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尺寸
人生的尺寸
惠空法师-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
现在社会非常混乱,上至管理国家的官员及政治人物,说谎话、耍手段,下至一般社会老百姓抢、骗、贿赂,这些现象说明大家心中都缺少了一把尺寸,这把尺寸就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就像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麽不可以?」所以很多人坐拥权力而胡作非为,这是一种人性的堕落。前些日子社会发生调查局人员调察多位法官涉入炒作台凤股票案件,引起社会很大的争议。法官是宣判人是否有罪、维持法制公平的人,而今自己却犯罪,又怎能维护社会体制呢?所以他们需要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尺寸。而我们出家众比法官的道德尺寸更高,不仅世俗人对出家众的道德尺寸要求高,我们对自己道德尺寸的要求更要高。世俗人不太了解佛法的思想,也不了解佛法的戒律,他们对於我们出家众的观点可能还很模糊,但懂得佛法的人就知道佛法的尺寸在那里,绝对要要求自己往佛法的尺寸去提昇。
我时常在早斋时与大家讲话,最主要是希望透过一再的提醒,增加大家自我反省的空间。我讲话有时候是因为对某件事,或藉某个人的状况,引起我的看法而分析给大家听,并不是在指桑骂槐,你们一定要仔细听、用心想「院长这次所讲的话,与我有什麽关系?我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发生同样的事件或状况,所以要诚恳地反省自己,这当中包括待人处事对应的基本礼貌。譬如,我和客人坐在一起,我要拿一些东西给客人,我要你去拿,东西拿来要先拿给我,不是直接拿给客人,因为这时候是我代表整个寺院,而不是你个人,这是一种符合世间的尺寸。
另外,做人讲求信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尺寸。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他的人格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个人对自己所讲的话不负责任,代表他对自己的思想不肯负责,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的理念产生模糊、怀疑、动摇,除了对自己不负责任之外,渐渐地也就会对很多人讲话不负责任,最後人格就会错乱。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常常说话不算数,与人约定重要的事情也是随随便便的。从这些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信念、人格是否具有坚定的立场?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立」人无信,会让人瞧不起。「信用」是做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关键与资财。孔子说过:「君子重然诺」,中国人也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无戏言」,尤其在重要的场合或事件上,绝对要慎於然诺,我们宁可不答应别人,也不要答应别人之後而失信。而在承诺前要先考量到「我们有没有能力来承担这件事情?」这时自然就会反省到「自己心性的韧度够不够?是否有这样的能耐?」等能力问题。能如此反省自己是否能承担这个责任,这就是慢慢在养成负责的心性。社会上很多人为了交际应酬而承诺,从不考虑自己的内涵及能力是否能够兑现这些承诺,也不会想到这些承诺话语就代表了他的人格,这种人是很难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
今天同学们出家修行,都有一个高贵的目标,就是希望能解脱成佛,因此,大家不要认为我要求的尺寸太高。没有错!我的要求始终很高,但是我也很清楚每个人所能达到的程度会有等差,所以只要你们认清努力的方向、清楚自己的地位,走得快慢则是个人宿世因缘、根器不同罢了,这是无法勉强的。当大家都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和步伐,然後一步步努力的往前走时,整个团体就会呈现一种朝气蓬勃的动力。很多人之所以缺少动力,往往是因为一开始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方向,只依托於外在的事物来建立自己生命的价值标准,所以当有形的人、事、物随无常迁灭,个人的理念也跟着破灭了。因此,我一再教育大家一定要在自己内心建立起无形的佛法的理念,而不要依托在有形的事物上。要建立的是一个永远不会被阎王带走、不会被无常摧毁的目标和尺寸,当一个人把尺寸定位在这里时,永远会展现蓬勃的生机和动力。因为当所有的人都不修行、都变成外道时,这个人仍旧会义无反顾的往前走下去,内心永远不会被打倒。就像有个故事提到:有个人被鬼抓起来,他用拳打这个鬼,鬼把他的手定住,一动也不能动。他又用脚踢,两只脚又被鬼定住;他再把头一摇,不想受鬼摆布,结果鬼又把头定住。他就说:「你把我的四肢定住了,可是却无法定住我的内心。」鬼就说了:「这个我就没有办法了,因为我抓不住你的心。」
这说明了,我们一定要在自己内心建立起佛法的尺寸,以佛法的尺寸来引导修行,并用它来要求自己。如果我们不及早建立起自己对佛法的价值理念,将会一天到晚在生活的琐碎事情中而虚度生命,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在自己生命里建立起对佛法的信念。
- 仁德上人:人生的真实价值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性法师:退步原来是向前
- 仁德上人:快乐逍遥歌
- 仁德上人:人与人相处过程中需要互相理解、诚敬
- 大安法师:生命分为几个阶段?十个阶段
- 本源法师: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 如瑞法师:今日事今日了,做好每个当下应该做的事
- 仁德上人:问问自己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
- 仁德上人:忏悔悔改歌
- 仁德上人:活着开心歌
- 仁德上人:人生就在身心相性之中,自性本来就是佛
- 仁德上人:关于人生的五条经典法语
- 如瑞法师:念死不是消极,而是认识观照无常,珍惜人生
- 仁德上人:做一个问心无愧、人生无遗憾后悔的人
- 仁德上人:知错又能真正地彻底改错就是人生大智慧
- 仁德上人: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严峻的考验
- 仁德上人:有什么样的观念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 仁德上人:人生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有升华超越的机会
- 仁德上人:人生反省我错狂傲歌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