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美色逾越法规
不为美色逾越法规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西吾地方国王,他对一切众生均如父亲待子一般饶益、关怀。国王手下一位大臣育有一美似天女般女儿,凡有贪心之人一见到她,立刻就会陶醉在她美色诱惑之下,故而此美女也被众人唤作陶醉姆。
陶醉姆父亲一日对国王说道:"如国王下属中有人欲奉献玉女宝,不知国王是否愿意接受?请国王对此问题再三思维一番。"国王立刻明白大臣此话含义,为探知臣子女儿能否充任王妃,便派出一些婆罗门先行观察、了解有关情况。
当婆罗门来至陶醉姆家中、陶醉姆开始招待他们饮食时,这些婆罗门一见美女如花美貌,立即被其吸引,他们目光专注于她,以致废食忘饮。大臣看见后便将女儿藏匿起来,自己亲自为婆罗门端去饮食。
众婆罗门离开美女家门后,均再三感叹此番艳遇。他们一致认为陶醉姆实在太过靓丽,简直如幻化一般令人难以置信。他们心中思维道:此女人真乃名不虚传,即便仙人见之也会受其引诱。国王若遇之,亦必沉醉情欲之中而无法自拔。如此发展下去,国王恐连佛法及世间重要事务都会统统放弃。如是思维后,他们在向国王汇报时就说:"此女人虽外表看来闭月羞花,但内里实具恶相。故国王见她都不应该,更遑论娶其作王妃。"
闻听手下如此言论,国王也对陶醉姆从此再无希求心。而大臣在得知国王不欲纳自己女儿为妃子之心态后,便将女儿嫁与另外一大臣。
国王后到王宫外睡莲花园赏玩,陶醉姆得知后心想:就是这位国王说我具足丑相而舍弃我,不纳受我为王妃,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想不到他今日倒送上门来。想到这,陶醉姆便巧施脂粉,后直上屋顶端视国王。
国王不经意间抬眼望见后,立刻目不转睛盯住美女。他心下暗想:此女人是天女还是非天女?为何长相如此令人惊魂?国王虽欲无有知足地一直观看下去,怎奈马车却不得不驶过此地。回到王宫后,国王内心一直不感安乐,日夜都将陶醉姆容颜翻来覆去浮现于脑海回味。后来他问驾车者:"屋顶上女人到底是谁?"驾车人答言:"此乃大臣阿布巴嘎妻子,名陶醉姆。"国王于是当即知道此女人正乃原先被其父欲送与自己当王妃者,不过现已成为别人之妻。他心中甚是失望。失落之余不免想到:所谓陶醉姆看来真可谓名实相符。
从此之后,国王贪心愈发增上,心一直强烈贪执、系挂陶醉姆,就如不自由之人一般被情欲捆缚。由于心不安乐,天长日久,国王脸色日益萎靡不振,形容渐渐枯槁、憔悴。而陶醉姆丈夫乃为一非常精通看相之人,他一望便知国王实是因为贪执自己妻子才日渐消瘦。他原本对国王就十分敬佩、关心,此时便将国王请到一寂静地告诉国王说:"臣下今晨供养天神时,一夜叉告诉我道:'国王爱恋陶醉姆,难道你竟无耳闻?'夜叉说完即隐身不见。既然如此,国王为何不向我挑明,我非常愿意将陶醉姆供养与你,请国王务必笑纳。"
闻听此言,国王顿时因羞愧难当而低头不语。虽然心中一直对陶醉姆贪恋不舍,但大臣这番话却勾起国王深深思索,他马上警戒自己万不可因执着美色而轻舍人间法度,这实是国王历来串习善法之所引发,使他悬崖勒马,不再逾越世间善法轨道。他随即对大臣说道:"此事极不应理,如此行事定会毁坏福德。我必定会死,而因果报应却如影随形,你亦会因离开妻子而感受痛苦,故我不欲做此等事情。无论今生来世,这种作为都只会令自他受损。此乃愚者行为,智者实不应效法。"
而大臣则劝解国王说:"这样行事怎能违背正法?这一点请国王勿需顾虑。若你能纳受我妻子,这是对我布施提供帮助,是培植我福德之善因;如不接受,则是对我布施制造违缘,亦在增长臣下非福德之过。况且无有任何人会对此事造谣,国王也绝不会因为此事而落恶名,因除你我两人外,实无第三者知晓,别人如何会讥讽嘲笑?"
国王则坚持说道:"你虽对我关心异常,但也不能如此做事。即便无人知哓,不过只要是在作恶为非,那就好似让我吃下毒药一般,我心定不快乐。何况天尊及一些瑜伽士又怎能视而不见?再者说来,让你舍弃妻子也会令你痛苦不堪。"
大臣还在继续劝说国王:"你是君主,我为臣子,这个女人你当然有权享用,这样做并不违背世人教条与规范。对我而言,此女人可谓珍贵、可爱,但若我舍弃珍贵东西,将来则可凭此布施功德尽享更大快乐,亦必因之而得珍贵无比之来世善果。所以祈请国王一定接受陶醉姆。"
国王依旧拒绝道:"希望你不要这样讲话,即使我能获得如是利益,但如对布施者本人造成损害,则我宁肯自身被武器砍杀或跳入火坑也不愿享受此种所谓最大快乐。"
大臣还是不放弃向国王奉献妻子之努力:"如果国王不愿接受陶醉姆,我就令其去当妓女,这样人人都可尽情占有她。故而国王还是接受为妙。"
国王不觉诧异说道:"你这大臣是否有些疯颠?她从未做过坏事及对不起你之亏心事,你为何定要用我来惩罚她?如你定要这样做,则人人都会呵责你,你也会将自己今生来世之善根全部毁坏无疑。因此请勿如此行事,不要勉强自己去行善举,你应喜欢公正合理之事。"
大臣还未死心,他又对国王说:"如果国王心生欢乐,我心也会相应快乐起来。不管有无违犯法规,也不管众人呵斥与否,我皆能忍受。除你以外,国中再无比你更重要之人,因此请一定答应我请求以令我福德不断增上,再次请国王接纳。"
国王耐心对大臣解释道:"既然你对我如此关心,我更不能舍弃你不顾。不管别人讥讽与否,也不管今生来世果报之人,世间、天人都会远离、抛弃他。因此即遇命难,亦不应喜行非法,并令大过失因之而生。此等过失均无些微利益,且致人顾虑重重。此外,智者如做引起别人呵责或引生他人痛苦之事,则自己安乐亦难获取。因此,我才不会损害任何人,只如理如法规范自己行为。"
大臣还不放弃向国王敬奉妻子念头,他持续不挠地说:"为国王利益,属下本该为你竭城奉献,这又有何非法之处?我们本地臣民又怎会对你产生非法议论?臣下还是衷心希望你能接受陶醉姆。"
国王仍继续对他晓之以理:"如你真想合法行事,我们两人不如找西吾地方精通世间法规之人评判评判,询问一下他们对此事之看法、态度。"
大臣连忙说:"诸位长辈都恭敬你,因你广闻、具智,精通一切大小事务,无人能比。"
国王紧随其话头答道:"你既如此承认,我更不会欺骗你。国王一般都会对有理、无理之世间事了如指掌,对臣民来说,国王十分关注民生疾苦,知疼知暖,又如何能欺惑民众?既如此,臣民也理应随国王教言努力去做,正如牛群本该随牛王足迹一样,臣民亦该如是随顺国王。再说如我自己不能管束、调伏自己,又怎能管理国中百姓?因此我关心民众、遵守法规、维护自己清净名声,绝不随顺自己贪心。"
大臣听到国王如是所言后,深感国王毅力顽强、立场坚定,于是便在国王前顶礼道:"能在你这样的国王治下当民众真乃大福报。你守护法度、不喜世间贪爱。如你一般之国王,在森林中苦行之仙人都难以相提并论。看来国王名声确实真实不虚、掷地有声,理应值得赞叹。"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