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謙之案:皇侃論語學而義疏引作「重為輕根,靜為躁本」,「根」「本」對文、義亦優。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嚴可均曰:「是以君子」,河上、王弼作「是以聖人」
謙之案:韓非解老作「君子」,磻溪、樓正、高翿、傅、范、王羲之本並同。高本漢本無「是以君子」四字。「終日行」,遂州本作「行終日」。又御注、景福二本「輜」作「 」,羅云:「乃輜之別構。」洪頤烜曰:河上注:「輜,靜也。聖人終日行道,不離其靜與重也。」頤烜案文選東京賦「終日不離其輜重」,薛綜注:「輜重,車也。」李善注:「張楫曰:『輜重,有衣之車也。』」言聖人終日如處衣車以養靜,非謂輜即靜也,注義失之。
徐鼒曰:按訓「輜」為「靜」,古無此訓。……據選注如此,較「輜,靜也」之訓為長矣。蓋「輜重」與「榮觀」、「燕處」、「萬乘之主」等語,本是一例。
謙之案:洪、徐之說是也。方日升韻會小補引:「說文『輜,軿車,前衣車,後從車,甾聲』,徐曰:『所謂庫車。』字林:『載衣物車,前後皆蔽。』左傳宣十二年正義引說文云:『輜,一名軿,前後蔽也。』後輿服志注:『軿車有衣蔽無後轅者,謂之輜。』釋名:『輜,屏也。有邸曰輜,無邸曰軿。』又光武紀註:『釋名:「輜,廁也。謂軍糧什物雜廁載之,以其累重,故稱輜重。」』又前韓安國傳『擊輜重』,師古曰:『輜謂衣車,重謂載重物車,故行者之資,總曰輜重。』」(卷二)方氏所考甚明,蓋輜重為載物之車,前後有蔽,載物有重,故謂輜重。古者吉行乘乘車,師行乘兵軍,皆有輜重車在後。此以喻君子終日行,皆當以重為本,而不可輕舉妄動也。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嚴可均曰:「燕處」,王弼、傅奕本作「宴處」。
謙之案:今王本作「燕」,御注、景福、館本亦作「燕」,釋文出「宴」字:「於見反,簡文云:『謂靜思之所宴居也。』」文選游天台山賦注引同。
如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
嚴可均曰:「如何」,各本作「奈何」,「以身」,各本「以」上有「而」字。
焦竑曰:「奈何」,古本作「如之何」。
謙之案:傅、范古本並作「如之何」,「之」字疑衍。「奈何」乃註文,強本成疏「如何奈何也」。可證。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嚴可均曰:「輕則失臣」,王弼作「失本」,大典作「失根」。
謙之案:此文當作「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與上首句「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相對成文。遂州本、傅、范本「失臣」均作「失本」。畢沅曰:「王弼同河上公作『輕則失臣』。」范應元曰:「『本』字,嚴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輕則失臣』,與前文不相貫,宜從古本。」馬敘倫曰:「老子本作『根』,『根』寫脫訛成為『木』,後人改為『本』以就義。」又永樂大典王弼本作「輕則失根」,吳澄、焦竑、李贄及釋德清諸本同此。俞樾曰:「當從之。蓋此章首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故終之曰『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言不重則無根,不靜則無君也。」至「君」「臣」對立之文,則為後之尊君者所妄改,當非老子本文。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根、君韻(文部),行、重韻(陽、東通韻,重協宅王反)。觀、然韻(元部,觀音涓),主、下韻(侯、魚通韻,主協音渚)。臣、君韻(冬、真通韻)。謙之案:高本漢同。行,陽部,重,東部,陽、東通韻。臣,真部,君,文部,文,真通韻。惟「失臣」之「臣」,當從永樂大典本作「根」,以與首句相應,「根」「君」為韻。
右景龍碑本四十六字,館本章末注「卅六字」,卅為 字之誤。河、王本四十七字,傅、范本四十九字。河上題「重德第二十六」,王本題「二十六章」,范本題「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 太上感应篇原文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经全文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一卷
- 太上感应篇感应选录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遥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经名句
- 始计第一
- 太上感应篇后记
- 卷一 畅玄
- 捭阖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东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师序
- 老子道德经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韬
- 齐物论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谋上●天无阴阳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贫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经简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三卷
- 马蹄第九
- 人间世第四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 卷二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