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止持会集卷第八
毗尼止持会集卷第八
金陵宝华山弘律沙门 读体 集
五波逸提法
有九十条。然此波逸提究体则总摄前章。列名则别居第五。前论物为重。此以行为非论物。要先舍所贪物。而后求悔行。非必须决心说忏。乃可得除故。前明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竟。今复明九十波逸提法也。
律摄云。波逸底迦者。谓是烧煮堕恶趣义。虽复余罪。皆是其堕。此但目于堕烧煮。指其堕处也。又诸学处于方便位。皆悉许有不敬圣教。波逸底迦。据斯少分。堕义皆通。(文)准此则深穷犯源。由心不敬圣教。故所多有违犯所犯。若成随事轻重。结归本罪。然于最初少分堕义。一一俱通。
第一故妄语戒
若比丘知而故妄语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释翅瘦迦维罗卫国尼拘类园中。释子象力比丘善能谈论。与外道梵志论议。若不如时。便违反前语。若 僧中间是语时。即复违反前语。梵志讥嫌。诸比丘白佛 世尊。集十句义。为僧结戒。此是性罪。由诈妄事。覆藏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妄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知而妄语者。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触言触。不知言知。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触言不触。知言不知。见者眼识。闻者耳识。触者鼻舌身三识。知者意识(此以六识。束为四名。以眼耳意三根性利。力用偏多。又能远取境界故。各分为名。鼻舌身三根性钝。力用处少。又唯近取境界故。合名为触 律摄云。故者是决定心。表非错误。妄语者。谓对了知人。违心异说。作诡诳言。名为妄语善见律云。妄语者。口与心相违。亦名 空语也)。
结罪 是中犯者。若不见不闻不触不知。彼如是言。我见闻触知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若不见不闻不触不知。是中见想闻想触想知想。彼便言。我不见不闻不触不知。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若不见不闻不触不知。意中生疑。彼作是言。我无有疑。便言。我见我闻我触我知。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若不见不闻不触不知。意中有疑。便言我是中不疑。便言我不见不闻不触不知。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若不见不闻不触不知。意中无复疑。便言若有疑。我见我闻我触我知。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我不见我不闻我不触我不知。意中无疑。便言我有疑。我不见不闻不触不知。知而妄语者。波逸提本作是念。我当妄语。妄语时自知是妄语。妄语已。知是妄语。故妄语波逸提。
本作是念。我当妄语。妄语时知是妄语。妄语竟。不自忆作妄语。故妄语波逸提。
本不作是念。我当妄语。妄语时。知是妄语。妄语竟。知是妄语。故妄语波逸提。
本不作妄语。意妄语时。知是妄语。妄语已。不忆是妄语。故妄语波逸提。
所见异。所忍异。所欲异。所触异。所想异。所心异。如此诸事皆是妄语。一一说而了了者。波逸提 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 若说戒时。乃至三问忆念有罪。而不说突吉罗。
此九十波逸提忏悔法。总于作持中详明。自斯以降。不再繁赘。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有妄语心。二说事不实。三言说了了。四前人领解。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据实说意。有见闻触知想。依想而说。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根本一切有部云。若苾刍凡有所语。违心而说。皆得波逸底迦罪。 若不违心而说者。皆无犯。
萨婆多论云。或有妄语入波罗夷。实无过人法说。有过人法故。或有妄语入僧伽婆尸沙。以无根法谤他比丘故。或有妄语入偷兰遮。如说过人法不满。以无根法谤他不满(不满者谓说不具足)。或有妄语入波逸提。如无根僧残谤他故。及此戒中所犯。或有妄语。入突吉罗。如三众妄语。或有妄语无罪。如先作如在家无师僧本破戒。还作比丘(既无师僧。未曾受戒。若破戒已。更无戒体可护。是以二皆无犯戒罪。然作恶业。难免苦报)。若遣使妄语。若书信妄语。尽突吉罗 若先无心妄语。误乱失口妄语者。尽突吉罗 若说法义论。若传人语。若凡说一切是非。莫自摄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也。
此戒 大乘同制。为救济 众生故得开。谓之方便语利益语。若非济救利益者。仍犯。
附考 律摄云。佛弟子言。常说实不应为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设被诬谤。亦不应作誓(雪者洗也)。
十诵律云。不得自咒。咒他不得。以物自誓。誓他不得。自投窜。令他投窜。咒与投窜一种故。
第三分云。时六群比丘有小事至。便作咒诅(作咒诅者即今投状诉神等事)。言我若作如是事。当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若汝作如是事。亦当堕三恶道。不生佛法中。佛言不应尔听。作如是语。若我作如是事。南无佛。若汝作如是事。亦南无佛 若居士嚏及来礼足。应咒愿言长寿。若下座嚏时。应咒愿言无病。若上座嚏时。应言南无。
第二毁呰戒
若比丘种类毁呰语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断诤事。种种骂比丘。比丘惭愧。忘失前后。不得语。诸比丘闻知白佛世尊。为僧结戒。此是性罪。由出家人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妄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种类毁呰人者。卑姓家生。卑行业。卑伎术工巧。卑者旃陀罗种。除粪种。竹师种。车师种。卑姓者拘凑(此是天竺[(白-日+田)/廾]小之姓)。拘尸婆苏昼(此是天竺卑下种族)。婆罗堕(此是婆罗门十八姓中之一姓。元居[(白-日+田)/廾]末者)。若本非卑姓。习卑伎术。即是卑姓 卑业者。贩卖猪羊杀牛。放鹰鹞猎人。网鱼作贼捕贼者。守城知刑狱 卑伎者。锻作。木作。瓦陶作。皮韦作。剃发作。竹作。或言是犯过人(谓犯七聚罪)。多结使人。秃盲人。秃瞎人。躄跛聋哑。及余众患所加。若面骂言。汝是旃陀罗家生。乃至众患所加人等 若喻骂言。汝似旃陀罗家生。乃至众患所加人等。若自比骂言。我非旃陀罗家生。乃至众患所加人等 若以善法面骂。汝是阿兰若乞食补纳衣。乃至坐禅人。若喻骂汝似阿兰若。乃至坐禅人。若自比骂我。非阿兰若。乃至坐禅人(根本律云。毁呰语者。谓于他人为毁事。出言彰表也。所以意和则悦。口和不诤。此皆违和。非律语也)。
结罪 是中犯者。若比丘种类毁呰语。若面骂。若喻骂。若自比骂。说而了了者。尽波逸提 说而不了了者。尽突吉罗。
若比丘说善法面骂。人喻骂。自比骂。说而了了不了了者。尽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要有毁呰心。二所毁者须是比丘及他父母。三必以下贱言毁。四说听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相利故说。为法故说。为律故说。为教授故说。为亲厚故说。或戏笑故说。或因语次失口说。或独说。或梦中说。或欲说此而误说彼。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种类毁呰有七事。种姓业相貌病罪骂结使(今因时当末运。人多斗诤。是故广引僧祗。详明犯相。莫厌其繁。此中凡云偷兰遮罪。皆是独头下品。与骂僧同科。非初二篇从生也)。种姓有上中下。下者汝是旃陀罗毛师。织师。瓦师。皮师。若作此语。使彼惭羞者。得波夜提 若言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若言汝和尚阿阇黎如是。得偷兰遮 若言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罪 中者汝等是中间种姓(谓非贵姓所生。亦非下流之子)。作是语欲使彼惭羞者。得偷兰遮 汝父母如是。得偷兰遮 汝二师如是。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心悔 上者语其人言。汝是刹利婆罗门种。作是语欲使彼惭羞者。越毗尼罪 汝父母二师如是种。皆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识如是种。越毗尼心悔。
业者有下中上。下者汝是屠儿。卖猪人。鱼猎人。捕鸟人。张弶人。守城人。魁脍人。作是语欲使彼惭羞者。波夜提 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师如是。偷兰遮 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罪 中者汝是卖香人。坐店肆人。田作人。种菜人。通使人。作是语欲使彼惭羞者。偷兰遮 汝父母如是。偷兰遮 汝二师如是。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心悔 上者汝是金银摩尼铜店肆人。作是语欲使彼惭羞者。越毗尼罪 汝父母二师如是。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心悔。
相貌者有下中上。下者汝是瞎眼曲脊。[跳-兆+匡]脚锯齿等。作是语使彼惭羞者。波夜提 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师如是。偷兰遮 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罪 中者汝是大黑大白大黄大赤。作是语使彼惭羞者。偷兰遮 汝父母如是。偷兰遮 汝二师如是。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心悔 上者汝有 三十二相圆光金光。若作是语欲使彼惭羞者。越毗尼罪 汝父母二师如是。皆得越毗尼罪 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心悔病者。无有下中上一切病。尽名下。汝等癣疥癞病痈疽痔病黄病疟病痟瘦颠狂。如是等种种病。作是语欲使彼惭羞者。波夜提 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师如是。偷兰遮 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罪。
罪者无下中上一切罪。尽名下汝。犯波罗夷。乃至越毗尼罪。若作是语使彼惭羞者。波夜提(此中言犯弃罪者。是以轻心毁訾。非同无根谤毁。故不结重)。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师如是。得偷兰遮 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罪。
骂者无上中下。一切骂尽名下。作世间骂淫逸污秽一切恶骂。作是语欲使彼惭羞者。波夜提 若言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师如是。偷兰遮 汝同友知识如是。皆得越毗尼罪。
结使者无上中下。一切结使尽名下。汝是愚痴闇钝无知等。作如是种种语使彼惭羞者。波夜提 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师如是。偷兰遮 汝同友知识如是。越毗尼罪。
五分律云。比丘毁呰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比丘尼毁呰比丘。波逸提。毁呰余三众。突吉罗。
此戒大乘同制。若但毁呰无事谤他。良人即摄谤毁戒结轻。若兼自赞即摄自赞毁他戒结重。若增上烦恼犯者。失 菩萨戒。
第三两舌戒
若比丘两舌语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传此屏语。向彼说。传彼屏语。向此说。如是不息。遂至众中。未有斗事。而生斗已。有斗事而不灭。诸比丘知已。白佛结戒。此是性罪。由畜众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妄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两舌者比丘斗乱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及大臣外道异学沙门婆罗门。如是乃至外道异学沙门婆罗门还斗乱种种外道婆罗门比丘比丘尼等。乱者某甲说是言。汝是旃陀罗乃至婆罗堕种。贩卖猪羊。乃至剃发师。汝犯七聚戒结。使人秃盲瞎等众病人。若有比丘破。皆是比丘斗乱(准萨婆多论。此戒亦名离间语。所谓离间恩义。挑唆斗诤。令众不和。妨修道业)。
结罪 是中犯者。两舌语说而了了者。波逸提 说不了了者。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有起事心。二往来传语。三人是比丘。四说听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破恶知识恶伴党。二人三人非法非律羯磨破。与僧与塔与和尚阿阇黎知识亲友数数语。作无义无利者。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若作是念。欲别离彼令向己。若彼离不离。波夜提。
萨婆多论云。是中犯者有八种。一种。二伎。三作。四犯。五病。六相。七烦恼。八骂。此八事中。种伎作三事。传向刹利婆罗门估客子。突吉罗 若以八事。传向四众。突吉罗(四众者。谓尼及小三众)。传向在家无师僧。若遣使书信。尽突吉罗。
根本律云。若苾刍先无仇隙。偶尔闻之。或复听已。欲令斗诤。方便殄息者。无犯。
十诵律云。若白衣于寺中欲作恶事。侵恼比丘。应苦切语。令其折伏。若不折伏。不应直向王言。先与是恶人。知识次语王夫人及王子大臣等。若是人舍便止。莫令得事。
此戒大乘同制。梵网经云。斗遘两头。谤欺贤人。罪结轻垢。
第四与妇女同室宿戒
若比丘与妇女同室宿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阿那律从舍卫国向拘萨罗国中路至。无比丘住处村。闻知有一淫女。家常安止。宾客即往。寄宿门下。时诸长者有行缘之。便亦来投宿。坐相逼近。淫女愍念。尊者令入舍内。尊者结加趺坐。系念在前。淫女于初夜来求作。夫默然不答。亦不观视。到后夜淫女复脱衣。来前捉之。尊者涌身空中。淫女惭愧着衣合掌。忏悔至三尊者下在本处。为说微妙法。淫女得法眼净。受三皈五戒。为优婆夷。次日尊者受其供养。说法而去。到僧伽蓝。以此因缘。向众僧说。众中有少欲比丘讥嫌。白佛结戒。由女人事淫染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女者人女有知命根不断。室者四周墙壁。障上有覆盖。或前厂而无壁。或虽覆而不遍。或覆遍而有开处。
结罪 是中犯者。若比丘先宿。妇女后至。或妇女先至。比丘后到。或二人俱至。若攲卧随胁着地。波逸提(攲音溪不正也)。随转侧。波逸提。
若天龙夜叉鬼神女同室宿者。突吉罗 与畜生中女能变化不能变化者同室宿。突吉罗 昼日妇女立比丘卧者。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是人女。二同室无隔。三胁卧地。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比丘不知彼室内有妇女而宿若比丘先至。而妇女后至。比丘不知。若屋有覆。而无四边障。或半障少障。若尽障而无覆。或少覆半覆。或露地。此室中若行若坐。若头眩倒地。若为强力所捉。若为人所缚。若命难。净行难。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一房有隔别户。无罪。异房无隔。波夜提 共房共隔。波夜提。别房异户。无罪 比丘室内女人半身在屋内。越毗尼罪 女人屋内比丘半身在屋内。越毗尼罪。
律摄云。若女在阁上。苾刍在下。或复翻此。若有梯除去。有户牢闭。若不去梯。应安关钥。或虽同室。以物遮障。使绝行路。若不尔者。明相出时。咸得堕罪 小旁生女不堪行淫者。无犯 若有父母夫主等守护者同宿。无犯。
五分律云。若同覆异隔。若大会说法。若母姊妹。近亲病患。有知男子。自伴不卧。皆不犯。
十诵律云。通夜坐不卧。不犯。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五与未受大戒三宿戒
若比丘与未受大戒人共宿。过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旷野城。六群比丘与诸长者共在讲堂止宿。时六群中有一人散心睡眠。无所觉知。转侧露形。有比丘以衣覆之。复更转侧露形。如是至三。长者讥嫌调弄。知足比丘惭愧白佛。此初结戒也。尔时佛在拘睒毗国。诸比丘言。佛不听我曹与未受大戒共宿。当遣罗云出时。罗云无屋住。往厕止宿。世尊知之。诣厕引入自房。共止一宿。明日清旦。集僧告诸比丘言。汝等无慈心。乃驱出小儿。是佛子不护我意耶。故开其二宿。此第二结戒也。由眠宿事不寂静烦恼。制斯学处。
释义 文分二节。与未受大戒共宿明其正制。过二宿下结成所犯。律云。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余末受大戒人是(此摄小三众及白衣等)。同室宿者。如上(萨婆多论云。若不听二宿。必有种种恼事。及失命因缘。以怜愍心故。得共二宿。以护佛法故。不听三宿)。
结罪 是中犯不犯悉同上。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彼是未受具人。二自身无病。更无难缘。三共房至三宿。四明相未出不离。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会采 僧祗律云。若与未受具人同屋宿。第三宿时当异房。若露地。露地风雨雪寒时。当还入房坐。至地了(地了即明相也)。若老病不堪坐者。当以缦障。若齐项。若济掖。缦下至地。当用致物作。不得容猫子过 若道行时无帐缦者。若未受具人可信。应语言。汝眠我当坐。比丘欲眠时。当唤使觉。我眠汝坐。若眠汝无福德 此同室宿戒罪未悔过。后共宿者。罪转增长。悔过已当别房宿。更得共宿。
萨婆多论云。若共宿过二夜已。第三夜更共余人宿。波逸提。以前人相续故 若共宿二夜已。移在余处。过一宿已。还共同宿。无过 若通夜坐无犯。
律摄云。至第三夜。令出宿时。不应遣出寺外及离檐前。但可离自房势分。若恐恶苾刍为破戒缘者。至第三夜。应令求寂向善友房。此若无者。应共摈出罪恶。苾刍或自将求寂。余处而卧。若自安居已。不得往者。应生心念为防护故。于三月中。与求寂同宿者。无犯。
根本律云。若安居后有恶苾刍。来入寺中。师主应与求寂同房。宿至夏终。勿致疑惑。或夏罢已。能驱者可摈斥之。不可摈者。应将求寂别诣余寺 如在行路。虽过二宿。通夜应眠。勿生疑惑。
十诵律云。有病比丘使沙弥供给虽卧。无犯。是中有不病比丘。不应卧。
根本目得迦云。不合与俗人求寂。授学人别住人等同坐。必有难缘。无犯。
此戒大乘同学。
附考 律摄云。若有难缘。无余床席。应叠七衣为四重而卧其上。以大衣叠安头下。或用覆身。五衣以充内服。凡卧息时。右胁着床。两足重累。身不动摇。作光明想。安住正念。情无娆恼。衣服不乱。于睡知量。念当早起。初夜后夜恒修善品。此是沙门睡息之法。若无病苦。昼不应卧。若眠息时。有人相恼。应向余处。
第六与未受戒人共诵戒
若比丘与未受戒人共诵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旷野城。六群比丘与诸长者共在讲堂。诵佛经。语声高大。如婆罗门诵书。声乱诸坐禅者。有知足比丘。白佛结戒。由教授事。制斯学处。乃初篇妄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未受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余者是。诵者句义。非句义字义。非字义句义者。与人同诵。不前不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非句义者。如一人说诸恶莫作未竟。第二人抄前言诸恶莫作 字义者。二人共诵。不前不后。诸恶莫作 非字义者。如一人未称诸。第二人抄前言诸(僧祗律云。虽比丘尼受具戒。亦不得教。若授弟子经。应教言。待我诵断。汝当诵。若不受语者。不复得教)。法者。佛所说。 声闻所说。仙人诸天所说。佛印可之。皆名为法(萨婆多论云。为诸比丘结戒者。为异外道故。为与弟子差别故。为分别言语令分了故。为实义不贵音声故)。
结罪 是中犯者。与未受戒人共诵。若口授。若书授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共天龙鬼子及畜生。能变化者。说而了了不了了者。尽突吉罗 若师不教言我说竟。汝可说者。师。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前人未近圆。二先不教诲。三同诵高声。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我说竟汝说。一人诵竟一人书。若二人同业同诵。或疾疾说。乃至错说。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若教未受具戒人经并诵。波逸提。并诵者。俱时诵。或授声未绝。彼已诵。或彼诵未竟。此复授。句句波逸提。
十诵律云。若以不足句法。教未受具戒人。若偈说。偈偈波逸提(以四句为一偈)。若经说事事。波逸提(谓法喻中一段之事)。若别句说。句句波逸提(别句谓四句偈中但说一句)。不足味不足句。亦如是(昧句不足。谓一句亦未全)。
律摄云。若语吃。若性急言。若同诵为正文句。若教授时。先告彼言。汝勿与我同时而说。虽同无犯 此戒大乘同学。
引证 戒因缘经云。若比丘向未受戒者。说一句戒法。波逸提(由六群比丘向沙弥说毗尼语。佛知故制)。
律摄云。若有俗人为求过失。或偷法心。或无信敬。或是外道以与律相应之说。令彼听者。彼若闻时。皆得堕罪。
善见律云。若法师所撰文字。共同诵者。不犯(准斯三律制意。惟重毗尼。盖五篇之名。是大僧法具沙弥等。必不可令闻也)。
附考 律摄云。有五种人。不应为说毗奈耶藏。谓性无所知。强生异问。或不为除疑。而发于问。或试弄故问。或恼他故问。或求过失故问。返上五人为说非犯 其受法者。具三威仪为敬。故不应眠。授弟子之法。若老若少。到彼师所。合掌鞠躬。方申请问。四大安不。应生敬仰。直心无谄。请决所疑。一心善领。不令忘失。若无疑者。如常受法。礼足而退 若师出行。随后而去。若师坐者。自应蹲踞。或处卑坐。其师亦应敬彼学徒。勿生轻懱虚心。授与于法无吝。善领善答。有忍有悲。无怀恚恨。令受业者情无疲恼。常给侍者。应数教授。性愚钝者。亦应偏教。若作吟咏之声。而授法者。得恶作罪。若说法时。或为赞叹。于隐屏处。作吟讽声诵经。非犯 不应赞诵外书典籍。若为降伏异道。自知有力。日作三时。两分胜时。应学佛法。一分下时应习外典。不应记年月以为三分。夜亦三时。初后习禅诵经。中间系心寝息。若作婆罗门诵书。节段音韵而读诵者。得越法罪。若方言。若国法随时吟咏。为唱导者。斯亦无犯 苾刍尼律亦应习学。尼来请学。如法教示。若有疑问。善为开释 若讲诵时。忘其所在方处者。于六大城。随一应说。若忘国王并大地主反邬波斯迦名者。应随意称胜光大王给孤独长者毗舍佉邬波斯迦 又苾刍住处。常月八日及十四日至小食时。鸣犍椎集大众。设香华。听经法。有外道来。应设方便。令彼出去。应请耆宿。情存虔敬。善威仪者。宣说圣言。不应求利。以为活命。得恶作罪。若说非法上座。应遮 又说法人不应多领门徒。以为侍从。彼自遮行者。无犯(遮者要也)。既至彼处。说法之师踞师子座。前置高案。用承经典。严设香华。若不请辄为人说。得越法罪。
第七说他粗罪戒
若比丘知他有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除僧羯磨。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时有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在下行坐。六群语诸白衣言。此等犯如是事。故僧罚使在下。行坐有过。比丘闻之惭愧。彼乐学戒者讥嫌。六群往白世尊。此初结戒也。与结戒已。时诸比丘或不知粗恶。不知不粗恶。或有作波逸提忏悔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不犯。此第二结戒也。尔时舍利弗为众所差。在王众中及诸人民中。说调达过。调达所作者。莫言是佛法僧。当知是调达所作。舍利弗闻制戒已。便生畏慎心。诸比丘白佛。佛言众僧。所差无犯。故有除僧羯磨之语。此第三结戒也。由未近圆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妄根本种类。
释义 文分二节。知他有下明其所犯。除僧下以显开听。律云。未受戒者。如前。粗恶罪者。波罗夷。僧伽婆尸沙。向未受大戒人说者(谓对彼陈说。彰露前人所犯过也)。除僧羯磨者。僧谓同一羯磨。同一说戒(除僧和集。公差说罪。不犯此法。于作持中明)。
结罪 是中犯者。若说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罗 除粗恶罪。更以余罪向未受大戒人说者。突吉罗 自犯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突吉罗 除比丘比丘尼。以余人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突吉罗(余人谓三小众及在家受戒二众也)。粗恶罪。粗恶想。波逸提 粗恶罪疑 非粗恶粗恶罪想 非粗恶疑。皆突吉罗。
此戒具七缘。方成本罪。一要有故说心。二是粗罪作粗罪想。三他人先本不知作不知想。四非奉僧差。五犯者是受大戒人。六向未受戒者说。七说听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不知。若众僧差粗恶非粗恶想。若白衣先以闻此粗恶罪。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比丘尼虽受具戒。亦不得向说(以比丘尊胜恐尼轻慢之。佛慈护僧。故遮不向彼说)。
根本律云。若于不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说他粗罪。得堕罪 若于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说者。得恶作 无犯者。于不知俗家。作先知想。若大众详说其事。或时人众普悉闻知。犹如壁画人所共观。非我独知说。皆无过(人众普悉闻知。谓所集僧众。非指世俗未近圆人也)。
五分律云。教向甲说。而向乙说。教说此罪。而说彼罪。皆波逸提。
十诵律云。若羯磨此比丘作说罪人。余比丘说者。突吉罗(此由未被僧差。而受差者转请彼说。既越毗尼。难免无过)若令向此人说此处说。向余人余处说者。突吉罗 若僧作随意随时随处说。罪。羯磨者无犯(五分教向甲而向乙说。以其心存损陷念无利益。是故结重十诵。令向此而向彼说。皆由误听羯磨。错其趋向。所以结轻)。
萨婆多论云。与诸比丘结戒者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于佛法中。无敬信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若说二篇罪。名得波逸提。说罪事得恶作(罪事者。即随犯淫盗等事)。
此戒大乘同制。梵网义疏云。说过者有两。一陷没心。欲令前人失名利等。二治罚心。欲令前人被系缚等。此二心皆是业主。必犯重戒。若奖劝心说。及被差说。罪皆不犯。又犯七逆十重。前人失戒。失戒后说。但犯轻垢。
第八向外人说法戒
若比丘向未受戒人说过人法。言我见是。我知是实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起自婆裘园比丘。如初篇中广说。于间异者。在虚实之别。故犯分重轻也。
律摄云。先所未得而今得之。以上人法向未近圆者说。因未近圆人似求名利。似有贪故。制斯学处。乃初篇妄根本种类(按戒因缘经原为向沙弥说故制)。
释义 律云。人法者。人界人阴人入。上人法者。诸法出要。自言有念善思惟。有戒有欲。有不放逸。有情进。有定有正定。有道有修行。有智慧有见。有得有果 (诸言有等。如初篇内广释 此中但云。过人法而不言过天法者。谓佛出于人间。于人中诘戒。以人中有波罗提木叉戒故。又人胜于天故。以人能修习善法。多证圣道。诸天着乐。不能勤修。是以但言。过人则其间已摄过天矣)。实者。谓自身真实。证得此法结罪 是中犯者。若真实有此事。向未受大戒人。说了了者。波逸提 说不了了者。突吉罗 若手印书。若作知相遣人。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若向天龙鬼子。及畜生能变化者。说了了不了了。尽突吉罗 若向受大戒人。非同意者说。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实有过人法。二有贪名利心。三向未受戒人说。四前人领解。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增上慢。若自言是业报。不言是修得。若实得向同意比丘说。或戏说独语。梦中语。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萨婆多毗婆沙云。若实得四果。乃至得不净观。向他说。尽波逸提 若为名利故言。我清净持戒。实诵得三藏。及随所诵经。随所解义。随能问答。向人说者。尽突吉罗。
僧祗律云。现 阿罗汉相。越毗尼心悔。
五分律云。若受大戒人不问而向说。语语突吉罗 不犯者。若泥洹时说。若受具戒人问而后说 律摄云。对俗人现神通。得恶作罪 不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调伏故。虽说无犯。
摩得勒伽云。向狂人散乱心人重病人说。突吉罗。
此戒大乘同学。
第九与女人过说法戒
若比丘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迦留陀夷乞食诣长者家。在姑前。与儿妇耳语说法。姑见生疑云。若说法者。当高声说。令我等闻。何乃耳中独言耶。有乞食比丘。闻知诃责黑光。往白世尊此初结戒也。时有诸女人。请比丘说法。因佛制戒。不敢为说。故开听说。不得过五六语。此第二结戒也。诸比丘复有畏慎心。以无有知男子便休。不与女人说法。又加除有知男子之语。故有第三结戒也。此是遮罪。因说法事讥嫌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五语者。色无我。乃至识无我。六语者。眼无常。乃至意无常(律摄云五六相应所有言语。名五六语。过者谓应五过五至六。应六过六至七)。有知男子者。解粗恶不粗恶事(僧祗律云。若盲若聋若眠。亦名无知男子。有知男子者。若减七岁。若过七岁。不解好恶语义味。不名有知。若七岁若过七岁。解好恶义味。是名有知)。
结罪 是中犯者。若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知男子。说而了了者。波逸提 说不了了。突吉罗 若天龙鬼女及畜生女。能变化者。说过五六语。了了不了了。尽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必是在家。非幻小人妇女。二无在家。有知男伴。三说法过五六语。四言辞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五六语说。若有知男子前过五六语说。若无有知男子前授优婆夷五戒。及说五戒法。授八关斋。及说八关斋法。说八圣道法。说十善法。若女人问义。无有知男子应答。若不解者得广为说。并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为女人说五六语竟。语言法正齐此。从坐起去。更有因缘。还复来坐。为说不犯 若说五六语竟。更有女人。来为后女人说。如是相续为无量女人说。皆不犯 若自诵经女人来听。若女人问义要。使得解过五六语。皆不犯。
萨婆多论云。女谓能受淫欲者。若石女若小女未堪任作淫欲者。突吉罗 若说世间常事。突吉罗 若说布施福报咒愿。不犯 得为尼说法。一切尼众以教诫。故无过。
律摄云。或男无欲意。女有染心。或时翻此。皆得恶作。纵是聪敏。亦不应说 虽曰女人。智同男子。由对此女无邪说故。亦不犯。
此戒大乘同学。护讥嫌故。必若不起讥嫌。方可随机。广略无犯。
第十掘地戒
若比丘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旷野城。六群比丘与佛修治讲堂周匝。自掘地。诸长者见皆讥嫌。断他命根。此初结戒也。六群更教人掘地言。掘是置是。长者复讥嫌。此第二结戒也。此是遮罪。由作鄙业妨废正修。制斯学处。
释义 律云。地者。已掘地。未掘地。若已掘地。经四月被雨渍。还如本(十诵律云。地有二种。生地不生地。多雨国土八月地生。此谓惊螯后立冬前也。少雨国土四月地生。此夏四月也。除是名不生地 律摄云。生地者。谓未曾掘。若曾经掘。被天雨湿。或余水沾时经三月。是名生地。若无雨湿及水沾润时经六月。亦名生地。异此非生 善见律云。若地四分。石一分。土及被烧。皆非生地)。
结罪 是中犯者。若用锄。或以?[利-禾+亚]。或以椎打。或镰刀刺。乃至指爪掏伤地。打橛入地。地上然火。一切波逸提 若不教言看是知是。突吉罗(比丘法不得直言掘是置是。此是净语。令净人自知看所应掘所应置也 五分律云。一一所须。语净人言。汝知是。若不解。复语言。汝看是。若不解。复语言。我须是。若不解。复语言。与我是)。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是生地。二无敬教心。三自掘教他。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语言知是看是。若曳材木曳竹。若篱倒地扶正。若反砖石取牛屎(西域建坛及烧多取用故)。取崩岸土。若取鼠坏土。若除经行处土。若除屋内土。若往来经行。若扫地。若杖筑地。若不故掘。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若河边坎上以脚蹋堕。蹋蹋波逸提。坎岸边行土崩。无罪 若营事比丘多有塔物僧物。欲藏地中。若在露处生地。不得自掘。当使净人知。若在覆处死地。得自掘藏 若地打栓(古橛字)。越毗尼罪。伤如蚊脚。波逸提。拔栓亦尔 若死土被雨已。比丘不得取。使净人取。尽雨所洽际。然后自取。无罪 掘地波逸提。半沙越毗尼罪。纯沙无罪 若土块一人不胜破者。波逸提。破减一人重者。无罪 石姜石粪灰。准此应知。
十诵律云。若掘不生地随。一一掘突吉罗 若掘生地随。一一掘波逸提 若掘泥处。乃至没膝处随。一一掘突吉罗 若手画地。乃至没芥子。一一画突吉罗 若生金银等矿处。若雌黄赭土白墡处。生石处。黑石处。沙处。盐处。掘者不犯。
根本律云。若营作。苾刍欲定基时。得好星。候吉辰。无有净人。应自以橛钉地。记疆界深四指者。无犯。
五分律云。余三众无事掘地。突吉罗。若取燥土。不犯(准此应知。三众有事。不禁下断。草木例斯亦尔)。
此戒大乘同学。
第十一坏鬼神村戒
若比丘坏鬼神村。波逸提。
缘起 佛在旷野城。有一比丘。修治屋舍。自手斫树。佛知诃责。为僧结戒。此是遮罪。因种子及鬼神村事以讥嫌。无悲烦恼。制斯学处。
释义 律云。鬼者。非人是(婆沙论云。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故。又威也。能令人畏其威故。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隐显变化)。村者。一切诸草木是。若斫截堕故名坏。村有五种(本律五种梵语未翻。今准根本律云)。一根种。谓香附子菖蒲姜等(此物皆由根。种乃生故)。二茎种(即枝种也)。谓石榴杨柳菩提贝多卜萄等树(此等皆由茎生故)。三节种。谓苷蔗竹苇等(此等皆由节生故)。四开种。谓兰香橘柚等(此等诸子皆由开裂乃得生故)。五子种。谓稻麦豆芥等(此等皆由子还生子故。然斯五种鬼神托之栖止。犹若人之依村落也。故名鬼神村 戒因缘经云。有神依树根。有神依树枝。有依树皮。里有依树皮裂中有依树蓓蕾。有依树叶。有依树华。有依树果。一切药草树木尽有神。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 正法念处经云。树下住鬼者。由见人种树。为施人作荫。恶心斫伐。取材而用。故堕树中。常被寒热)。
结罪 是中犯者。于五生种。若生生想。自断自炒自煮。教他断炒煮。尽波逸提 若生疑自断炒煮教他断炒煮。突吉罗 生非生想 非生生想 非生疑。尽突吉罗。
若生草木。生草木想。自断炒煮。教他断炒煮。尽波逸提 生草木疑自断。乃至教他煮。突吉罗 生草木非生草木想 非生草木生草木想 非生草木疑。尽突吉罗。
若钉橛者树上。若以火烧着。生草木上。若断多分生草木。尽波逸提 断半干半生草木。突吉罗 若不言看是知是。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知是生草木。二生草木作生草木想。三欲自坏或非净语教他坏。四必断已。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言看是知是。若断枯干草木。若于生草木上。曳材曳竹。正篱障。若拨堑砖石。若取牛屎若生草覆道。以杖披遮令开。若以瓦石柱之。而断伤草木。若除经行地土。若扫经行来往处地。误拨断生草木。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第三分云。不应不净果便食。应作五种净法食。一火净(乃至以火一触)。二刀净(以刀损坏)。三疮净(果上自有坏处)。四鸟啄净(鸟曾啄伤)。五不中种净(不任为种或未成熟)。是中初后两种净已都食。余三种净应去子食 复有五种净法。若皮剥(剥去少皮)。若剥皮(皮尽剥去)。若腐(烂坏)。若破(劈裂)。若瘀燥(自荐干)。不应啖不净果菜。不应自作净。不应自手捉。令人作净应置地。使人作净。作净已不应不受而食。
律摄云。若葡桃瓜果。总为一聚。于三四处。以火拄之(拄音主刺伤也)。此便为净。若刀爪。一一皆须别净。若自将刀等作净者。食时无犯 净时。波逸提。
五分律云。若食根种。亦应五种净。谓剥截破洗火。若食茎叶。应三种净。谓刀火洗。若作净时。应作总净。于一聚一器中。若净一名为总净 余三众无故杀生草木。突吉罗 若为火烧。若折若斫。知必不生。不犯 若比丘住处庭中生草听。使净人知(知乃令彼自知除去)。
僧祗律云。有国土作谷聚。畏非人偷。以灰火烧上作识。此即为净 若摩摩帝有仓谷未净。畏年少比丘不知法。使净人火净。至仓谷尽。比丘恒得语言舂去。不犯 若拾干牛屎合生草者。波逸提 摩得勒伽云。以灰土沙覆生草。突吉罗 若语余人言。取是果。我欲食。突吉罗 生果未净全咽。突吉罗(全咽谓口含也)。咬破。波逸提 取木耳。突吉罗 打熟果落。突吉罗 打生果落。波逸提。
善见律云。若火净已后。生芽生芽处。便净非生芽处。得食 若须华果得攀树枝。下使净人取。不犯。不得令技折 若树高净人不及。比丘得抱。净人取之。不犯 若木倒笮比丘而不死。虽手中有刀斧等。宁守死不斫木掘土。以脱自命。何以故。掘土斫木得堕罪。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 若树押人。比丘得斫树掘地。以救其命。不犯(须知为己遵制。勿犯运悲。救生听开。全同大乘教意)。若人放火烧寺。为护住处。得刬草掘土以断火。不犯。
根本律云。若于生草及青苔地。经行之时起念。令草损坏者。随所损坏。波逸提 若但作经行心者。无犯 若拔地菌。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有三戒大利益佛法。一不得担。二不杀草木。三不掘地。若不制三戒。国王当使比丘种种作役。有此三戒。国王息心。三众是净人。故不犯(本律并诸部式叉尼沙弥沙弥尼皆犯恶作者。是制彼等随律威仪也。今云不犯者。正明别开非类大僧也)。
此戒大乘同学。
引证 根本杂事云。得叉尸罗国有医罗钵龙王。化身为摩纳婆形。持满箧金。遍游诸处。说偈问言。
何处王为上 于染而染着 无染而有染
何者是愚夫 何处愚者忧 何处智者喜
谁和合别离 说名为安乐
若有解者。即以金箧供养。然无有人能解释者。渐行至婆罗尼斯国。复如是唱。有人报言。有上智人。住阿兰若。名那刺陀。当解斯义。未几那剌陀至。龙王以偈问。彼闻记忆告言。十二年后。当为汝释。龙言太长太久。渐求减至七日。时那剌陀即往告五苾刍。苾刍答言。汝可问佛。即诣鹿林。礼佛足而坐。佛为说法。证预流果。愿求出家。佛言。先为摩纳婆解释颂义。然后出家。应如是答。第六王为上染处。即生着无染。而起染说。此是愚夫。愚者于此忧。智者于此喜。爱处能别离。此则名安乐。彼若不解。更为说颂。若人闻妙语。解己胜修定。若闻不了义。彼人由放逸。彼若更疑汝。可对彼以爪截叶。若问世尊出世。报言已出。若问何处。报言在施鹿林。时摩剌陀受佛教已。至彼龙所。具答如上。彼龙化作金转轮圣王。往世尊所。佛言。汝愚痴人。于迦摄波佛时。受佛禁戒。不能护持。感此下劣长寿龙身。今者何故还起诈心。汝今可复本形。龙言。世尊。我是龙身。多诸怨恶。恐有众生共相损害。佛敕金刚手。为之守护。龙王别至一处。遂复本形。身有七头。头尾相去有二百驿(谓二百由旬也)。一一头上各生一医罗大树。被风摇动。脓血皆流。沾污形骸。臭秽可恶。常有蝇蛆诸虫。遍其身上。昼夜唼食。是时龙王即以本身。诣世尊所。礼足却住白言。惟愿世尊。为我授记。当于何日舍此龙身。佛言。当来人寿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号曰慈氏。为汝授记。当免龙身。龙王悲哭。诸头眼中一时泪出。成十四河。驶流惊注。佛令裁止。勿致损国。龙礼佛足。忽然不现。大众问其往因。佛言。迦摄佛时。此龙于佛法中。出家修行。善闲三藏。具习定门。经行医罗树下。以自策励。树叶打头。即便忍受。后时系心疲倦。从定而起。策念经行。叶还打头极痛。发嗔恚心。以两手折其树叶投地。作如是语。迦摄波佛无情物上。见何过咎。而制学处。令受斯苦。彼猛毒嗔心。毁戒命终。堕此龙中。
附考 根本律云。凡授事苾刍为营作故。将伐树时。于七八日前。在彼树下。设诸祭食。诵三启经(谓三诵也)。耆宿苾刍应为咒愿。说十善道。赞叹善业。复应告言。若于此树旧住天神。应别求居止。此树今为 三宝。有所营作。过七八日已。当使净人斩伐之。若伐树时。有异相现者。应为赞叹施舍功德。说悭贪过。若仍现异相。则不应伐。若无别相应可伐之(要令净人知非自伐也)。
毗尼止持会集卷第八
音义
象力比丘
或名象首。又名法手。舍夷国有象首聚落。彼因称名也。是释种子。杂阿含经佛记云。此人犯三种非法。所谓吝贪愚痴嗔恚。当堕于地狱中。偈云。若生不善心。成就贪嗔痴。此身自作恶。还复害于己。如芭蕉生实。自害于其身。若无贪嗔痴。是名为智慧。不害于己身。是名胜丈夫。是以应除断贪嗔痴大患。 嚏
音帝。鼻塞喷嚏也。西域凡僧俗礼敬时。若嚏皆愿言。长寿无病。如此方小儿。若嚏佥愿言百岁。 毁呰
口毁曰呰。根本律云。毁訾语者。谓于他人为毁辱事。 皮韦作柔皮熟曰韦。生皮曰革作。乃卑伎也。 躄跛上音碧。两足俱废曰躄。一足偏废曰跛。 [跳-兆+匡]脚[跳-兆+茶]音匡。[跳-兆+匡]躟行步急卒貌。 阿兰若
亦名阿练若。翻云远离处。又云闲静处。又云空寂处。 魁脍
亦云旃陀罗。又云旃荼罗。应法师言。此翻云严帜。一云主杀人。乃西方屠杀之辈。以恶业自严行时。摇铃执竹。以为标帜。故以为名。若不尔者。王必罪之。或翻可畏。法显传云。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系竹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 六大城
佛生迦罗卫。成道摩竭提。说法波罗奈。入灭俱尸罗。并王舍城毗耶离城。此六城乃西域十六大国之首。 五戒法
佛初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皈已。即授五戒。为优婆塞优婆夷。若在家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净士女。故经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则违五星。在地则违五岳。在方则违五帝。在身则违五脏。如是等世间违犯无量。若约出世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何以故。五戒是一切大 小乘尸罗根本。若犯五戒。则不得更受大小乘戒者。若能坚持。即是五大施。此五通名戒者。以防止为义。能防恶律仪无作之非。能止三业所起之恶。故通名防止。 八关戒法
诸经论中。或名八关斋戒。或名八关戒。或名八戒斋。又名八种长养功德法。如是名虽不一。而戒则同也。谓以前八法。名为关戒。关谓闭八恶。不起诸过。后一不非时食。名之为斋。斋以齐中为义。即是禁止八恶。而令修中道故也。 十善法
能反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十不善法。即名十善法。或名十善道。
天台云。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乐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利为义。息倒归真曰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作二种。皆名曰善。或以加道。名以能通至乐果也。 锄音徂。与锄同。去秽助苗也。又诛也。斫也。 ?匡入声。大锄也。 [利-禾+亚]音卓削也。 镰音廉。钩刀亦名楔子。 掏苦洽切。爪刺也。 赭音者。赤土。 墡音善。白土。 柚音右。小者为橘。大者为柚。 蓓蕾上音倍。下音垒。谓始花也。 笮音责。压也。 刬音产。削平也。 菌音郡。[蕈-早+(一/(卑-(白-日)))];之小者。 得叉尸罗国未见翻译。 医罗钵龙王
亦云医罗钵罗。医罗树名。此翻云臭气。钵罗此翻云极。由此龙王往昔损此树叶故。致头上生此臭极之树也。 摩纳婆此翻儒童。 箧音怯。箱箧也。 婆罗尼斯国
旧云波罗柰。河名也。去河不远。造立王城。或翻为江绕城。 那剌陀未见翻译。 驶音使。又去声。马行疾也。 五苾刍即憍陈如等五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