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于戒律
善学於戒律
戒的性质
「有人以守纪律为苦,我以守纪律为常,盖非如此不能畅所欲为。」 -朱丽安得烈斯
欲持戒者必须先了解戒律的性质,方能如法的受持,那才不致於盲从瞎跟,把自己修到四不像,怪理怪气的,让人指责,造诸口业。时下很多学习戒律的僧人,抱著以对待及恭高我慢的心态受持戒学。好於标榜自身的清高,而贬低批评其他僧人。他们不明白持戒是要解除束缚,摆脱桎梏。反而是背道而行,把这人我越修越高,我慢越造越大。终日口说戒律、内心却老在贪、嗔、痴的欲流中翻滚,在三毒的锅里蒸发。此种人甚是可怜哀哉!
奉公守法,是一个公民对自己的国家应当持有的理念。正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世界各国,都有著自己本身的一套司法。为了维持国家的治安与秩序,就要拟定司法,设种种规则,让人遵守。若有人触犯了规则,就得接受法律制裁,施予惩罚。一个动乱的国家,治安失去控制,必然会出现没有秩序的状态,民众失去保障,生命就会遭遇到许多不测。故说一个发达的国家,仰赖健全的法律,一个法治的国家,需要奉公守法的良民,才能制造出一个安宁的社会。世间法律有著这种克己摄众的功用,也就是相等於佛教所谓的戒律。
除了世间法律以外,世人还要拥有崇高的道德意识,摄身守意,持著止恶行善的理念,借以提升自己的人格与品性从而达到缔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俗人当守持的处世观,是自我策励,自我约束的人生准则,亦相等於佛教所谓的戒律。它虽不谈义理,不说果报,但扪心自问,反躬自求,自然不忍之心会生起,也就能达到止恶行善的自发性。
佛教重视受持戒律,因为这是实行佛法的基因,是进入佛道的先决条件。佛教的戒律同样是有著克己摄众的功用,不过,它主要的精神是以慈悲为主,佐於救度众生,怜悯众生的意念来受持它。
「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佛教的五戒是引导世人迈进完美、福祉人生的准绳。有一次,当佛陀住舍卫国时。大慈善家给孤独长老与一班人随著舍利弗尊者去拜见佛陀。来到佛陀处,佛陀即对舍利弗说道∶
「舍利子!您须知道,如果有白衣圣弟子善护行五法及得四增心,在现生中能安乐住,实在不容易。此人不会堕入地狱、饿鬼诸恶处。得证须陀旦果,生死限受七次天上人间往来。」
「舍利子! 什么是白衣圣弟子所善护行的五法呢? 即∶
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净除其心。
离不与取,断不与取,常好布施,不望其报,不以偷所覆,常自护己,彼於不与取净除其心。
离邪淫、断邪淫,不犯他人妻女,以梵行净除其心。
妄言、断妄言,讲真谛言、乐真谛,诚实不欺,以实语净除其心。
断离饮酒之习,正乐正意,以守志净除其心。
舍利子!白衣圣弟子,得四增上心。在现法中得安乐,实在不易!」
人遇不祥,事情不顺,就要设法为己消灾解难,讨个祥瑞。於是就会采用宗教仪式,透过血腥祭祀来换取个人的私欲。却不知,以血涂命,越拜越遭,越祭越穷。世人若能向五戒看齐,修持五戒,自能远离诸危难、避开邪恶。佛陀讲述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及饮酒的五恶行有如下过患:-
杀生的恶报:短命、多病、家庭破裂而妻离子散之患、常怀胆怯惊慌之心。
偷盗的恶报:生活贫穷辛苦、靠救济度日,一切意愿难成。
邪淫的恶报:怨敌多、终必与非所爱对象结合、婚姻破裂、身患皮肤病、来生为女身、无所生育。
妄语的恶报:受人诬告、挨人骂、失信及口臭。
两舌的恶报:孤苦零丁、难与人合、口吃舌短。
恶口的恶报:声音古怪、聋哑身臭、为人轻视。
绮语的恶报:性格轻浮、生理有所缺陷。
饮酒的恶报:智能低弱、神志不清及昏庸无知。
佛教徒持戒是为了使生活过得有纪律、有秩序。持戒并不是过著那种僵硬呆板的生活,不是与人与社会隔离的生活意识,对於一些不明了戒的性质而对持戒产生了悔恼与怨怪的人,不禁为他们觉得遗憾,犹如入宝山而空手出的寻宝者。
一般上戒律是拥有两性化的作用,它是一种相互相调的配对步骤。持戒若偏於一方就会滞留不前,就会感觉持戒枯燥乏味。有关这点,就得明了戒律的两个性质。
止持门 (varitta sila):止即禁止,持即莫作及抑制勿动之义。唯对止恶断罪的守持性。
作持门(caritta sila)∶履行当作及释放营运之义。是谓行善积福的运作性。
进言之,佛徒持戒不是出自於畏惧,不是赎罪,更不是许愿。而是於一颗感恩的心持戒,是一种革新与洗涤的修持法。持戒能净化自己的身心,它能引生许多妙胜利益。佛陀称扬持戒功德有以下五种:
能往生善趣:由於心持戒坚固,得心开意解,临终不昏昧,靠持戒的净业下一生可以出世到好地方。
能得大聚财:五戒各有功德分,能全分不毁,即可得俗财与圣财,似如意宝箱,取之不尽。
能得大无畏:持戒有驱恶之用,能使心安理得,於心无挂碍,处於任何场合都不会畏惧退缩。
能得大名节:由於戒行清净,不犯过错,为人钦佩赞,称之廉洁君子,自然赞叹之声会远播不绝。
能得大解脱∶由於恒心持戒,守住本志,外不为境所牵,内不随心所欲,把持的当,自然就会心意豁朗,明心见性。摆脱一切束缚,得大自在。
「戒为无上菩提本」,成佛证道如从商,需要资本。成佛的资本即持戒,故说「善学於戒律」是做人成佛的吉祥法。
持戒的意图
凡夫俗子在谋事上总是心怀种种意图,求这求那的。甚至持戒也是以有所求之心来守持,有者为求个人平安、发财消灾。又或因畏惧,听从他人的摆布去受持一些怪异的规条,甚至要实行极端的苦行来换取持戒的代价。怀此心态持戒的人,即心术不正也,佛教称其人为持染戒者,这是一种由执取邪见而受持的禁取见戒。相反的,若是人怀无欲无求的心去持戒,佛教称之为持净净戒者,这是一种无执取邪见而受持的戒。
持戒的持久时间又分有两种,一为期限之戒。是分间断来受持,时间的长短就依据个人的原素而定。二为终生之戒 (kalapariyanta Sila 期限戒 apanakotika sila 终身戒)。这是尽形寿受持的戒,当中又区分有在家及出家两种。在家戒分为五戒及八戒,以性别上称男众为优婆塞,女众称优婆夷。出家戒分为男众的沙弥戒或比丘戒,女众的式叉摩尼戒,沙弥尼戒及比丘尼戒。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学常识]什么是十力
- [佛学常识]佛为阿那律说八大人觉的内容是什么
- [在家修行]佛说的这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做到
- [佛学常识]什么是空想
- [佛学常识]什么是文字禅?
- [佛经名句]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佛学常识]什么是般若?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掌中莲台有何象征含义
- [生活故事]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佛与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