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起源 >

家中飞来不速之客 重庆市民给鸟儿写“起居注”

  家中飞来不速之客 重庆市民给鸟儿写“起居注”
 
  10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重庆市民蒲德贵家里“闯”进4个神秘客人——麻雀。之后,每年都有一批鸟类不请自来。对这些客人,蒲德贵一家人好好招待,他还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它们的“隐私”。
 
  小鸟在键盘上玩耍
 
  买来葡萄麦粒款待
 
  45岁的蒲德贵是摄影爱好者,是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的职工,10年前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发生的事情他记得很清楚。
 
  是夜,电闪雷鸣。蒲德贵起来关门窗,听到屋里传来“叽叽”的声音,打开灯,只见4只刚长满绒毛的麻雀,在卧室和厨房惊恐地扑腾,而他家抽油烟机的排气筒,已与烟机脱离,接口处吊着一个鸟窝。结合此前每晚听到的声音,蒲德贵明白:闲置的烟筒原是几个小家伙的家,“它们好可怜,好可爱。”他说。
 
  8岁的儿子喜欢这些麻雀,他找来鸟笼,买来葡萄、麦粒等盛情款待,直到它们身强力壮、羽翼丰满了,才送出去自食其力。
 
  各种鸟类争相入住
 
  蒲德贵和妻儿在父母家搭伙,家里烟筒一直闲着。烟筒口直径25厘米,比一般的鸟窝大,出口位于房屋的侧面,向阳、通风、干净,还能避雨,是鸟儿理想的产房。
 
  蒲德贵没想到,第二年,又有一批神秘客人——斑鸠光顾。斑鸠搬进烟筒的头几天,一群麻雀天天在烟筒附近发疯似的乱飞乱叫,仿佛在向斑鸠抗议。但斑鸠置之不理,每天窝在烟筒里闭目产卵,真正地“鸠占雀巢”了。
 
  蒲德贵说,10年里,每年3至5月,都有神秘客人在他家烟筒里繁衍后代。第一年是麻雀,第二年是斑鸠,第三年至第九年都是八哥,今年,换成了猫头鹰:那是3月20日晚7时,蒲德贵的妻子张明英正在厨房洗东西,她看到一对八哥夫妻飞回烟筒整理起巢穴。突然,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猫头鹰)钻进巢穴,一阵“啪啪”乱响后,两只八哥被赶出来。
 
  每年,这些鸟儿为争烟筒,经常“吵闹打骂”。特别是2月下旬那10来天,蒲德贵家窗外的树上、电线上、楼顶站满各种鸟儿,大家都想占据烟筒。只要有鸟儿往烟筒飞去,其他的就会朝不同方向飞去干扰。性情凶猛的,还会“大打出手”。
 
  偷拍八哥“坐月子”
 
  不管哪种鸟儿当上邻居,蒲德贵和家人都会善待,与之和谐相处。从斑鸠开始,蒲德贵每天通过自己在烟筒上方撕的观察口,偷看邻居产卵、孵化等全过程,还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每一阶段的细微变化。为给孵化中的母鸟消除孤独,蒲德贵还放起轻音乐,起初,母鸟有些烦躁,两三天后,它就眯着眼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感觉很陶醉很享受。
 
  蒲德贵得知很少有人对八哥产卵、孵化等全过程作纪录,他买来数码摄像机,拍摄了一个很长的纪录片,后被西安一家电视台拿去做了专题。
 
  为不影响邻居“坐月子”,蒲德贵还腾出厨房,安上两台电脑,把摄像头伸进观察口,通过电脑屏幕把猫头鹰的隐私全部曝光。
 
  面对镜头和厨房进出的人,正在孵3个卵的猫头鹰开始很警觉。10来天后,猫头鹰与屋里的人混熟了,每当有人进出,它故意伸出脑袋,东瞧瞧西望望,算是打招呼。特别是面对镜头,它还故意伸长颈子,歪着脑袋,“配合”做出一些调皮的动作。
 
  蒲德贵说,10年来,自己为观察鸟儿共买了六七万元的设备,录制了半尺高的碟子,拍了几十个胶卷的照片,还记了十几本笔记。
 
  如今,家里4只猫头鹰客人走了,蒲德贵又在期盼明年的来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