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
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
引子
世界的一切无不是因缘穿凿的结果,而人生的境遇也都是因缘生灭聚散而呈现的悲观离合,所以说因缘实在是不可思议。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有位法师曾留给我这样一段话:“缘缘缘缘聚则生,缘缘缘缘灭则散”。带着这个话头,我苦参了多年,仍未得到半点消息。直至去年,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疑情才初现端倪。难怪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然而,因缘生灭中,无生亦无灭,方才是如来的大道无言吧!
一、 我与印顺导师的因缘
认识印顺导师是从他的巨着《妙云集》开始的。一九九五年,我在福建佛学院读研究生时,印顺导师《平凡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我即一直致力于印顺导师之《妙云集》的解读,并于新加坡《南洋佛教》发表了第一篇《略论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之思想》的拙作。在解读《妙云集》的日子里,渐渐地为导师那鞭辟入里、契理契机的佛学思想所钦服。于是,我开始笔录《妙云集》的内容精华约六十万字,拟辑成册。在输入电脑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将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导师。导师非常慈悲地来函指示,随后寄来了《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及论师之研究》和《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此中可看出人菩萨行的印顺导师是怎样地不弃后学。遵从导师的指示,经过多次的斟酌推敲,觉得导师《妙云集》的内容就如智慧妙大云,澍甘露法雨,因此将辑录的内容定名为《妙云法雨》。一九九九年四月,《妙云法雨》一书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的帮助下,顺利地由佛教菩提苑印行赠送有缘,导师也高兴地来函祝贺。由是,我与导师结下了这样一段法的因缘。
二、 到台湾去的增上缘
有些事你并不刻意去追求,却总能够如愿;而有些事既使计划百般周全,又总是挥捧落空。你能说这是命中注定吗?不能!这只是因缘的不可思议。所以,我深信:“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定理。更直接地说,我相信因缘果报四个字。
一个寂静的夜晚,广化寺弥勒殿前来了四位法师,因殿门紧闭不得入内,只好隔着殿门礼佛了。正在他们转身欲离去的时候,查寮结束的我与他们碰个正着,一番介绍后才知道他们是从台湾到大陆来参访祖国各大道场,此前他们已在扬州高旻寺打了一个禅七,得益匪浅。因钦慕广化寺的道风清净庄严,所以特来参访,不料又有其它事缘耽搁了行程,就在赶往厦门离港的途中,匆匆地到广化寺来了却他们的心愿。我简略地向他们介绍了广化寺的历史及现况,当们他们得知我在福建佛学院任教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详细询问了学院的情况。原来,他们在台湾也是从事佛学教育工作的。相互交流中我们无意地谈到了印顺导师,不想却引发了邀请我到台湾拜见导师的因缘。说实在的,我一生中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印顺导师。因谈得投机,竟忘记了我们还站在弥勒殿的晚风中,直到钟声敲响的时候,才想起还要赶路,于是,我们预约相见在台北。临别时,一位坦诚敦厚的中年法师递上一张卡片-------南投县埔里观音山玉佛寺住持释印德。
三、初到台北的法缘
一次偶然的相遇,却意想不到地成了我到台湾拜见导师的增上缘。而仅有一面之缘印德法师,却像相识多年老友故地重逢,你能说没有前世今生吗?到台湾的旅行签证,是在我到澳大利亚与新加坡弘法的前一天才收到,这样的因缘又有谁说得清楚呢?我只能赞叹因缘的不可思议。
在悉尼与新加坡的弘法约二个月之后,到达台北桃园机场的时间已是十月十五日。在吴燕珠居士的按排下,我与广化寺定兴法师及新加坡的两位护法居士一起入住在台北普贤讲堂。受“九二一大地震”的影响,台北的气氛变得紧张,余震仍在不断发生,但普贤讲堂的共修活动却依旧如常地在进行,只是人数略有减少。讲堂内“超荐九二一大地震所有罹难者”的灵位前,缕缕炉香环绕,仿佛在牵引着罹难者不瞑的心识,飘向那没有痛苦的光明世界。
第二天,绍严法师邀请我们到她所住持的法严寺参访,谈到上次在广化寺的预约时,我们又回到了拜见印顺导师的主题。绍严法师高兴地告诉我中央研究院近日将举行“人间佛教,薪火相传-------印顺导思想理论与实践学术思想研讨会。”她已将我在大陆研究《妙云集》情况,向研讨会召集人昭慧法师作了一些简略的介绍,因此,研讨会决定邀请我作“印顺导师佛学思想在大陆”的报告。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我,只好怀揣不安地接受了这份意外的邀请,并草拟了《我怎样读妙云集》的讲稿。这是我在台北的第一段法缘,而内容竟是关于印顺导师佛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这不能不说是我未见导师前的一份赠礼,同时也算是台湾之行的一大收获吧!
四、我终于见到印顺导师
南投县埔里镇是“九二一大地震”的重灾区,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印德法师所住持的玉佛寺也同样受损,因此,印德法师没能与我们一道去拜见印顺导师。巧得是作者的师父藏慧法师也从澳洲偕同马来西亚的几位青年菩萨一起来到台北欲拜见导师。师父是印顺导师的三十年前的学生,服膺于导师人间佛教之思想理念,对澳洲佛教的开创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西方人能够了解导师的《妙云集》,他在澳洲翻译出版了《妙云集选译》四册,现在翻译工作仍在继续中。此次,是因导师的法体违和入住慈济医院而特意从马来西亚赶来探望。能在台北与师父一起去拜见导师,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
从台北飞往花莲仅需三十分钟,走出机杨,我们径直向慈济医院驶去。走进医院大厅,一幅释尊探视生病比丘的壁画映入眼帘,这不禁使我想起二千多年前人间佛陀的平等与慈悲;也想到了慈济医院创办者证严法师的真心与大爱。在师父藏慧法师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导师所在的病房,由于虚脱时间长,导师显得有些倦容,但从他那澄亮的目光中却仍就焕发着钁铄的神采。按捺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望着眼前“人间佛教”的播种者------一位嵩寿九秩又四平凡而又平实的老人,我的眼角突然一热但又强忍着没让它流落出来。站在身旁的师父,马上提示我要在法上去见导师。是啊!须菩提于空中见佛,佛赞许他是第一见到佛的弟子,而眼前的导师,若不从法上去理会,又能够见到导师多少呢?在师父的介绍下,导师高兴地握着我的手,并用他略带海宁乡音的普通话摇摇头说:“人老了,没有用了!”这句话深深地震憾着我的心,我觉得导师是在对我说:“趁着自己还年轻,为佛教为众生都应该精进莫懈怠啊!”师父看出导师还有很多话要说,为了不使导师静养受到影响,我们在导师的病床前合影留念后,即静静地离开了医院。从亲见导师到告别,时间只有五分钟,但这五分钟对我的一生都将是重要而有意义的。因为,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
五、 结缘了缘一切随缘
“人生,只是因缘-------前后延续,自他关涉中的个性生活的表现,因缘决定了一切。因缘有被动性、主动性。被动性的是机缘,是巧合,是难可思议的奇迹。主动性的是把握、是促发、是开创。”这是印顺导师在其《平凡的一生》中的一段话。离开慈济医院后,我们又驱车参观了静思精舍,凑巧碰到正在为“九二一大地震”忙碌的证严法师。据台湾媒体报导,在大地震过后,最早展开救援工作的是慈济功德会的会员们。证严是印顺导师的弟子,也是导师人间佛教思想理念的实践者,从她的身上可看出人菩萨行的正常道是怎样地契合于苦难的人间,人间需要证严法师这样的菩萨。
回到台北,我们又参访了导师创办的慧日讲堂,以及导师在台湾最早创建于新竹青草湖畔的福严精舍。走近精舍的大门,导师撰写一幅楹联道出了福严的思想:“即人成佛佛在人间人佛一如真法界,因智兴悲悲依智导智悲无碍大菩提”。沿着福严林荫小道,我们礼见了太虚大师、大醒、续明、妙钦、演培等法师的灵塔。静静地伫立在大师们的塔前,燃一瓣心香,眼前仿佛见到他们那为法忘躯的身影。总想找到印顺导师的烙在福严的足迹,但回过头时才发现福严每一个角落都深深地镶嵌着导师无尽的悲愿:“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
见到导师是因为印德法师的增上缘,所以,我们又专程到印德法师住持的埔里观音山玉佛寺拜访。埔里是“九二一大地震”的重灾区,就在我们到达埔里的当天晚上,超过里氏6级的地震仍发生了两次。埔里的很多建筑都已变成废墟,阴森凄惨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城市,人们只能在街旁的帐篷里露宿。地震还使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了满目疮痍的秃岭,可见地震发生时是怎样的恐怖。我们只能为罹难者念佛回向,愿他们早日往生光明的世界。
在玉佛寺的二层建筑木屋内,一身泥土的印德法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短促的交谈后,法师即因要事赶往日月潭,我们约好了第二天在玄奘寺见面。印德法师在台湾的中青年法师中颇有影响,是一位苦干加实干的菩萨僧。法师精通楞严,对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的法门有深刻的体悟。再次于玄奘寺见到他时,法师正在驾驶着挖掘机修理被地震破坏了的蓄水池。憨厚、朴实、直率是印德法师的性格,由于玄奘寺被损情况严重,余震仍不断发生,所以,我们朝礼了慈恩塔后,即与印德法师道别。日月潭的光华岛虽然很美,但此时的心情,却再也没有什么游览的兴趣了。
能去台湾见到印顺导师是因缘,而在台湾与印德法师的短暂相处也是因缘,面对因缘组合的这一切,我还能说些什么,还能写些什么呢?我想广钦老和尚的这句话或许可做这因缘的注脚:“不来亦不去,没什么事!”
写于福建佛学院
2000、4、1
- 上一篇:仰止唯佛陀 俯首礼太虚
- 下一篇:南洋佛教之见闻与我思
- 菩提法师: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
- 菩提法师:仰止唯佛陀 俯首礼太虚
- 菩提法师:南洋佛教之见闻与我思
- 菩提法师:一代高僧──圆拙老法师
- 菩提法师:赵朴初的“养生信”
- 菩提法师:印顺导师之治学方法举隅
- 菩提法师:第三只眼看净土
- 菩提法师:《妙云集》教学研读大纲
- 菩提法师:学佛探珍
- 菩提法师:佛教在21世纪之前瞻与思考
- 菩提法师:佛教未来之展望
- 菩提法师:人间佛教发微
- 菩提法师:佛陀——永恒的怀念
- 菩提法师:腊八与佛教
- 菩提法师:八相成道利众生
- 菩提法师:天台宗概略
- 菩提法师:禅与禅宗略说
- 菩提法师:《三论玄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论述
- 菩提法师:读印顺导师之《方便之道》
- 菩提法师:漫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