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人生必经的生老病死

人生必经的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之苦,世人一般都不太想听,但不想听,不代表不用听,这是无法回避也无需回避的事。与其被动惊恐、毫无准备地面对,倒不如由此观察“四苦”,从中看清人生真相,明白什么才是值得用一生来求索的。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时期,浙江义乌出了一位大居士傅翕,号善慧,人称傅大士、善慧大士。他倾力布施、营建精舍、设大法会、救灾济贫,留下许多令人钦佩的事迹,同时他在佛法上的成就也得到公认,还留下多首禅诗。

  因他计筹度人,对机立教,广植善根,弘扬正法,因此也有人将达摩祖师、志公禅师和傅大士并称为“梁朝三大士”。他留下的诗作中,《四相诗》讲的正是生、老、病、死这“人生四相”,结合佛法,引人深思。

《 生 相 》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

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

星眼随人转,未唇向乳开。

为迷真法性,还却受轮回

  人生如同梦幻泡影,生生灭灭,刹那不停。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因为业力推动生死流转,“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婴孩出生后一刻不停地长大、老去、轮回等等,这首诗里对这样的轮回浮沉感到惋惜,借此祈愿更多人能够解脱这样的轮回。

《 老 相 》

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

咄哉今已老,趋拜礼还亏。

身似临崖树,心同念水龟。

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

  相比于生,世人更不愿意接受“老”。但人的一生真的过得很快,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无忧无虑的童年转眼即过,尤其是按了快进键的现代社会,有的人年龄三十岁,身体状态却已经四、五十岁。如果还不停下来反思、学习、改变,内心却幻想着与龟同寿,不能生起脱离轮回之苦的决心,那实在太可惜了。

《 病 相 》

忽染沉疴疾,因成卧病人。

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

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

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嗔。

  有什么都别有病,可病这件事,往往就是猝不及防的。生病的时候,再恩爱的夫妻、再孝顺子女,也没有办法替亲人承受病痛之苦;同时,人又是健忘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不论是正在承受病痛,还是已经恢复,都要记得不再被贪嗔痴操控造下恶业,轮回路险,因果自受,小心谨慎。

《 死 相 》

精魄辞生路,游魂入死关。

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

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

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无论地位、财富、身份,在死亡的面前都是公平的。珍爱的宝马兀自长嘶,再也唤不来主人,庭中种下的鲜花也自开自谢,因为死亡这个必然的结局,人拥有再多、拥有一切,也都只是“曾经拥有”。所以,与其用耗尽一生、造作恶业的方式追逐那些短暂的“曾经拥有”,真不如早早追寻无上的解脱之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