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为什么在家里感到憋屈?
——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一)
(2010-11-08)
地点:天开客堂
※※:我单位解体,被买断工龄,比较早就下海了。
※※之女:他心态不好,老爱生闷气,动不动就发脾气。从我小的时候他就发脾气。
宽见法师:像你父亲这一代人,尤其又单位解体,经历事情太多,吃的苦也比较多。
※※之女:我爸14岁就养家。
※※:我们这代人家里没有当大官的。
宽见法师:其实,当不当官倒不要紧,人生就是这样子,每个人都一样,谁也不能羡慕谁。你再比早一年代的人,又轻松多了,所以人不好比的。汶川地震、水灾、泥石流,你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太幸福啦。人生要懂得知足。
※※:知足者常乐,这个道理我懂,就是心里老是特别压抑,特别沉闷。在外边玩得挺高兴,一堆朋友围着。我的社交很广,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自然而然就靠近我。我也不会说,我情愿自己亏点,不能让对方亏。我得到一个经验: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可是,一回到家里,哎呀,心里就是两个天地,不一样啦。心情沉闷得厉害,就得赶紧走,不爱在家待着。这一两年在家,我和老伴不言不语,也不说话。你过你的,我过我的,你要做饭我就吃;你要不做饭,我就不吃了。
※※之女:我爸和我妈就是这样,他俩谁都不喜欢谁。互相排斥得很,恨不得有一个人搬出去住最好。
宽见法师: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应该学习佛法。因为你们不知道佛法的智慧,所以导致在外面交际都很好,回到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是因为缺乏佛法的智慧。你看,我有炼心二十四字:“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要感恩、习莫牵、为意主、普贤行。”回头慢慢看书。
你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你为什么在家里这么憋屈?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你太优秀了,所以回到家落差就太大。假如你在外边就很“背”,也没有人老围着你,回到家就不会这么憋屈了,因为你对家里的要求太高。记住,人的角色不一样,因为你忘记了自己的角色。
比如一个女领导,是个局长,在单位一把手,都得听她的,谁见她都点头哈腰。如果回到家里,跟丈夫摆局长的架子,合适吗?她的丈夫会像单位的职工那样点头哈腰吗?
※※:肯定不会。
宽见法师:如果这个局长没有把自己的身份摆对,家庭肯定出问题。聪明的局长在单位是局长,回到家里是妻子,在家就该干妻子的事。
你也一样,在外面众星捧月,回到家就忘乎所以,以为还在外面呐?回到家,你就是一个丈夫而已,她是你的妻子,又不是你的奴隶,为什么要仰视?非得把你捧起来?错误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人有很多角色,面对女儿你是父亲,面对下属你是领导,面对朋友你是朋友,但面对妻子你是丈夫,这个角色可千万不能弄错啊。
或者说,第一个原因就是你太优秀了,所以有句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要没那么聪明,回到家里对待妻子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其实人都很容易犯这些错误。人生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你在单位是局长,回到家里,见到父母,就得毕恭毕敬,得给老爸老妈端茶递水。如果你对老爸老妈摆局长的架子,还不翻了天,这还像话?假如你女儿是局长,回到家里,对你就像在单位一样,好像你是个员工,觉得合适吗?角色问题呀。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苏格拉底牛吧,西方的大哲学家,就像中国的孔子一样。苏格拉底在外面人人称赞,可是他有个老婆,就是泼妇。有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众星拱月地拥着他回家,他老婆从二楼泼下一盆水,泼了他一身,骂道:“你怎么才回来。”就类似这样的话。把他搞得多没面子啊,他可是像孔子一样的人物,但自嘲:唉,我这个老婆非常好,要不是她我会经常不清醒。他懂得自我解嘲,很幽默。
我再给你讲一个。“河东狮吼”听说过吗?说的是苏东坡有个好友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但老婆很厉害,骂起来像狮子一样,他一听老婆喊,马上就乖了。凡是这种了不起的人,都有大的心量,能包容。
但是,因为你不了解这一点,所以缺乏应对的智慧。一定要记住经常调换角色,千万不能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啊,否则就会出问题。多谅解,多理解。你说你吃了很多苦,那老伴同样也吃了那么多苦。你希望得到尊重,那她希不希望得到尊重呢?你想要的东西她也想要啊。你想要她给的东西,她也希望你给她啊。你是男同志,那你就先给她嘛。你就高姿态一点,谁叫你是男的呢。
妥协就能和谐
——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二)
(2010-11-08)
地点:天开客堂
宽见法师:怎么样才能“和谐”啊?有一句话说得好:“妥协”就能和谐。说个“对不起”,幽默一下不就完了嘛。这三个字一般人都很难说,尤其是“东北大丈夫”。其实,能说出这句话的人才是大丈夫。有本事说得出“对不起”这仨字的人才是大丈夫。你看,他能在千军万马中驰骋,却说不出这仨字来,有很多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一口气,人身体和“气”有关,怀着嗔恨,想通了就明白了,人生这个缘分啊,“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几十年的夫妻,孩子都这么大了,其实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你俩脾气都差不多,都憋着一股劲。
※※:我俩都一样,也同样遭过磨难,那都是以前啦。
※※之女:现在不能一块享福了。
宽见法师: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
※※:这两年,我们俩当孩子面不发作。
宽见法师:你们好面子。孩子一来,别让他们看到。
※※:这是为孩子们减一点压力,是这么想的,可这不是减压,而是给儿女增压了。水库里憋着水,早晚得卸掉。她文化低,不过我的也不高。我比她好,有工作。
宽见法师:你看看,好事都轮到你身上,没她份啊。
※※:我喜欢干净利落。
宽见法师:那你问过她喜欢什么吗?
※※之女:她喜欢走路的时候我爸牵她的手。她一无所求。
宽见法师:你看看,你希望她满足你的喜欢,那你满足了她的喜欢没有啊?再讲一句,“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听说过吗?
※※:没有。
宽见法师:看看,要说文化差别大,你跟你妻子的文化差别远远比不上苏格拉底和他老婆的差别。你跟你妻子的文化差别不是太大。我问了几句话你都没听说过,其实这都是很常见的话。人家不想要的东西,你别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能强加给别人。换句话来讲,我应该给别人的是,“人所欲施于人”,我应当给别人他想要的东西。你给过别人想要的东西吗?你总是想让她给你想要的东西。你要想让别人对你怎么样,你就先对别人怎么样。男同志就得这样啊。
两个人吵嘴,就等着谁先道歉,你不道歉我也不道歉。为什么我道歉,他不先道歉啊?有智慧、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先道歉不就解决了吗?谁都不肯先道歉,最后一辈子都是仇人。就为了这点小事,把几十年的恩恩爱爱忘到一边了,几十年的同甘共苦忘到一边,值得吗?当遇到两个人不对劲的时候,多想想当年的好处,怎么互相提携,要学会欣赏。人就是这样。打个比方,多年的朋友,患难之交,甚至是生死之交,就因为一次口角,得,朋友没了。你说这是聪明还是傻啊?
※※:傻人啊。
宽见法师:人呐,要多看别人好的一方面。比如,两个人在一起,99%的时间都是互相帮助,大家关系非常好。他帮助你,你印象深不深刻?可是,有一次他跟你发生不愉快,你印象深刻吗?99%的人都是,别人99%的时间对你好,记不太清楚,可是有一件不愉快我十年都记得。打个比方,你能把昨天有什么人帮过你些什么忙,都记得吗?可是,十年前有谁怎么害过你,有对不起你的事,你还记得吗?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区别。
圣人,永远记得别人怎么对我们好,十年前别人对我们怎么好都记得,但是一秒钟以前,别人怎么对他不好,他已经忘记了。
俗人,就是十年甚至一百年前,别人对他一件的不好,他都记得,但是一秒钟以前,别人对他的好,他已经忘记了。所以,我跟别人讲,告诉你一个方法:要多捡宝贝,不要捡垃圾。
打个比方,你到别人家参观,要会参观。到别人家敞亮的大厅,窗明几净的设施好好看看,漂漂亮亮的。不会参观的人,一进别人家门,什么也不看,直奔厕所去了。把马桶打开,再把手伸进水中,闻一闻,不够,再喝下去。哎呀,你家怎么搞的,水里居然有尿味?哪个是智者,哪个是愚痴人?
你们几十年,她给你做过饭没有?做了几十年的饭,你有没有想过感恩啊?为什么不能满足她一丁点小小的、丝毫不过分的要求?比如,牵她的手,你却以一个大男子汉的尊严拒绝了她。
为什么?
※※:光记坏事了。
宽见法师:对呀,多捡宝贝,不要捡垃圾。多想你们过去在一起怎么个好法。
※※之女:师父说完,你心里亮堂了吧?
※※:比憋在心里好。
宽见法师:这就是佛法给我们的力量。好就学佛吧。
(终)
- 宽见法师:自己业障很重,应如何改变?
- 宽见法师:修行什么法门会遇到五十阴魔?
- 宽见法师:把功德回向给别人,会被对方的冤亲债主缠上吗?
- 宽见法师:受五戒后可以喝红酒吗?烧菜能放料酒吗?
- 宽见法师:弟子吃素,和别人吃饭时显得格格不入,该怎么办?
- 宽见法师:念再多佛咒,若念念贪嗔痴,还有功德和护法神?
- 宽见法师:丧失特别在意的孩子,要去寻找救他吗?
- 宽见法师:偶尔觉得佛法好像一把枷锁把我锁住了,如何是好?
- 宽见法师:受五戒后因应酬,把酒戒给舍了,这样如法吗?
- 宽见法师:如何按时持诵经典为好?
- 宽见法师:宝宝经常生病,是因为过去堕胎的婴儿吗?
- 宽见法师:给家人买佛菩萨吊坠会担什么样的果报?
- 宽见法师:好的修行人是不是不应该讨厌任何工作?
- 宽见法师:如何帮助不信佛的病人树立念佛的信心?
- 宽见法师:去道场禅修可以提高定力、智慧吗?
- 宽见法师:佛弟子可以开炸鸡店吗?会有因果吗?
- 宽见法师:学佛与做生意之间是否有障碍?怎么办?
- 宽见法师:敬畏心是什么?不敢看天王殿与敬畏鬼神的区别
- 宽见法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在畜生道也能修行?
- 宽见法师:不信佛的人都能往生,那还要精进修行吗?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