入”理解为就是理论上的学习,“行入”就是实际的用功。但如果读《 二入四行论》,我们就会知道,这里所讲的“理入”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也包括借助理论契入你的真性,对大道的理悟或证悟。

  【谓藉教悟宗】

  “教”确实是理论,形之语言文字的佛法就是“教”。“宗”就是内在的体证。一般层面借助理论的学习,你明白大概是怎么回事,明白禅修的各个方法,明白禅修过程中身心会出现种种反应等。在这个过程中,你怎么去选择,避开陷阱,把握更正确的方向,从低的层面,转入更上的层面。自己需要理论上的引导,你才能够明辨是非正邪、对错偏圆,那么需要“教”。

禅宗的根本处

  但是佛法,特别是禅宗,又会告诉我们根本处还在自己的内证。为什么呢?“教”,不管你怎么表达,多有才华,口才多好,多有智慧善巧,别说是普通人,就连佛菩萨依然觉得语言文字非常苍白,表达的也是一些相似性,也是非常勉强的东西,对大道的本身,对生命的真实,对实际的修证,与那真切的体验来讲,都是没有办法完全划等号的 。

  “教”,教导,佛典,都是方便的表达,跟真实存在着落差,而且是相当大的落差,除非你有过高的悟性。否则你以为把这些书读得透透的,哲理思辨非常可以,推敲得一字不漏,弄得非常通达,恐怕就行了。绝对不行的!你要体证。实际的体证可以借助理论引导,但只靠理论引导并不够。

拈花一笑

  像禅宗的第一公案“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一笑”,就是强调内在体证。必须你的心确确实实去领会到大道的真实,透视到生命的本质,你才知道大道是怎么回事,真正的禅修达到的状态是怎么回事。

  后来有的禅宗高僧,像德山宣鉴大师,本来自以为理论上过硬了, 可以著述《金刚经》。在当时他挺权威,但后来他真地开悟的时候,却把自己有关《金刚经》的著作堆到法堂前面,点一把火烧了,非常感慨地说了一句:“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语言文字,世间的聪明才智,种种的知识,种种的思辨,在真实面前,在实际的体证面前,是太苍白。

  因此禅宗弟子是要实际修证跟理论支持的,但他不会直接跟着理论去走,从理论到理论,知识概念到知识概念。

怎样理入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要好好做功夫,最终契入清静无为这样一个真实,这才叫“理入”。“众生都有佛性”,这句话,已经老生常谈了,但实际上这恰好是整个禅宗根本所在。当年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他非常感慨:我经过努力苦苦地修证,最后发现了这个真相。可是众生不能够明了,告诉大家也不会接受,不会得到很好的受用。

  宋代郁山禅师开悟的时候,做了首偈子:“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他去世后,他有一个徒弟,到另外一个善知识那边去亲近,苦苦用功很多年。有一天,师父问他,你当年在你师父那边,听说他开悟的时候,有个偈子十分了得,你还记不记得?他就倒背如流 “我有明珠一颗……”一字不差。念完之后,他的新的师父就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这下弟子就慌了,手足无措:我应该没有记错啊?他为什么笑完我就去了?一个晚上睡不着觉,非常苦恼。第二天他就去哀求师父,你为什么笑我,我是不是念错了……

  师父就问他:“你有没有看过人家做戏的表演?都是让下面随着他们的表演而哭,随着他们的表演而笑,随着他们的表演而喝彩。他是不是因为下面的人哭、下面的人笑、下面的人拍掌就慌了手脚呢?你倒好,我哈哈大笑,就把你笑得完全乱了分寸。”这个公案是什么意思? 你会背偈子,但是你不知道它真正的趣味所在,你根本是在鹦鹉学舌而已。

禅宗接引上根基者?

  为什么真正悟性好的人,从简单的话语中就可以悟出很多,让整个生命产生翻天覆地的大转变,换了一个新人。而且他还可以具有无比强大的磁场,无比强大的功德力,更好地去帮助,感化,普照有缘众生。悟性不好的人,别说仅仅靠几句话,靠简单的点拨,找不到一点点感觉,甚至三藏十二部,给你讲了那么多,就算你整天学,倒背如流,你照样没有真正会意到。对你来讲,它只是知识,概念。你只是一个仓库,没有转化成你生命的血液,灵魂里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这一点上,个人的根基确确实实有很大差异。

  有人说 “禅宗接引上上根基的人”。它确确实实有这方面的理想,而且它确确实实侧重在这一块。但是话又说回来,禅宗不仅仅如此。如果禅宗仅仅是接引上上根基的人的话,那么禅宗再殊胜,说实在的,到今天我们也不需要坐在这里,我们也不需要特别去看禅宗说的是什么,教的是什么。因为太多人都达不到那个根基,那个悟性。

南宗,北宗

  实际上,禅宗,你是上乘根基的,能够当下把握,当下证入,当然欢喜。但你也许目前没有那样的悟性,也没关系。禅宗,你不要忘了,它凭的是一个佛心,所以只要是能够引导你、帮助你的种种善巧,都可以为它所用。根基比较欠缺的,可以从简单平常处渐渐来学习。

  当年禅宗就有两大分枝,一个是南宗,六组慧能大师,他是顿超直入的,当下转换,对他来说,很简单,本来就是这样子。但是神秀大师,他就是渐修的方向,慢慢来让你祛除烦恼,打坐,静心,种种打磨,种种训练,这种是慢慢地合道,渐次地走向开悟,得到成就。但是实际上,无论是顿悟也好,渐修也罢,实际上都是整个禅宗所兼容的。不要以为禅宗只是六祖的禅法,不是的。六祖的南宗禅最终是兼容了北宗渐修的禅法。

  所以,如果你能“理入”,有好的悟性,契入生命的真性,“理入”就告诉我们直下证悟的方向;如果你不能当下契入,你就慢慢地修学,使你的心越来越回归到比较本真的状态,最终契入真实。

附:作者简介

  法广法师,1970年生,广东汕头人。1991年礼上传下正大和尚为师,1993年福建北峰林阳寺求受具足戒, 曾就读闽南佛学院。1997年考取北京中国佛学院,2004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教授禅宗史等课程。2011年任中国佛学院培训部副主任,开展面对社会大众弘法工作,以“法海探源”为主题创办各类培训班,广受好评。2013年兼任广东南华寺后堂及曹溪佛学院副院长。2014年底任深圳东山寺监院,并当选广东省佛协理事。2015年当选深圳市佛协副会长,同年应广西浦北邀请,至五皇山筹建五皇禅寺。2016年兼五皇禅寺住持,并当选为钦州浦北县佛协会长及县市政协委员。同年当选深圳龙岗区政协委员。 发表论文有《关于赵州和尚》等多篇。

原标题:《禅修讲座》(一)不讲顿悟,就不是禅宗了吗?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深圳东山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