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宝
认识三宝
每个人的生命内在,本具备三宝的一切品质。换言之,在心灵的某个层面,我们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皈依的根本,正是通过修学佛法开启这一宝藏。因此,必须认识到三宝具备的内涵。唯有对其种种特征了然于胸,才能准确无误地于自身进行挖掘。
一、何为三宝
首先,应了解三宝的名称。佛,梵语为布达,乃觉悟之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法,梵语为达玛,包括佛陀所证之法及所说之法;僧,梵语僧伽,为献身于佛法的实践及弘扬者,包括声闻、缘觉、菩萨。宣称三皈,梵音为“南无布达耶,南无达玛耶,南无僧伽耶”,汉译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其次,应了解三宝的内涵。佛陀为觉者,故成佛乃智慧的圆满成就。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至高无上、彻底圆满的觉悟。佛陀的十大名号之一的“正遍知”,便显示了其觉性所蕴涵的遍知功用。
生命本具自觉的力量。这种自觉,是相对于不觉而言。凡夫的不觉,源自无始无明,所以才有执著和烦恼,才有轮回和生死。一旦开发出生命中的自觉力量,就能超越无明长夜。须知,觉悟和解脱是一体的。自觉的当下,便具解脱能力。故解脱并非遥不可及,更不必等到死后,因为它是生命本自具足的。只待我们开发这一能力并安住其中,当下就能冲破藩篱而得大自在。佛陀,正是因为体证到这种能力而圆成佛道。
在佛陀成就的断德、智德和悲德中,核心力量都不曾离开这种“觉”。佛陀,意为觉者,故觉悟是佛陀圆满人格的核心作用。其中,智德是觉悟的体现,亦为契入空性的妙用。断德也因觉悟而有,因觉悟能化解烦恼习气。悲德同样未离觉悟作用,在究竟意义上,悲智是不二的。佛陀成就无限慈悲,故应化于世,演说种种法要,度化一切众生,而有佛法在世间的流传。
诸佛世尊遍于十方世界,而与我们娑婆世界最有缘的,便是释迦牟尼佛,故名“本师释迦牟尼佛”。论及三宝,虽是以释迦佛为主,但必须了解,佛泛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十方是空间概念,包括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及上、下;三世则是时间概念,包括过去、现在及未来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我们皈依的对象。
法,即佛陀演说的教法,其概念非常宽泛,世间所有皆可以称之为法,无一不在法的范畴内。这里所说的,特指佛陀演说的觉悟教法。对于佛法,我们需从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从能诠的言教。诠为诠显经典之文句,以能显义理,故名能诠,主要表现为三藏十二部典籍。三藏分别是经、律、论三藏。经藏,梵音修多罗藏,藏有蕴涵之义,贯穿佛法不令散失。律藏,梵音毗柰耶藏,灭诸过失,止恶修善,调伏诸根,如法律般断决罪之轻重,是佛弟子的行为准则。论藏,梵音阿毗达磨藏,抉择辨别一切法义,以无漏智慧对观四谛诸法之理,为各大菩萨及历代祖师对佛法的领悟和诠释。十二部则指一切经教的内容分类,分别是长行、重颂、孤起、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论议、无问自说、方广和授记。
二是从所诠的义理,包括教法及证法两大部分。教法包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无常、苦、空、无我、二谛、三性、缘起性空等一切无漏善法,教化众生破除无明烦恼业障。证法则是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修行法门,如戒定慧、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摄等。换言之,佛法修行包含理论和行持两大部分,教法偏重理论,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真相;而证法偏重行持,即调整心行之术,帮助我们改善生命现状,证得诸法实相,成就佛菩萨那样的良好品质。佛经中,将我们本具的内在品质喻为贫女宝藏,守着宝藏却无法开发,只能乞讨为生。其实,我们的现状就是如此,虽具如来智慧德相,依然流转生死,不得自在。修学佛法,不仅要通过教法勘查自身宝藏,更要学习开发宝藏的具体方法。
僧伽,是和合之义,故一人不能称僧,须四人以上方可。就象一棵树不可称林,须成片方成为林。僧团,是清净和合的团体。佛法在世间的流传,便依靠这一团体荷担。故僧伽是佛陀的追随者,正法的住持者,修行的实践者,同时也是众生的指导者。尽管佛陀已经入灭,但有如法清净的僧团,佛法仍能灯灯相续,代代传承两千多年。
僧伽有贤圣僧和凡夫僧之分。贤圣僧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十地菩萨、四果四向等,其中又有声闻僧和菩萨僧之分,声闻所有圣果及一切未成佛之菩萨皆属于僧的范畴,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凡夫僧则包括一切出家现僧相而尚未证果、见道者。
那么,为何将佛、法、僧称之为“宝”呢?《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特别就这一问题作了说明:三宝所以为“宝”,具有六层意思。
一为不变。在有为、有漏的世间,充满着变化和不稳定。返观内心,所呈现的也无非是散乱的想法和情绪。因而,生命只是混乱不安、漂泊无定的综合体。但在多变的层面下,心还具有不变的层面,那正是内在的三宝品质,遍知一切、悲愿无尽。
二为稀有难得。在这个世间,真正能开启这一宝藏者寥寥无几。尽管人人皆具三宝品质,却深藏不露,虽有若无,无法对生命改善起任何作用。
三为清净。三宝品质乃远离一切的无垢法。三宝有形式和实质的区别,《宝性论》所指为后者,即三宝内在的觉悟、解脱等品质,是无垢、无漏的。
四为庄严。一者,三宝能净化心灵烦恼。世间垢净是随人心垢净而显现,因为内心充满烦恼,故世界就成了五浊恶世。因而,净化世间不仅要清理环境,更要依三宝力量净化内心。再者,三宝品质蕴涵无尽功德,十方诸佛国土的清净庄严,正是依佛菩萨的清净心而显现。
五为最胜。包括两方面:其一,三宝品质极为殊胜,清净无漏;其二,拥有化解一切烦恼的能力。
六为势力。三宝具有强大力量,可化解一切烦恼、执著。当生命内在的三宝品质发生作用时,困扰当下瓦解,就象雪花落入火炉,立刻消融得无影无踪。
因为具备这六重内涵,故称之为“宝”。形式上的三宝,如佛像、经书、僧团,甚至包括如来的色身等等,虽也都是“宝”,终究还不圆满,不是究竟意义上的“宝”。
我们皈依三宝,必须了解其殊胜处究竟何在,如是,才能对三宝生起决定信心。而这种信,正是成功之钥。若不能生起决定信解,我们的心将徘徊于凡夫心中,挣扎于各种想法和情绪中。学佛,自然难有预期进展。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