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学校
古者天子有学,谓之“成均”,又谓之“上庠”,亦谓之“璧水”,所以养育作成天下之士类,非州县学比也。高宗南渡以来,复建太、武、宗三学于杭都:太学在纪家桥东,以岳鄂王第为之,规模宏阔,舍宇壮丽,学之西偏建大成殿,殿门外立二十四戟,大成殿以奉至圣文宣王,十哲配享,两庑彩画七十二贤,前朝贤士公卿诸像皆从祀,每岁春秋二丁,行释奠礼,命太常乐工数辈用宫架乐歌《宣圣御赞》,赞曰:“大哉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今古之师。志则《春秋》,道由忠恕。贤于尧、舜,日月共誉。惟时载雍,戢此武功。肃昭盛仪,海宇聿崇。”置学官,自祭酒、司业、丞、簿、正、录等共十四五员。学有崇化堂、首善阁、光尧石经之阁,奉高、孝二帝宸书御制札,石刻于阁下,以墨本置于上堂之后。东西为学官位。主上登极,则临幸学宫,奠谒宣圣,及赐诸生束帛。学官斋长,谕俱沾恩霈。高宗朝幸学之时,曾幸“养正”、“持志”二斋,两斋长谕:已免解人,特与免省;未免解人,与免解。恩例:其两斋生,并免将来文解一次。太学有二十斋:扁曰“服膺”、“身”、“习是”、“守约”、“存心”、“允蹈”、“养正”、“持志”、“节性”、“率履”、“明善”、“经德”、“循理”、“时中”、“笃信”、“果行”、“务本”、“贯道”、“观化”、“立礼”。十七斋扁,俱米友仁书;余“节性”、“经德”、“立礼”斋扁,张孝祥书。各斋有楼,揭题名于东西壁。厅之左右,为东西序,对列位。后为炉亭,又有亭宇,揭以嘉名甚夥。绍兴年间,太学生员额三百人,后增置一千员,今为额一千七百一十有六员,以上舍额三十人,内舍额二百单六人,外舍额一千四百人,国子生员八十人,诸生衫帽出入,规矩森严,朝家所给学廪,动以万计,日供饮膳,为礼甚丰。月书季考,由外舍而升内舍,由内舍而升上舍,或释褐及第,或过省赴殿,恩例最优,于此见朝廷待士之厚,而平日教养之功,所以为他日大用之地也。太学内东南隅,设庙廷,奉后土神,即土地神,朝家敕封号曰“正显昭德孚忠英济侯。”按赞书,相传为中兴名将,其英灵未泯,而应响甚著,盖其故居也。理或然与?自是遂明指为岳忠武鄂王,况鄂国已极于隆名,宜庙食增崇于命祀,谨疏侯爵,未正王封,仍改庙额曰“忠显”。神之父母妻子,下逮将佐,皆有命秩,华以徽号。宗学,在睦亲坊。按国朝宗子分为六宅,宅各有学,学各有训导之官。中兴后,惟睦亲一宅,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专以训迪南班子弟。嘉定岁,始改宫学为宗学,凡有籍者,宗子以三载一试,补入为生员,如太学法。置教授、博士、宗谕、立讲课,隶宗正寺掌之。学立大成殿、御书阁、明伦堂、立教堂、汲古堂。斋舍有六,扁曰“贵仁”、“立爱”、“大雅”、“明贤”、“怀德”、“升俊”。武学,在太学之侧前洋街。建武成殿,祀太公,曰昭烈武成王,以留侯张良、武侯诸葛亮配,累朝诸名将从祀。学规依太学例试补,月考课升名。然教养之法未备,下礼兵部措置,立养士额,置武博、武谕各一员。淳熙、嘉泰,主上临幸武学,谒武成王,行肃揖礼。学建立成堂。斋舍有六,扁曰“受成”、“贵谋”、“辅文”、“中吉”、“经远”、“阅礼”。宗武学,俱有学廪、膳供、舍选、释褐,一如太学例。杭州府学,在凌家桥西。士夫嫌其湫隘,故帅臣累增辟规模,广其斋舍,总为十斋,扁曰“进德”、“兴能”、“登俊”、“宾贤”、“持正”、“崇礼”、“致道”、“尚志”、“率性”、“养心”。又有小学斋舍,在登俊后。以东西二教掌其教训之职。次有前廊,录正等生员。各斋有长谕。月书季考,供膳亦厚,学廪不下数千,出纳、学正领其职。仁和、钱塘二县学,在县左,建庙学养士。仁和学有斋舍四,扁曰“教文”、“教行”、“教忠”、“教信”。钱塘学有斋舍六,曰“友善”、“辨志”、“教行”、“教信”、“教文”、“教忠”。诸县学亦如之。各县有学官,次有学职。生员日供饮膳,月修课考,悉如州学。州学廪,各县学不下数百,以为养士之供。医学,在通江桥北,又名太医局,建殿扁曰“神应”,奉医师神应王,以岐伯善济公配祀。讲堂扁曰“正纪”。朝家以御诊长听充判局职。本学以医官充教授四员,领斋生二百五十人。月季教课,出入冠带,如上学礼。学廪饮膳,丰厚不苟,大约视学校规式严肃。局有斋舍者八,扁曰“守一”、“全冲”、“精微”、“立本”、“慈用”、“致用”、“深明”、“稽疾”。
贡院
礼部贡院,在观桥西。中兴纪年,诸郡贡生,类试于各路转运所在州府就试。绍兴十年,诸州依条发解,将省殿试展一年。向后科场,自十二年省试为准。至十四年,诸州发解如故,三年一次,降诏自是为定制。贡院置大中门。大门里置弥封誊录所及诸司官,中门内两廊各千余间廊屋,为士子试处。厅之两厢,列进士题名石刻,堂上列省试赐知贡举御札,及殿试赐详定官御札,并闻喜宴赐进士御诗石刻。别试院在大理寺之西,专以待贡士之避亲嫌者。本州贡院,在钱塘门外王家桥以待本州九县士人发解之处。两浙漕司贡院,在北关门外沈家桥,以待两浙路寓士及有官人宗女夫等发解之处。
城内外诸宫观
释老之教遍天下,而杭郡为甚。然二教之中,莫盛于释,故老氏之庐,十不及一。但老氏之教,有君臣之分,尊严难犯,报应甚捷,故奉老氏者,倍加恭敬,不敢亵渎,此释氏之所不如也。且在城宫观,则以太乙、万寿为首,余杭、洞霄次之。其他外郡,如醴泉、佑神、集禧、崇禧等观又次焉。此朝廷以待老臣执政闲居、侍从卿监,除提举主事之职,优宠也。今摭宫观在杭者,除御前十宫观外,编次于后。天庆观,在天庆坊,以奉圣祖保生天尊大帝香火。郡家官僚,朔望到任,俱朝谒于此。报恩观,在观桥南报恩坊。元贞观,在贡院西巷。旌忠观,在丰乐桥东北,以奉凤翔府和尚原三圣庙香火。中兴观,即伍相公庙,后天明、承天,即梓潼庙。天庆、灵应、至德、崇应六宫观,俱在吴山之左右。鹤林观,在俞家园。景隆观,在新门外水府。净鉴观,在清水闸。玉虚观,奉三官。表忠观,奉钱王五庙香灯,在龙山左右。贞武观,在太和寺后。玉清宫,在葛岭下。旌德观,在苏堤先贤堂后。云涛、上清两宫观,俱在雷峰塔寺之右。冲虚观,在履泰乡。太清观,在龙井山。景星观,在临平岳祠之侧。顺济宫,在汤镇岳宫之左右。外有在城及附郭女冠宫观者九:曰福田、新兴、明贞、神仙、承天、西靖、灵耀、长清等宫。余外七县,首以余杭大涤洞天,即洞霄宫也。以下宫观,二十有三:如洞霄宫者,按诸志书云:“自汉武帝迄唐五代,至宋一千九百余年,元名天柱,宋大中祥符年赐观额洞霄。”按《真境录》云:“宫有五洞交扃,九峰回挹,千岩万谷,秀聚其中,或泉飞彤厦之檐,云锁碧坛之角,祥光神异,兼木返于春秋,抚掌泉灵,更丹藏于翠石。”又有亭馆者七,扁曰“漱玉”、“超然”、“税驾”、“翠蛟”、“飞玉”、“宜霜”、“聚仙”、“贞挹”是也。自晋宋以来,得道之士,许迈而下,凡二十有四人焉。更有神异“捣药禽”,盖山中异鸟最多,仅有其一,昼隐夜鸣,莫得而见,声音清亮,彻旦不绝,类如杵药之声。曰五色云气,出于洞中。高庙脱屣万几,颐神物表,遂于乾道二年,自德寿宫行幸山中,驻跸累日,敕大官进蔬膳,御翰《度人经》以赐。自有天地,即有此山,殊尤之迹胜矣。苏文忠公诗:“上帝高居悯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又方干诗:“早识吾师频到此,芝童药犬亦相迎。师今一去无消息,花洞石泉空月明。”其余名贤赋咏,不尽详述。又有道堂者,如西湖崇真道院、灵应希真道堂以下,城内外约有二十余处,皆舍俗三清道友,及接待外路名山洞府往来云水高人,时有神仙应缘现迹,详于志传。
城内外寺院
明庆寺,在木子巷,凡朝家祈祷,及宰执文武官僚建启圣节道场咸在焉。仙林慈恩普济教寺,在盐桥东。寺有万善大乘戒坛,僧尼受戒法之地。太平兴国传法寺,在佑圣观东。千顷广化院,在木子巷北,系群臣僚佐建启圣节道场及祈祷去处。城内寺院,如自七宝山开宝仁王寺以下,大小寺院五十有七。倚郭尼寺,自妙净福全慈光地藏寺以下,三十有一。又两赤县大小梵宫,自景德灵隐禅寺、三天竺、演福上下、圆觉、净慈、光孝、报恩禅寺以下,寺院凡三百八十有五。更七县寺院,自余杭县径山能仁禅寺以下,一百八十有五。都城内外庵舍,自保宁庵之次,共一十有三。诸录官下僧庵,及白衣社会道场奉佛,不可胜纪。或僧行欲建道场殿宇,则持钵游于四方,能事者干缘,不日可以成就,惟道坚志愿无二心耳。
僧塔寺塔
杭城有古僧塔者,如上竺寺有隋朝僧贞观法师东冈塔,竹阁有唐朝鸟窠师塔,四圣观御园玛瑙坡高僧塔,放马场栖真院赞宁塔,宝胜寺后山法慧大师塔,龙井寿圣寺辨才和尚塔,塔前有双株海堂。其寺塔者,如六和慈恩开化寺曰六和塔,荣国寺曰南高峰塔,景德灵隐寺曰北高峰庙塔,崇寿寺曰保叔塔,又显严院寺曰雷峰塔,曰圣果寺塔,定民坊曰佛牙塔,广化寺曰辟支塔,南山延寿法显院曰华严塔,净因寺曰双石塔。六中祥符开元寺广九里,自南渡初,斥西北充军器所、作院及民居,寺元有铁塔石塔者五。又有法华塔,在端拱年僧文定建千顷广化院。有慈化大佛塔,即了性塔。景德、灵隐、净慈、报恩、光孝寺,各有铁塔,乃吴越钱王所造。街市有塔者,如阁门里杨府前有砖塔,巷名曰塔儿头。龙山儿头岭名白塔岭,岭有石塔存焉。儿门北有军寨门,立双塔,呼为双塔寨。荐桥门外观音寺对有砖塔,年深矣。北关门外二郎庙,庙前亦有砖塔。三桥北杨三郎头巾铺,河岸相对,有砖塔,塔在度子桥南。两浙运司衙桥南光相寺亦有双塔,立于寺前。西湖三潭,立三塔以镇之。余外有僧庵所建塔院及街市砖塔,近年者不赘详。
古今忠烈孝义贤士墓
夏后氏之墓,见于晚周。女娲坟,考之自唐明皇朝天宝年,至今几四百有余年尚存也。夫陵谷变迁,高深易位,彼何能若是之久哉?盖圣帝明皇,天相神护,以至于斯耳。今摭钱塘、仁和两县之古冢,备录于后。唐杜牧墓,在南山东南,与佛日山夹境,名杜牧坞是也。吴越文穆忠献王墓,在龙山之南。吴越孝献世子墓,在天竺前山。吴越忠懿妻贤德顺睦妃孙氏墓,在石人岭下。吴越王妃仰氏墓,在龙井山放马场。按表忠观碑刻载钱氏墓在钱塘者凡二十有六墓焉。吴越太尉开国薛公墓,在灵石山。吴越给事罗隐墓,在钱塘定山乡。和靖先生林处士墓,在孤山。杭守吴则侍郎墓,在龙井广福寺之麓。都尉周仰、待制周邦彦、少师元绛三墓,俱在南荡山。文宪强渊明、襄恪赵密等墓,并在西溪钦贤乡。少宰刘正夫墓,在真珠岭。枢密章墓,在宝石山。寺丞陈刚中墓,在龙井岭上沙盆坞。敬恭仪王赵仲墓,在西湖显明寺,王生时,有紫光照室,视之则肉块,以刃剖开,婴儿在内。靖康时,诸军欲推而立之,仗剑以晓谕诸军曰:“自有真王。”其军犹未退,遂自拔剑欲刺,六军方退。约以逾月真王出,众喏,言若真王不出,则王当立矣。王阳许之,而阴实缓其期。未几,高庙即位于应天,王间关而南。上屡嘉叹。王尝自赞其像曰:“惟忠惟孝,不污不苟。皓月清风,良朋益友。湛然灵台,确乎不朽。”浙西提刑龙图周格墓,在独角门步司前军寨。前殿撰周杞墓,在徐、范村之间。忠毅毕再遇墓,在西溪秘阁。朱弁墓,在西湖。丞相李文靖墓,在小隐山。紫芝赵师秀墓,在葛岭。花翁孙季蕃墓,在水仙庙侧。淳固先生宋斌墓,在资国寺之右。忠武岳鄂王墓,在栖霞岭下。
历代古墓
晋杜子恭墓,在钱塘,唐马三宝墓,在行春桥水竹坞教场内,其墓于绍兴末因增广教场,惟此冢独高大,寨卒欲去之,方举锸间,墓中有黑蜂数百飞出着人,不可向而止。是夕步帅感梦,有一衣黄服之人曰:“吾前王之子,葬此已久,祈勿毁。”辞语甚切。次早,有本军申至应梦,遂辍其役。丁兰母冢,故居在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之右,母死,刻木事之如生,冢在姥山之东。唐孝女墓,在钱塘孝女南乡,故老相传,昔有唐娘,年十二三,母病,曾腹取肝,和粥以进母,母病愈而娘以疮破入风而死,里人葬于此,美其孝,故名曰唐孝女墓,记之。亚父冢,在皋亭山。木娘墓,在艮山门太平乡华林里蔡塘东,昔蔡汝拨之庶母沈氏死,汝拨尚幼,父用火葬,汝拨伤母无松楸之地,尝言之辄泣。自后长成,以木刻母形,以衣衾棺椁择地葬之,仍置田亩,造庵舍,命僧以奉晨香夕灯,乡人遂称为木娘墓。苏小小墓,在西湖上,有“湖堤步游客”之句,此即题苏氏之墓也。
- 卷三十四 闻人生野战翠浮庵 静观尼昼锦黄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乱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恋女尼淫僧藏庵庙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书津津讲学 老夫妻吃热药狠狠团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莲三回闯破载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总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洒雪堂巧结良缘
- 第六十四回 蒋伯芳擂台遭挫折 艾莲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镖将松林救难老 金头虎水中战淫贼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诉宫廷 武则天怒召奸党
- 阮封翁
-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 第三十回 羿杀九婴取雄黄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乱人伦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监生浪吞秘药 春花婢误泄风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诱奸张广太 感深恩杀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 卷之一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
-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 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郑月娥将错就错
- 陆清献公遗事
- 第五回 淫妇背夫遭诛 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丽卿夜战扈三娘 希真昼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两番探虎穴 黄衫客一怒掣龙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 南山经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贼母教淫女 论亲事悍妇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错里错安贵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骄人
-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 第一卷
- 叙
- 卷三十一 张福娘一心贞守 朱天锡万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欢 老捕役潜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纵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