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就是逆来顺受吗?禅定训练的那些误区
编者按
本讲座为深圳东山寺监院法广法师2014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任教时,应法海探源第五期初级班学员祈请,举办的禅修讲座。法师分繁入简,寻祖归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觉悟禅宗大道。讲座选用教材为日本学者铃木大拙(1870—1966)《校刊少室逸书及解说 》。内容是根据该讲课录音整理而成。
忍辱,不是逆来顺受
忍辱不是说什么都逆来顺受,遇到非常可气的人和事,无礼的要求,还一味死忍着,不是这样。忍辱需要我们有更豁达的心态,有更平静的情绪。
因为有时候你一触即发,嗔恨心就爆发,也许把事情弄得更一团糟。怒火中烧的当下,身体首先受到伤害,科学的说法就是内分泌紊乱,然后神志不清。不管是话赶话,还是怎样,总之把芝麻大的事情闹出西瓜大,甚至闹出人命都有可能。
忍辱,柔中带刚
但有时候你光说忍,怎么忍?怒火中烧确实很可气,那么这时候该发脾气也要发。对某些人某些事,你没一点脾气,一直好声好语,一团和气,对他不管用。那就必须有点脾气,给他钉子碰一碰,采取强硬的手段。
佛也讲有时候柔软中有刚强,采取强硬的手段这样才管用,对他对你都是一种慈悲。但同时要放得下,不要让自己困在伤害身心的情绪中。
当然有时候,确实你达不到那样的高度。这个时候你也许可以找一个无人的空间,大喊大叫几声,搬起石头乱砸一气,总之,把这腔怒火宣泄出去,但不要伤害他人。这是退而求其次的方式。哪天你更加有空的智慧,更善于控制情绪,那么你就不需要这些善巧了。
精进不是蛮干
精进是禅修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绝对没有多少收获。今天兴趣来了,打一下冲锋,热情高涨,实际上没有多少收获。
精进要精而不杂,进而不退。精进在佛法里面,也叫“正勤”。朝一个正的方向努力才叫精进,朝坏的方向去用功那不叫精进。
曾经有人问我,他是不是退心了。原来他刚学佛时就发心,一辈子素食,而且要求一家人都素食,而且几年后,要求亲朋好友都要素食。但没多久就碰一鼻子灰,行不通,没办法支撑下去了。
这是不是不精进了?实际上,精进过程中,也得看具体情况来调整。怎么做比较合理,不是蛮干才叫精进。实际上还需要兼容到智慧善巧,自己要坚持,必须有定力。
禅修大道,相互兼容
禅修大道越走进去,越发现彼此息息相融。比如《六祖坛经》讲的定,里面内容都是贯穿在一块的。因为大道本来圆融一体,心本来就是圆融无碍一体的。
有时候为了表达方便,才拆得支离破碎,但那不是大道的本相,核心。就像我们走入一个大花园,里面有非常美妙的景色,但它又是有很多门可以进来。大道也是如此,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契入,从那个方向来学修。但你走进去之后,就是归元无二,这也是《楞严经》所讲的。
最终,你只有走得正确,把握大道根本理路,这颗心确实越来越展开,越来越合道,就会发现整个人越来越兼容,越来越成为一个无碍的整体了,东门西门只是契入点不同罢了。
不能这个宗派我看不上,那个宗派我踩在脚底。应该是越走进去越圆融,越走进去越开阔,越走进去越发现别人的精妙善巧。
禅定的奥妙
禅定当然很重要。禅定更多时候会静坐来用功夫,但是不限定于此。禅定可以开发智慧,但是开发智慧也不完全靠禅定。
因为禅定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境界。
普通的禅定是从自心一处来说禅定,通过相应的方法,如念佛、数息、持咒、或者诵经,让你的心慢慢专注一个在某点上,慢慢地整个融入进去,把其他种种的万事万法都放空掉,都忘记掉。整个世界都在念佛中。念到最终好像整个世界就只有这个佛号,甚至你都忘记自己在念佛,就是一声佛号,当然是用心灵达成这样的境界。
禅定训练有误区
禅定的训练确实让人的心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凝聚到一点上。就像凹透镜太阳照在上面,凝聚到一点上,以后你的心更有穿透力,更有洞察力,有助于开发智慧和开悟。
而且随着禅定的训练,你的身体各方面都顺着大道走。但是也有一些误区。
不是说禅定是坐下去,坐到顶点,定力越来越高,坐的功夫越来越深,双腿不用手就可以双盘自如,坐几天几夜,有的夸张的几年都坐下去。光是这样不可能开悟。如果这样能开悟,当年佛就不需要那么麻烦,很多外道也早就开悟成佛去了。
这样有定性的训练下去,你坐得很透很深,它只是定。而且你坐得过深的话,恐怕智慧力不会增强,还会减弱。它没办法与佛家所有的智慧直接画等号,没办法水到渠成的。
世间禅定与佛法禅定
有人会问,不是“戒生定,定生慧”吗?经典里都讲,《楞严经》也讲,要知道这里所讲的“定”不完全是世间的禅定。世间的禅定确实有它的精妙之处,但是佛家所讲的“依定得慧”,不仅仅是世间禅定的训练,它最终是心性的定力。
《六祖坛经》所讲的“定”是心性之定,《楞严经》也是。这个“定”当然是和智慧圆融无碍的,因为它本身必须跟智慧息息相连,在生命的本真中达到无碍。
普通的禅定,比如我现在就是抓住这个话筒,让这个话筒来拴住你的心,最终把自己忘了,这个世界就只有这个话筒了。这个普通的禅定是把自己的心牢牢拴住,把内心最终融进去了。
大道禅定是心性之定
但是大道所讲的“根本定”,心性的定,它恰好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是我明白话筒真相是怎样一回事,就好像白骨精不论是变成老人,还是漂亮女孩子,都不会被所迷。心不为所动,把握自己,看得分明,也可以去转换。这个“定”不仅是心性之“定”,也是智慧之“定”。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普通禅定的训练,它确实能够给我们身心很好的帮助。就算我们不能很高的受用,至少平常很忙碌的生活中,能适当抽空静静心,调整身心,也有助于检点自己,考虑未来。而且训练比较善入的话,身心会有种种变化,会带来很多受用和欢喜。
但也有很多的误区,有时候还会带来一些魔扰。但是大家不用怕,一般魔还不屑去干扰你。
附:法广法师简介
法广法师,1970年生,广东汕头人。1991年礼上传下正大和尚为师,1993年福建北峰林阳寺求受具足戒, 曾就读闽南佛学院。1997年考取北京中国佛学院,2004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教授禅宗史等课程。2011年任中国佛学院培训部副主任,开展面对社会大众弘法工作,以“法海探源”为主题创办各类培训班,广受好评。2013年兼任广东南华寺后堂及曹溪佛学院副院长。2014年底任深圳东山寺监院,并当选广东省佛协理事。2015年当选深圳市佛协副会长,同年应广西浦北邀请,至五皇山筹建五皇禅寺。2016年兼五皇禅寺住持,并当选为钦州浦北县佛协会长及县市政协委员。同年当选深圳龙岗区政协委员。 发表论文有《关于赵州和尚》等多篇。
原标题:禅修讲座(四)禅定训练有哪些误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深圳东山寺
- 上一篇:如何用布施与持戒走上禅修大道?
- 下一篇:如何战胜禅修中的身心之魔?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学佛者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四依法
-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我们要学会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牵
- 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
-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 怎样把五戒十善落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
- 佛教的世尊是谁?
- 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人生自然会越过越快活
- 如何在修行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学佛者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四依法
- [佛学常识]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们要学会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牵
- [佛与人生]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
- [佛学常识]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 [明海法师]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汉传人物问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断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样把五戒十善落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经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佛学常识]佛教的世尊是谁?
- [妙法莲华经]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绿茶]乾隆与龙井茶的故事
- [汉传人物问答]怎样观察自己内心的念头?
- [佛化家庭]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