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入门须知 >

什么叫做菩萨戒?

  近世以来,我国佛教界所传的三坛大戒中,第三坛所授者即为菩萨戒。这是僧俗皆可受的戒律。菩萨戒为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又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而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为小乘声闻戒。

  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必须持守。

  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特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

  梵网戒本所受戒之作法出《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分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

  瑜伽戒本出《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道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

  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据梵网经卷下所载。

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

  (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

  (二)临命终时,正见欢喜

  (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

  (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

  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性质,相似于八戒(八关斋戒),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菩萨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

故菩萨戒之种类可分为二:

  (一)顿立而可单受之菩萨戒。

  (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五戒等之后再受的菩萨戒。

  汉译藏经中较受重视之菩萨戒本或菩萨戒经有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瑜伽师地论菩萨戒本、菩萨地持经戒本、菩萨善戒经戒本、优婆塞戒经戒本等六种。若以顿渐二类分之,璎珞与梵网属于顿立,其余之瑜伽、地持、善戒、优婆塞等戒经则属于渐次戒。

  又我国菩萨戒之弘传始于鸠摩罗什(344~413),于敦煌写本中有罗什撰之受菩萨戒仪轨一卷。至于受戒之作法则以昙无谶(385~433)于姑臧(甘肃武威)授与道进等十余人菩萨戒为嚆矢。南朝梁、陈二代,受菩萨戒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均为菩萨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坛,诏请慧超授菩萨戒。复于天监十八年(519)自发弘誓,于等觉殿从慧约受菩萨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从受者四万八千人。一说武帝从智藏受菩萨戒。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菩萨戒,炀帝从智顗受菩萨戒,均称菩萨戒弟子。由此可窥知受菩萨戒风气盛行于我国之一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