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后会变得不合群吗?
说起学佛修行的人,不少人脑子里可能会冒出一个形象:麻衣布鞋、性情淡漠、独来独往、不太合群。也有人发现自己学佛后,对那些亲亲戚戚的话题,对同事朋友的派对游玩都不感兴趣了,难道,学佛真的会让人变得孤僻、不合群吗?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合群要看合的什么群
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样的状态算是“不合群”。有酒必喝、有局必应,对所有人都嘻嘻哈哈、主动攀谈,这就是合群吗?当然不是!
虽然在现代社会,人脉是一种资源,但依靠饭局酒桌、牌局K歌混来的脸熟和圈子,又能留下几个真正的朋友,遇到大事也未必值得托付。把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大量消耗在不必要的吃喝应酬中,确实是本末倒置,这样的“群”不合也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正志趣相投、观念相近之人,即使不刻意结交,也会彼此吸引。所以,想要让自己的朋友圈变得更好,要把功夫下在自己身上,专心做好自己的事,自然会有更好的因缘被你吸引而来。
被佛陀痛斥的五种“不合群”
还有一种“合群”,指的是适应集体的生活和工作,也就是基本的为人处世了。住在同住一个屋檐下,工作在同一个公司里,眼里要有他人,心中要有原则。
在《增一阿含经》里,佛陀曾指出有五种人简直就是“非人”,虽然隔了两千五百多年,佛陀说的这五种情况依然普遍存在,而且一针见血,非常适用。
应笑而不笑,在大众场合里,大家的气氛都很融洽、欢喜时,虽然对这些话题不感兴趣,可以不参与,但不必绷着脸,显示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这样的人,不能合群处众,不是做人之道。
应喜而不喜,大家都欢欢喜喜的情况下,却还是摆出一张冷酷脸,以显示自己的趣味“高级”。这不仅不得人缘,甚至还会招人厌烦,不懂得随缘、随喜,这也是古怪不合群。
应慈而不慈,侧隐之心,人皆有之,该发起慈悲心,给人一些救济和帮助时,却认为对方或许是因果自受。缺乏同情心、怜悯心,自然也不是为人处事之道,更不是佛弟子应有的态度。
闻恶而不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当自己做错了某事,却碍于面子找理由辩解,真不如承认错误、真心改过。当然,虚心接受,若还是屡教不改,也是没办法在集体里好好生活的。
闻善而不乐,听到别人做了好事,不但不随喜,还要说一些风凉话。比如,别人帮助出了主意,还说人家水平太差;别人出钱做慈善,还要说人家捐得不够多、方法不够好。这样泼冷水,凉的最终是自己。
两千五百前年,佛陀就痛斥了这些行为,并开出了相应的“佛法药方”。正信的学佛之人,自然要懂得随喜、称赞他人功德,也要发慈悲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而不邀功,日子长了,大家都会了解你的原则和人品。即使不去参加那些下班后的饭局应酬,也绝对不会被视为“不合群”。
苏东坡——天下无一不好人
的确,学佛要有所成就,就得发起“出离心”,对世间的繁华美好不再贪执和留恋,也要看清因人性中“贪瞋痴”所引发的种种爱欲烦恼,对很多事情是会看得比较淡。
但这只是自己的修行,而不要拿佛法的尺子去衡量别人、当照妖镜照别人,要求别人也得达到这种境界。否则,那就会看谁都不顺眼了,最终难受的是自己,学佛也学偏了。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说这话时的苏东坡已数次遭贬,到了气候炎热、毒虫出没的海南,就连庇护帮助他的当地官员也受牵连而被罢免。
他却坐在草棚前,和当地的老百姓谈天说地,不论是樵夫猎人、不识字老头小儿,并不会因对方身份或见识短浅而看轻他们、疏离他们。
苏东坡是一个佛教徒,也常与高僧谈禅论道,当然知道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也经历了大起大落、阅尽沧桑,但他更懂佛法所说的平等、慈悲,所以他既不离群,也不愤世,对于打击迫害他的政敌,他也没有那种苦大仇深、痛骂诅咒。
民国高僧弘一大师在圆寂前曾留下一封书信给弟子刘质平,“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人与人的感情,淡淡的就好,把利益看淡,把相聚看淡,只要内心的方向一致,彼此的关系定能维系得长久。
- 上一篇:怎么用佛法来调节生活中的烦恼呢?
- 下一篇:为什么戒邪淫这么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佛学常识]什么是空想
- [佛经名句]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佛学常识]什么是般若?
- [佛学常识]什么是十力
- [佛学常识]虚空藏菩萨的形象如何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掌中莲台有何象征含义
- [佛学常识]什么是文字禅?
- [佛学常识]佛为阿那律说八大人觉的内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在家修行]佛说的这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做到
- [佛与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