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耶稣教概说

  第九课 耶稣教概说

  耶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的宗教,起源于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为犹太的拿勒人耶稣所创立。全世界现有信徒十亿以上,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主要教派,此外,还有散布于全世界各地的各种小教派。

  耶稣教(以下皆以此名代表新教)又称抗罗宗,此一词最早见于公元一五二九年神圣罗马帝国议会的文件。其后凡不隶属于天主教的罗马教会,通称抗罗宗。中世纪后期,天主教内部的若干改革派,都可视为耶稣教的先驱。至十六世纪初,马丁路德对救恩问题有所彻悟,宣传他的新教义,并因教会贩售赎罪券的问题,掀起了背弃天主教的运动,各派所倡导的改革思想,遂在欧洲大陆中部发展。同时,耶稣教也兴起于瑞士,并传到西北欧和中欧,一个世纪后又传到北美洲。

  耶稣教的教义与天主教大致上是相同的。主要包括:

  一、耶稣是基督、是弥赛亚(救世主),他到世间是以牺牲奉献来服务人群。要把弥赛亚王国建立在神权上,告诉人神或世人。

  二、三位神格的教义:耶稣教是一神宗教,以圣父、圣子、圣灵的思想表达出来。圣父是创造天地的主,圣子成为人,住在人世间,圣灵住在人的心灵,将恩典、拯救、赎罪带给信仰他的人。

  三、十字架与赎罪:耶稣教重要教义之一,由于耶稣基督的死,人类得拯救和赎罪;由于他的复活,人类得生命和希望。

  最初的耶稣教领袖共同认为,他们与天主教的分歧在于:他们相信人是凭著信心蒙恩得以称义。在天主教义影响下,人经常担心自己是否已有足够的善功,是否蒙上帝的代表教会接受,而新教的教义,则使人可以坦然无惧地站在上帝面前,一方面摆脱对罪、死亡与魔鬼的恐怖,另一方面也自信有足够的善行而生天。

  根据中世纪教会的圣礼体系和教阶体系,神职人员实际上操纵了上帝与人类之间的一切关系。耶稣教则推翻了这种模式特权,耶稣教的领导人宣称,信徒人人都有权传播上帝救恩之道,并分享上帝赦罪的恩德。强调「信徒都有教牧的职权」,信徒可以直接与上帝交通,而无须教会与神父作中介。

  耶稣教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不接受罗马梵蒂冈的统一领导,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和圣礼,废除禁止神职人员婚娶的规定,取消隐修制及圣像、圣物崇拜,不承认玛利亚为天主之母及「炼狱」等。

  耶稣教的仪礼较天主教和东正教为少,只有洗礼和圣餐为圣事,有的教派甚至不承认有圣事,耶稣教徒也有请牧师证婚的,但不视为圣事。主要的宗教活动,一般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讲道等,多在教堂中举行,由牧师主礼。

  因为耶稣基督是在星期天复活的,所以称星期天为「主日」,并在这一天举行礼拜。礼拜的主要特点在于突出讲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讲经是广布上帝恩泽,是劝说人们悔改并因信仰耶稣而蒙上帝的救恩,同时也是指引社会的风尚,教导信徒了解人生意义和正确地处世为人。

  耶稣教各派都注重《圣经》的教导,于是兴起将《圣经》译成各国语言并广泛发行的热潮。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更促进了《圣经》的传播。耶稣教内宗派繁多,主要有六大宗派:路德宗(信义宗)、长老宗(加尔文宗)、圣公宗(安立甘宗)、公理宗、浸礼宗、循道宗(卫斯理宗)。此外,还有一些小教派与教会,如教友派、五旬节派、奋兴派、基督复临派、救世军等。

  十八世纪后期,耶稣教的思想开始普及到一般信徒,其后发展成广泛的群众性的福音运动。福音主义在神学问题上基本持保守态度,它强调耶稣基督的位格和行为,除生活教导外,特别是他为了救人而牺牲自己,福音主义内含虔敬思想,积极进行人道活动、慈善事业和宣教工作。在二十世纪,耶稣教内部发起了普世教会运动,后扩大范围及于一切耶稣教会。普世教会运动的起因之一是耶稣教人士不满于各教派的相互排挤。这一运动的产物是世界耶稣教协进会以及某些国家的全国耶稣教协进会。

  耶稣教重大的节日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和圣灵降临节。天主教和东正教的节日较多,天主教有四大瞻礼和八大节日,东正教则有十二大节日。

  耶稣教是欧洲西北部英格兰和美洲、大洋洲英语地区的主要宗教,经过十九世纪的推展,已传遍世界各地。

精彩推荐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