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入门须知 >

佛教法事活动常用仪轨大全

佛教法事仪轨——安居仪轨

  受筹仪规

  一:

  a:四月十五日在观堂前悬挂一牌,上书“今日受筹,明日安居”。

  b:于大殿正中供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位,下面朝上左隅供护法韦驮尊天位,并须香花罗列,灯烛辉煌。

  c:殿中央左右半圆形敷众僧座,上面左隅敷和尚座,众僧是东西序对面站。

  d:看人多少办筹几盘。 应置二大筹,一佛前, 一韦驮前。 筹不得粗恶曲戾。 极短并五指,极长长一拳。 粗不过小指,细不减粗箸。以香水洗过放净盘中,鲜花覆上。 应设一筹盘,一空盘,人多可再增盘,皆敷鲜花,置水盆,毛巾盘。

  二:

  1:大众闻板声尽集大殿,不来者与欲,按夏腊排列。

  2:维那呼:大众师一起向上排班,展具, 闻磬声至诚礼佛三拜,问讯, 分班,迎请和尚(不起具)。 (迎请顺序: 香盘,经书盘,上下二引磬,二人执香,四人捧花,二幡,上座四人六人或八人同往方丈竂迎请)。

  3:至和尚前,上引磬呼:迎请和尚。 四上座站中间,下引磬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上引磬呼:展具,下引磬呼:顶礼和尚三拜,上引磬呼:起具,下引磬呼:问讯,上引磬呼:未后先行。

  4:回来时顺序:四位上座,幡,花,香,引磬,经书盘,香盘,和尚侍者。

  三:殿内仪式: 回到殿前,放迎请物中间敲三大磬,等花和香盘放好,端香盘人正好归位,二引磬滚完,起香赞, 和尚拈香。 二执香对立门边,等第三遍香云盖时上香,二引磬刹板,执香者正好归到本位。

  1:维那呼:大众一齐礼佛三拜。拜时,和尚云:至诚作观礼拜,求诸佛菩萨慈悲加被, 使我等九旬之中,精进办道无诸魔障。 三拜。 第二三拜不复说。   

  2:维那呼:起具,问讯,大众师一齐向下排班。 两位引磬引和尚到韦驮菩萨前, 上引磬举韦驮赞,和尚拈香,问讯已,大众师一齐闻磬声至诚问讯韦驮菩萨。 和尚云:至诚问讯,愿为拥护,使我等内魔无娆,外魔潜消。 一问讯起,第二三问讯不须说。二引磬引和尚归位,大众转身向上排班。

  3:维那呼:展具,顶礼和尚三拜,起具,问讯。 和尚云:大众各序坐。(和尚先坐,大众从容而坐),答:阿弥陀佛。 和尚开示后,云:今差某甲比丘尼行筹,某甲比丘尼收筹,我今集僧后,次第作法。

  四:次第作法。先作前方便。作羯磨人问,维那答。

  1:僧集否? 已集。和合否? 和合。未受具戒者出否? 已出。不来诸比丘尼说欲有否? 无说欲者。僧今和合何所作为? 答: 受筹羯磨。堪能作羯磨人起具出位,至中央礼佛三拜,归位,作白: 大姊僧听,今僧伽十六日欲作夏安居,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日受筹,明日安居,白如是。(若自恣时,应说:大姊僧听,今僧伽十五日欲作自恣,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日受筹,明日自恣,白如是。)

  2:僧集否?已集。和合否?和合。未受具戒者出否?已出。不来诸比丘尼说欲有否?有。  索欲人即应出位至中间,长跪,合掌云:大姊僧听,众多比丘尼,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与欲受筹,一说。或言: 无说欲者。僧今和合何所作为?差行筹人羯磨。和尚云:作法者白。羯磨师合掌白云:大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差某甲比丘尼行舍罗,白如是。大姊僧听,僧今差某甲比丘尼行舍罗,谁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丘尼行舍罗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尼行舍罗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五:次第行筹:

  a:受差行筹者出位,礼佛三拜,再回原处,白云:大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我某甲比丘尼为僧行舍罗,白如是。

  b:白已,同收筹者俱从座起出班, 向上顶礼一拜,问讯,出殿外。行者取水盆,收者取毛巾盘。行者端盆,收者执盘并进,至上座处,执盆者跪,执巾者站。洗手者说偈:

  八功德水净诸尘,盥掌去垢心无染,执持净戒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 执盆者起,执巾者跪,应次第说,不得同时说。

  d:行完净水,再次第行香汤。 作法和行净水同。 偈云:

  香水熏沐澡诸垢,法身具足五分充,般若圆照解脱满,群生同会法界融。

  e:大众洗手毕,行收筹者至殿外,大众僧能见闻处,对跪洗手说偈,同上。因人多, 如果八人,两对先说,再交叉说,四人正式, 四人帮忙。

  f:行收筹者,各取己筹盘,二行者站东单,二收者站西单,对举后进大殿。 四人进后,站定并定举,对面齐举,交叉,向东单者往下走,向西单者往上走,面朝上向上齐举,走至供桌前,后二人站定不动,前二人对面站,齐举盘。 行筹者将盘放收筹者盘上,向上展具,礼佛三拜,问讯,长跪,从己盘中取一大筹, 用二食指顶住大筹两端,高举齐眉,高声报云:岁次某某年,夏三月安居会上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受第一筹。白已,将筹放在佛前香炉上起立,顶礼一拜,起具,站回原处,接己盘后,收者将空盘放行者盘上,收者如前仪,收佛前之筹,置己空盘上,四人站定变成1字形,齐举盘行收。

  六:二人至第一上座前,二人至第二上座前,向上座齐举盘行前收后,二人对举,行者将盘放在收者上,行者向上座问讯展具一拜长跪,如前拿筹,上座说偈:

  金刚无碍解脱筹,难得难遇如今果,我今顶戴欢喜受,一切众生亦如是。上座接筹后,行者随地一拜起具问讯接己盘,收者亦向上座展具,一拜长跪上座前。上座说偈:

  具足清净受此筹,具足清净还此筹,坚固喜舍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收者将筹收回放己盘中如前仪,二人站定对举向上座举,转身向上, 等待着第二上座行筹的两人,四人站定齐举盘如前仪交叉,西单二人至东单第三上座处,东单二人至西单第四上座处,第一排行筹仪式皆如此,第一排行毕, 各直往第二排,行在前,收在后。至后收行交叉换位置,向众中人举盘,如前仪直跪下,一切如前仪,比己腊长者跪,腊小者唯问讯后弯腰与筹卽可,如是次第行毕,四人各至殿外,众见闻处,行收者对举盘对跪,行者将盘放收者上,自己取一筹说偈:金刚无碍解脱筹,难得难遇如今果,我今顶戴欢喜受, 一切众生亦如是;具足清净受此筹,具足清净还此筹,坚固喜舍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后己将筹放入收者盘内,收者如前受筹,有小众者,此时可入,行者收者如前仪行水行筹。

  七:众皆受筹毕,为首二人取盘,至韦驮前,余二人数筹,至韦驮前向韦驮举盘,二人对举, 行者将盘放收者上,向韦驮三问讯,取一大筹,大声报云:岁次某某年夏三月安居会上, 护法韦驮尊天受最后筹。收者如前仪。收筹毕,对面举,向韦驮举盘,二人出至殿外。

  八:数筹毕,四人各放己盘于门外,齐入大殿,二行二收两行排列,入殿站定收筹人报数:岁次某某年夏三月安居会上,座中比丘尼多少人,式叉尼多少人,沙弥尼多少人,报数后,四人同时至佛前,齐问讯,向外转身至殿中排一字形,为首行筹者云:为僧行舍罗竟。和尚云:善。四人齐声答:尔。一拜向外转身,各回本位。

  九:和尚云:今日受筹,明日安居,同居大众各自收摄身心,九旬之中---受筹已竟,念偈回向,维那举腔,受筹功德殊胜行---。

  十: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下排班,二引磬引和尚至韦驮前。和尚问讯,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展具,礼谢和尚三拜,(礼佛一拜),送和尚回寮(免送)。

  维那呼:礼佛三拜,起具,大众一齐向下排班,闻磬声至诚问讯韦驮菩萨(三),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展具,礼佛三拜,起具,问讯,次第出堂。

  安居仪式

  一:集僧:打板集僧,次第入堂。

  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展具,礼佛三拜,起具,问讯,分班。

  二:维那呼:迎请和尚。二引磬同持香花者到和尚(法师)竂。上引礼呼:迎请和尚,下引礼呼:至诚顶礼和尚三拜。和尚云:免礼。上引礼呼:未后先行。侍者持和尚经书,和尚在未后行。

  三:举香赞,敲上下引磬,和尚上香,侍者展具,滚双引磬毕,和尚往下左边站。维那呼:大众师一齐向上排班,礼佛三拜。和尚开示云:至诚礼佛,恳请诸佛,愿慈悲加被,九旬精进办道。一拜起,第二三拜不用说,维那呼:向下排班。

  四:至韦驮前,和尚随二引礼至韦驮前,举韦驮赞,和尚上香,三问讯毕。维那呼:大众一齐至诚问讯韦驮菩萨。和尚开示云:至诚问讯,仰祈护佑,使我等九旬办道,魔障潜消。一问讯。第二三不用说。

  五:维那呼:大众师一齐向上排班,顶礼和尚三拜。和尚云:礼佛一拜。和尚于是上中间座云:大众各序坐。众答:阿弥陀佛。即坐。照作持上给大众讲安居的缘起及意义。

  六:正式安居。大众依次序来安居。第一位上座给和尚安居。给和尚安居者礼一拜,胡跪和尚面前,和尚对彼云: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今依某寺作法界前三月夏安居。三说。对和尚者云:知莫放逸。和尚答:受持。对和尚者问:依谁持律者?和尚答:依上某下某律师。对和尚者问:有疑当往问?和尚答:尔。待和尚安居毕,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至和尚前一一安居。先展具,顶礼三拜,胡跪合掌如上说文问答,最后式叉尼,沙弥尼作法。

  七:回向,大众对首法安居竟,各归位,维那举回向偈,结夏功德殊胜行---同时和尚礼佛毕,至韦驮前三问讯。

  八:礼谢和尚。维那呼:大众师一齐向上排班,礼谢和尚三拜。和尚云:礼佛一拜。维那呼:送和尚回竂。免送。大众师一齐向下排班,至诚问讯韦驮菩萨。大众师一齐向上排班,展具,礼佛三拜,起具,问讯,次第出堂。

  注:安居日早上应挂一牌,上书“今日安居”。

  一:作法安居后,每日在早斋时,念供养文竟,白槌(击地三声)。时僧值师至斋堂中间一问讯,大声白云:大姊僧听,安居已过若干日,余有若干日在,大众当勤精进如法行道,谨慎莫放逸。大众齐答“顶戴受持”。僧值一问讯,众人开始用斋。(白至八十九日)。

  二:安居必须要请依止律师! 请依止律师时,不用作羯磨差,只派二三位比丘尼去依止律师所即可。至后给依止律师顶礼,直云:大德,某寺比丘尼结夏安居,派我等请大德做我们安居依止律师,彼云:尔。

  安居策修

  一:安居时间,中印度,一年分三季,春夏冬,与中国不同,分四季故。由夏中坏行义多,招讥复重,故文云:自今已去听三月夏安居,春冬过少,必无事不依同结吉罗。

  a: 夏中无闰月,前安居四月十六日,中安居四月十七至五月十五日,后安居五月十六日。

  b: 夏中有无闰月:

  闰月          安居时间          住夏日

  四月十六日至闰月一日  一百二十天

  四月   闰月二日至闰月三十日     随日减

  五月一日至五月十六日      九十天

  五月 

  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六日  一百二十天

  六月

  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一日       九十天     七月

  五月二日去            一百二十天

  二:安居缘:

  a: 总明五法:1,处所有覆。2,3,必是十六日限,约明相出。4,安居心三种: 为自行,为他行,为料理三宝,修治房舍。一脚蹋界,起安居心即成,住处无五过:太远聚落求须难得,太近城市妨修道业,多蚊蚁难,或噆啮人践伤彼临,无可依人。

  其人具五德: 1: 谓未闻令闻。 2: 闻已能令清净。3: 能为决疑令通达。 4: 除邪见得正见。 5: 无施主施食汤药。 无此五过乃可安居。

  b: 安居所依,僧坊房舍自然处,聚落,兰若,俗舍作法界等。

  c: 明难处,欲安居时,先思量有难无难。无难应住。

  三:能安居人,比丘, 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

  四:安居目的: 文偏约夏月,情在三过,意存修道:

  1: 无事游行,妨修出业。

  2: 损伤物命,违慈实深。

  3: 所为既非,故招世谤。

  五:释名。 安:形心摄静。 居:要期在住。 策:随时警励。 修:三业运善。

  六:正安居法,有四种: 对首,心念,忘成,及界。

  1: 请师法。 四分云:持律五种,春冬制依四种,夏中多缘故须善通塞,制依第五,谓广诵二部律。 若夏中不依第五律师得波逸提。春冬不依,突吉罗。 若住处都不知律,佛言,往持律处安居。 若房舍迮者,听近持律师七日得往返处,于中安居心念遥依,有疑往问。 若以前有请,没有舍,则不须再请。 若无,须更请之。 尼众墙角遥依法。 正请法: 至师所,具仪,互跪合掌云: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尼,今请大德为依止阿舍梨,愿大德为我作依止阿舍梨,我依大德故,得如法住。 三说。 师言: 可尔与汝依止,汝莫放逸。

  2: 对首法: 此对首法通诸界。 今且就依伽兰安居。 于安居日,在伽兰内对一比丘偏袒右肩,脱革屣,互跪合掌白云:大姊一心念,我某某比丘尼,某某僧伽兰,前中后三月安居,房舍破,修治故,三说。 彼告言,知 莫放逸? 答言: 受持,义加问云:依谁持律者? 告云:依上某下某律师。 有疑当往问? 答云:尔。 若依大界聚落村舍等, 改前伽兰住处随名牒入,料理修治随事有无,修治僧房,用通三世,若病不修,三世不续。 若中后安居,随文准改。 若伽兰本有大界,则依大界安居,若无大界,则依伽兰安居。

  3: 心念法: 因无所对人可白,当具仪偏袒右肩,脱革屣,互跪合掌,至灵庙前佛像前,发愿乞安稳修道等,正作法,心念口言: 我某某比丘依僧坊或茅蓬前中后三月夏安居,僧坊或茅蓬破修治故。 三说。

  4: 对事受日长短,但使前是应法之缘,随为生多少得合受之,若一天,至七天受七日,若八天至十五天,受十五日,若十六天至三十天受三十日。

  七:白安居日,四月十七日,于一切僧集时,食时粥时,浆时,安居上座或维那打槌告云:大姊僧听,安居已过一日,余有八十九日在,大众当勤精进,谨慎莫放逸,每天作白,余日准此增减。 若独安居白日,准开头一句,改自名字,我某某比丘余文同之。

  受日法:

  1: 大义: 夏中有缘故听受日,必准圣言,依法加受。 妄自诳心,受而破夏,虚损信施。 可悲之甚。故略示之。

  2: 受日缘,父母兄弟姐妹等事,必生善灭恶,衣钵药事,道俗病患等生善灭恶事。

  3: 所对人,五众各对自本众受日,比丘对比丘,比丘尼对比丘尼,式叉尼对式叉尼,沙弥对沙弥,沙弥尼对沙弥尼。

  4: 众法,受半月日,一月日法,受者至僧集处,具仪告云:比丘某某欲受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白大姊知。

  索欲问和: 羯磨师问,维那胡跪答,僧集否? 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 已出。 不来诸比丘说欲有否?无说欲者。 若有,受欲者出位,礼僧,胡跪,合掌云:大德僧听,某某比丘尼,我受彼欲,清净,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 受半月一月日羯磨。 白二羯磨,正加法: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比丘某某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白如是。大德僧听,比丘某某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谁诸长老忍,僧听比丘某某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听比丘某某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准一月法同羯磨之中诃,改十五日为三十日。

  5: 对首法,在作法地,自然地都可,具仪胡跪脱革屣,对比丘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今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白大德知。三说。

  6: 明余日法,若受七日未用,下次有本缘事,可随用七日,用满即可谢。 余日白文,我受七日,若干日已过,余有若干往彼出界。 四分律云:比丘尼只开受七日,上来受日作法通日不通夜,事讫应返界,否则失夏。 若依大界安居,戒场及余小界内不成受日,沙弥安居受日同大僧,必无实事虚构成缘或倚傍昔言,彷像未实,辄便乞法,不成得罪,由事虚限滥,日数妄置,法不相授故,赏前罚后,四月十六日是前安居,得五利,四月十七日已去结者并不得五利,遇缘出界,忘不受七日,出界行,即作忆悔,返界,一夏不过三次,依大界安居,入戒场及余小界,明相出破夏,若依大界内伽兰者,出门破夏,小界亦尔,尼众只有对首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