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难王弃国学道
日难王弃国学道
過去有一摩天羅國,國王名叫日難,常自思惟︰「這個身體終有一天會毀壞,縱為一國之王,終究難逃無常生死的逼迫,王位又有何值得珍愛?」於是,放棄榮華富貴,獨自一人到杳無人煙的山中修行,每天只吃一缽的食物,就這樣獨自居住在山林約三十年的時間。
一日,行經一棵大樹下,看見旁邊有個深坑,深坑中有位因追捕鹿而掉入坑中的獵人,及誤落坑中受傷的蛇和鳥。恐慌無助的獵人一看到修行人,便難以自制地放聲大哭。修行人靠近坑邊告訴獵人:「不要悲傷,現在你已經安全了,我馬上就會救你起來!」
因為修行人的救助,獵人得以保存性命,於是非常感恩地對修行人說:「因您的慈悲救獲,自己才能脫離險境,為報答救命之恩,希望您能接受我終身的供養。」修行人說:「我過去曾為國王,擁有寬廣的土地、人民、無數的金銀珠寶、貌若天仙的女眷。可是,這些欲樂都是使人們墮入三塗惡道的因,受對我而言猶如怨賊,所以,我決定捨離一切入山修行,希望能成就佛道,再來度化眾生,令眾生得以解脫。救護你們是佛弟子所應做,不足掛齒。趕快回去吧!願你們回去後,都能秉持佛陀的教誨,為善去惡精進修行。」
修行人的慈悲願力,讓獵人深深感動,說道︰「你就如聖者一般,懷著寬恕的心,救濟大眾又不顯揚自己;假如你有任何需要,請一定到我家接受我微薄的供養。」烏鳥就說︰「我叫缽,如果您有難時,只要呼叫我的名,我一定會馬上出現。」蛇也說:「我叫長,如果您有任何憂患,呼叫我的名字,我必定立即前去以報答您的恩惠。」大家說完便告辭而去。
有一天,修行人行經獵人舍宅,獵人遠遠地便看到他走過來。於是急著告訴妻子:「有一位不祥的人正走向我們家,我會假裝命令你快去準備菜餚,你記得要面有難色地回答:『已經過了日中,不可食了。』」於是他們便假裝熱忱地演了一齣看似供養,實際卻極盡虛偽的戲。
修行人沒有得到供養於是又回到山上。看到烏鳥,便喊:「缽」,烏鳥聽到問說:「您剛從哪裡來?」修行人說:「剛從獵人住處回來。」烏鳥又問:「您吃飯了嗎?」言:「因為他們過午不食,我去時已過了正午,所以只好離開了。」烏鳥說:「這個惡劣的人,完全沒有慈悲濟世的心,而且還違恩背義。雖然我沒有食物可以供養,但您請坐著等我一下。我飛去般遮國,一回兒就回來。」
烏鳥飛到般遮國,看到王后寢宮中有一顆明珠,便將此珠銜回,供養修行人。王后小憩起來找不到明珠,急忙告訴國王,國王於是立刻下詔,如果有拾獲此珠者,賞金銀各千兩;如果有知而不報者,則受重懲。修行人得到此珠並不貪著,便拿去轉送給獵人。獵人一見此珠,也不問來龍去脈,便將修行人綑綁送到王宮。國王生氣地責問修行人:「從哪得到此珠?」修行人心想如果說出來處,國王一定會將全國的烏鳥都殺害,讓這麼多的眾生喪命,實非佛弟子所應做。所以無論國王如何審問,修行人始終一言不發,於是國王便命人杖打修行人。雖身受苦楚,修行人心中卻非常平靜,既不怨王,也不恨獵人,並慈悲地發願:「願我成佛度化眾生,令皆離苦得樂。」國王在施以苦刑仍得不到任何答案的情況下,便將修行人關進牢裡,待明日處死。
修行人在獄中想起蛇臨別時的叮嚀,於是呼叫「長」,蛇聽到有人呼叫自己,心想︰「天下無人知我之名,只有修行人一人知曉,叫我必定有事。」於是速速循聲前往。蛇見到修行人明白個中原委,感嘆流淚地說:「您如此仁慈,還感召到這樣的禍難,難道沒有天理了嗎?」。於是想了一個辦法,說︰「我入宮咬殺太子,到時候你再拿這個解藥去救他,或許便能因此而脫困。」夜晚蛇便潛進宮中,咬了熟睡的中太子,太子馬上毒發,陷入昏迷。
太子昏迷後三天,王下令:「只要有人能救活太子,就把國家分給他治理。」修行人得知此消息便說:「我可以救活太子。」王一聽心中非常歡喜,趕緊將修行人招來,用藥治癒了太子。
國王依承諾要將國家分於修行人,修行人說︰「我受知有愧。」於是將事情的本末告訴國王,王聽了以後感動地淚流滿面,便下令召獵人:「你有功於國,趕快前來,寡人將好好賞賜。」等到獵人到來後,國王即因他違背仁義,又欺瞞國王,於是將他治罪。然而,修行人仍未接受國王的慰留,又獨自一人回到山中,於道業上繼續精進不懈,壽終便往生天上。
- 上一篇:录取
- 下一篇:用不寻常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