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多也会使人生烦恼
公元一九八九年六月三十一日,美国国际日报第十页,有一则标题为「追悼候雨利,遗产扯开话题」,「家族起争执,闹得不欢而散」;「吵闹后亲属纷纷离去,做头七落得一阵凄凉」的新闻,其报导说:
【台南讯】台南帮商场闻人候雨利因病去世后,廿九日上午他的家属在台南市殡仪馆为他做「头七」,结果有人为了争遗产问题,在殡仪馆大吵大闹,互相拉扯,最后家属一个个离去,灵堂则空无一人。
根据侯雨利家属的说法,遗产问题未解决的话侯雨利遗体下葬日期,将遥遥无期。
侯雨利家属廿九日已全部齐聚在台南,主要是为了解决遗产的问题。同时近日内,将委托律师发函给台南市立殡遗馆,不准侯雨利长子侯永都家族,擅自搬动侯雨利遗体下葬。
廿九日上午十时三十分,侯雨利家属在殡仪馆怀亲厅,为侯雨利做「头七」。
由于侯永都的三儿子侯博明与侯雨利的六女儿侯荣秋,由争执而发生口角,双方亳不相让,拉拉扯扯。
侯荣秋说,侯博明指除了他家族(指侯永都这一房)外,其他的家属都是二房女儿和私生女,无权分配侯雨利的财产,于是引发了争执的导火线。
侯永都太太侯陈碧华及大儿子侯博义、二儿子侯博裕、三子侯博明,随后掉头离去。
在场的其他十几位家属,也相偕离开怀亲厅。被请来超渡侯雨利的尼姑,不愿趟这浑水,超渡未完就离开殡仪馆。
整个做「头七」过程只有半小时,而且完全处于家族之间的争执中,最后灵堂空无一人,其家属中也有人说说笑笑的走出殡仪馆。
【台南讯】台南帮企业集团创始人侯雨利,二十三日上午八时三十五分,在高雄医学院病逝,二十九日上午十时做「头七」,享年九十岁,留下新台币约七、八百亿元的遗产,几乎都集中在大儿子侯永都手中。
笔者看完以上报导,不胜感慨,想到曾写过篇文章「布施是最好的储蓄」,抄录于后,可供许多有钱人做为参考。
古时,有一位善于治产创业的商人,名叫营生,天赋聪明,深解社会人心,故采购货品买卖,都使主顾称心满意,而且,对于社会所需物品的供应,都做到适时无缺,可谓投其所好,因此买者称心,卖者也欢喜,所以未几何时,鸿图大展,蒸蒸日上,事业兴隆,财源广进,未久他便成为一位有钱人了。
除了治产之外,现金多了怎样处理?却使营生颇伤脑筋,想要托自己的兄弟妻子们保管?又怕被他们拿去挥霍乱用;想将金银埋在地下?又恐那刁钻的地鼠穿孔泄漏;若将它藏在深山林中?怕被调皮捣蛋的猿猴搬走;若把它藏在深水的海中,亦怕被大鲸吞没,左思右想,皆找不到一个良策,不得已,乃将此财宝,尽可能的以布袋缠些在腰间,与钱为命。
有一天,营生闲暇无聊,乃出外徐步悠游,到了郊外一座古寺,见许多佛教信徒,层层围着一座金属铸成的大钵,每人都各自探囊取出金钱,争相投入钵中,一时当叮之声,引起营生的注目,他从未见过如此情景,内心深感不解,便问旁人:「你们在作什么?」众人都异口同声的说:「你真不知道吗?此乃公共福田钵,也是一个坚固无比的金钱藏库。怎么说它是福田呢?因为它就像是一处肥沃的农田,虽然播种时,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但是来日收割的稻谷,却是千千万万,无法计数;正如我们现在,虽然布施微少的金钱,可是将来的果报,却是无量无边,受用不尽的,所以我们称它是福田钵。」
营生说:「那怎么又叫坚牢的藏库呢?」众人又说:「因为你的钱财,只要用来布施行善,利济贫困,供养佛、法、僧三宝门中,净施清净梵行的佛教弘法修士,不但将来的果报百千亿倍,而且:一、可免暴政无偿的勒令征收。二、可免窃贼强盗的非法偷劫强夺。三、可免被放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孙挥霍丧失。四、可免被水患漂流淹没。五、可免被大火焚烧销毁等种种灾害,一切的福报完全由布施者所独得,不被任何坏的因缘侵害,所以此钵才叫坚牢藏。」
营生听了,不禁雀跃高兴的说:「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便问道:「你到底找到了什么?」营生答:我找到了最佳储蓄金钱之处,不但可以使我今生免除为了存藏金钱所起的烦恼,更可以稳稳当当的将我此生所赚的财物,一本万利的带到来生享用,你们说,我是否找到了!」说完这话,便将腰间所缠的金银一五一十的全部投入此大福田钵中,并且高高兴兴的不止一次的如此行施。
佛陀曾开示在家的弟子们,要把财产,分做四等份,善为利用如后:
一、四分之一的财产,用来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费用。
二、四分之一的财产,作为子女的教育基金。
三、四分之一的财产,作为灾难或病苦时的储备金。
四、四分之一的财产,用作行善布施,利济世人,公益社会的事业。
我想假使每一个家庭,都能按照佛陀的教示去做,不但可以使一家的生活宁静美满,安祥和乐,也可以免除因积聚庞大财产,遭人觊觎的麻烦,并能不为奸人巧计诈骗,掠夺和谋财害命横祸的危险,而且这一世的行善布施,不但使受惠的人内心感激,也使自己心安清凉,悦乐自在,更为自己来世带来丰富的资财,让你无忧无虑,享用不尽,你说布施是不是一举数得,最完美的储蓄妙法呢?
- 上一篇:谈谈孝顺问题
- 下一篇:建立不丢不捡之新观念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仁德上人:人生的真实价值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净慧法师: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仁德上人:自己的心清净了面对烦恼而不动丝毫
- 仁德上人:到头虚荣歌
- 本性法师:退步原来是向前
- 仁德上人:快乐逍遥歌
- 仁德上人:人与人相处过程中需要互相理解、诚敬
- 大安法师: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 济群法师:有烦恼的时候怎么办,如何解决?
- 大安法师:生命分为几个阶段?十个阶段
- 本源法师: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 本源法师:当人烦恼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
- 如瑞法师:今日事今日了,做好每个当下应该做的事
- 济群法师:如果所有人都消除烦恼,菩萨还怎么成佛?
- 仁德上人:问问自己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
- 仁德上人:忏悔悔改歌
- 仁德上人:活着开心歌
- 仁德上人:人生就在身心相性之中,自性本来就是佛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