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什么区别和相同?
问题:
居士在家修行要面对生活,出家人在寺院修行也同样要面对生活,除了环境不同以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能弘法师:
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首先在戒律上,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在戒律上是不同的。出家的戒律更多、更细,更多导向解脱的戒律;在家的戒律是基础,也是方便多一点。
比如像五戒里面“不邪淫”,出家就是“不淫”,要过独身的生活,这是根本不同。出家的一些戒律,比如过午不食,不持金钱,不香花蔓庄严其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不论是刚出家的还是出家久的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都要持。居士要受八关斋戒等出家戒才做这些,在家的五戒里面没有这些。
在别解脱戒里面,出家的威仪对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的威仪要求都很多、很严,都顺向于清净解脱;居士们要求的就少。那比丘戒二百多条,比丘尼戒三百多条,乃至比丘、比丘尼的作持二十键度,在家居士也都没有的。
而菩萨戒,只要发菩提心,出家、在家都可以受菩萨戒,在家居士一般受在家菩萨戒;要受出家菩萨戒,像《梵网经菩萨戒》,就得有独身的生活才能够受,《梵网经菩萨戒》是比较严的。
所以戒律上,解脱道的戒律,出家和在家是比较明显的,同中有不同,而且不同是比较多的。出家的戒律更多、更细、更清净,而且导向解脱的多。
从修定慧来讲,出家、在家都可以修的;从修学经、论上来讲,闻、思经论都是相同的。但是因为戒律的不同,在解脱道来讲,在家的居士最高的证果,解脱道的能证第三果,不能证阿罗汉果;出家才能证阿罗汉果。因为出家人能持清净如螺贝的戒律,所以能证阿罗汉果。
从证佛果来讲,证圆满的佛果,一般都是示现出家相,没有在家相的佛。像古佛再来示现在家相,比如维摩诘居士,这不算。八相成道,一般都是示现出家相,辟支佛也是出家相。所以到三乘的圣果的最高,都是示现出家相;解脱道的阿罗汉示现出家相,辟支佛示现出家相,菩萨道的最高佛果也是示现出家相,都是穿袈裟的,所以这是不同的。
首先,出家人现相上是身出离,搭衣持钵的出离相是圣贤的标志,这在家是没有的,在家不能搭衣持钵。而心出离,出家、在家都可以。心出离,就是心里放下三界六道的这种执着,发起求解脱的心,这个都可以。
但是身出离只有出家相可以,也就是出家人可以示出家相。在家要示现出家相就得出家,哪怕是短期的出家,出了家才能够穿袈裟持钵的。而心出离,真正的出家人只要是正信出家,他这一念出家心就是出离心的,而且是出离心真的落实在了当下,才跑到寺院来出家;那在家发起心出离,只是心想出离,但没有落实在这个出家的事相上。所以这是同又有不同的。
出家的功德很大,出家一天功德就大得不得了,受八斋戒就有讲。那以出家的心来持出家的戒律,念佛求往生就能中品往生的,发菩提心则上品往生。假如说示现出家相要证道果,最高就能证阿罗汉果。但是从念佛往生来讲,只要信、愿、行具足,不论在家、出家,都可以横出三界,这个是一样的。
但是从修道的环境来讲,出家就比在家殊胜多了。因为在家多攀缘、染缘、罪缘,在家很多的财色名食睡环境,很容易让人产生贪染心、烦恼心、造罪的心,所以在家贪染、罪缘多。出家多解脱功德的缘,因为出家每天都修行戒定慧,寺院里面没有那些五欲的环境,而是离五欲(财色名食睡)的这些环境多,闻、思、修的环境多,所以多功德解脱的善缘。
在家人有很多的恐惧、渴望,害怕丢了东西,害怕火灾、水灾、盗贼等各种的恐惧,害怕失去,在家拥有很多东西都害怕失去。出家比较多一些无畏、舒畅的心,因为出家,世间拥有的那些东西放下了,所以不会害怕失去什么东西或被人抢、被人偷,或者水漂了、火烧了自己的财产,所以都比较宽心舒畅。
在家人多执着这些财色名食睡的污染,执着了造罪就容易下三恶道,最深就是地狱,五欲是地狱五条根,这些都是垢染。出家修戒定慧,是清净。一个修戒定慧的人或者刚持戒想清净的人,就知道财色名食睡这些垢染是障碍。就像这两天,小众们你们做了忏长衣、说净(多余物品的戒律作法),你们就知道了:东西多了可不是好事!烦得你腰疼,累得你腿疼,说得你心疼、脑疼。所以出家持戒清净了,就知道这些五欲多了是垢染,是障碍,不是清净。
在家人的苦多一些,在家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冤家债主聚在一起苦、五阴炽盛苦、生老病死苦,在家的种种苦很多。出家没有爱别离苦;你不瞎求,也没有求不得苦;你和合清净,也没有冤亲债主的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生老病死苦,能够看开点也就少点,别太执着,清净放下也就少。虽然出家不是说已经完全断苦,但是你这些苦就少了,比在家少很多很多。所以出家苦少,在家苦多。
在家贪欲多,贪欲重就像老象陷深泥,越陷越深。大家知道,大象很大,庞然大物。一个老的大象力气小了,老了糊涂了,走到沼泽地的淤泥里面,越挣扎越陷得越深,拔不出来。所以在家你贪欲多的话,就像老象陷淤泥里,越陷越深,越搞越苦。出家就从泥坑里出来了,所以出了家就好像从泥坑里面爬出来洗了澡,换上了一身新衣服,轻松、清净多了。所以千万别再爬回去,不要再爬到坑里面去。
出家多一些清净的善知识、智者,清净的和合众,多一些善友相聚,出家就多一些善知识、善友,还有清净的和合众一起修行。在家是善、恶混杂,各种缘都有,很难遇到善知识,有时候遇到一些不好的缘、不好的人,你还得和他待在一起。比如一个公司、一个集团或者某个单位的工作环境里面,有些人道德各方面不行,你还不能离开,如果你辞职离开就丢了工作。
为了生活,有时候你就得和各种善恶的人混杂在一起,而能够提携你、指导你的善知识少,在家很少,都是拉着你一起轮回的多,造罪的多。而出家在一个清净和合的僧团,会多一些圣贤知识来提携、来督促、来指导你,只要你想求道,又在正法的寺院出家,就会有这些好的善缘。
在家就是多贪不足;出家知足常乐。出家持了戒,你就知道少欲知足的好处,三衣一钵,少一些拖累,到哪里都解脱。特别是云游,你要出去云游参学,越少越好。
我记得二十年前去五台山,五台山顶海拔两千多米到三千多米,从台怀镇要走路爬山去山顶。当时是夏天,我就带了两个香袋,有换洗的两、三件衣服,还有三衣一钵,东西很少。往上爬,越爬越喘,越爬越累,最后爬着爬着都想把这个香袋给扔了才好,感觉那两个香袋里面很少的东西都是负担,所以东西少才好。当然,我们三衣一钵是不能扔的。
走长路就是那种感觉,你东西多,拉一堆、背一堆、扛一堆,那你还怎么云游?一点也不像云一样游,不像云彩一样自由。
在家就是贪得越多越好,老是没完没了。所以你看现在的人活得很累,大家每天都在还债,房贷、车贷,这个贷那个贷,只要醒过来,就是快点跑去拼命工作还债。
现在人受西方的观念影响,都是花一些本来还不是自己福报的钱。没有挣那么多,鼓励你消费,提前消费就是欠债,欠债得还,不还不行,所以现在人每天活得很累。你看好像大家都拥有很多东西,事实上都是在欠债生活的多。
像美国或一些西方国家的人,很多人欠的债更厉害,所以一有经济滑坡,他们就完了,就活不了了,就要吃救济了。
在家还有很多竞争、敌对。有时候在家做生意,或在某个岗位明争暗斗、互相算计,挤得头破血流,打得头破血流,很厉害。而出家,没名没利,假如你自己不想弄这些,没人找你弄,也没有人和你争。所以出家不需要争这些,很清净。
总之,在家有很多束缚,出家很解脱;在家就多一些贪嗔痴三毒造恶的机会,出家多一些出离解脱的机会。要广说戒律上有很多,《律海十门》上有,大家多听闻,你对比之后,就知道是出家好还是在家好,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生命很短暂,即使一百年,也转眼即逝。还是要用有限的时间来做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才好,别空过人生。不然转眼即逝,突然要死了,才感觉我过得很冤,那就很可怜!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空中大道场
- 上一篇:在家居士可以把佛珠戴在脖子上吗?
- 下一篇:佛陀为什么说“被辱不瞋难”?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放松对修行有什么帮助?
- 佛教和佛像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 明末四大高僧是谁?明末四大高僧简介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为什么要修习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大福报?
- 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转烦恼?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与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觉没精进、学习落后了,对不起师父怎么看?
-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 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 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圆满供养一切成就供养的因缘
-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
- 能无欲无求地度过此生挺好,可做起来不容易怎么办?
- 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 一切的烦恼皆源于心,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称谓是如何来的?
- 应该怎样做慈善,平衡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 如何劝说爱说脏话的亲友?
-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应该做哪些功课、定课?如何实修?
- 何谓慈悲?
- [梦参法师]念经时忽然看见异相是怎么回事?
- [黑茶]黑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 [禅宗思想]禅门机锋盛行于唐宋两朝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我欠乞丐一块钱!
- [人物故事]以「慈悲观」离「瞋念」
- [在家修行]放松对修行有什么帮助?
- [入门须知]佛教和佛像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 [净界法师]念佛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 [黄茶]黄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 [禅宗公案]亲者不问,问者不亲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从容则有余味,人宽容则有余年
- [心经]《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与人生]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学常识]《宋高僧传》是怎样一部书?
- [净界法师]烦恼罪业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银针是白茶吗?白毫银针名字的由来与冲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