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理法师畜白猿
慧理法师畜白猿
灵隐,被古人誉为杭州第一游览胜地。这里,冷泉晶莹澄澈,洞窟玲珑幽邃,石像绚丽多姿。当然,灵隐的名闻天下,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这里有一座名重江南的古刹——灵隐寺。
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是印度僧人慧理法师,灵隐的得名和飞来峰的得名都与慧理法师有关。灵隐一带过去称武林山,晋成帝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慧理法师行访到这里。他见山岭怪石林立,峰棱如削,古木参天,寿藤攀缘,便向山头攀登,一边观赏景物,一边连连称奇。待登上山顶,慧理法师止不住惊叹道,“这不是我们天竺灵鹫山的小山岭吗?不知为什么飞到这里来了?那座山岭,如来佛祖在时,多由仙灵所隐。”慧理法师说“仙灵所隐”,不仅使武林山与佛祖联系起来,而且与山石怪异,洞窟幽深的武林山环境非常贴切,因此这一带后来就被通称为灵隐。而慧理法师所指的那座山也就被称之为飞来峰了。慧理法师即以北高峰为倚山,临北涧,面对飞来峰建造了灵隐寺。
灵隐寺正对的飞来峰峰峦,被称作呼猿峰,又叫白猿峰。它的得名,也与慧理法师联系在一起。据说慧理法师宣称这座山是天竺国飞来的灵鹫山岭时,很多人对此将信将疑。慧理法师却很有把握地说:“这山岭一向来住有两只猿猴,一黑一白。如果这山确系飞来,那么黑、白二猿也一定会相随而来。”说完,他来到山脚的洞口,俯身洞内呼唤。果然,随着他的喊声,有一只黑猿和一只白猿从洞中奔跃而出。大家这才相信他的话,把这个洞称之为“呼猿洞”,而把这座山的山峰呼之为“呼猿峰”。
关于灵鹫飞来和黑白二猿相随的说法当然是传说,但是慧理法师在此开建灵隐寺后,却确确实实养过一头白猿。
据记载:慧理法师养的白猿很通人性,非常活泼。白天,它在溪涧中嘻耍跳跃;夜晚;松风低鸣,明月高悬,涧水丁冬,白猿偶一吟啸,凄哀婉转。慧理为此有“引水穿廊步,呼猿绕涧跳”的诗句,描述自己养白猴的乐趣。灵隐的猴群最多时是在南朝刘宋时期,有一个法名智一的僧人,敬仰慧理法师,养了一大群猴子。智一法师自己因此被人称为“猿父”。
自此以后,灵隐山谷间就时常有猴子出没。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一条清澈透亮的冷泉,杂以松鸣水吟,偶或响起一声猿啸,此情此景的确给人以无穷的情韵和遐想。因此南宋曾定临安钱塘景色,共有八景,而“冷泉猿啸”即为八景之一。当时的游人常把到冷泉边听猿啸当作重要的游览内容,文人墨客更是以此为题材,写下不少诗篇。如南宋浙江嵊县人吴大有即作有《听猿》一诗。诗写道:“月照前峰猿啸岭,夜寒花落草堂春。同来蜀客偏肠断,曾是孤舟渡峡人。”诗人大约是陪同一位四川客人来游玩的,客人坐船沿长江三峡而下来到杭州。三峡两岸的猿啸凄哀令人悲凉不已,现在在这里又听到猿啸,难免勾起乡情而哀痛肠断了。
宋元以降,灵隐的猿猴逐渐减少,到清代时已经很难再见到猴子,不过从零星的记载中还可以寻到猴子的踪迹。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灵隐寺有僧人看见过白猿,它通身皎洁,白如积雪,在月光映衬下更显洁净可爱。第三年即1651年,僧人们又在青莲阁下看见一头黑猿。那黑猿居然头上戴着一顶斗笠,象是在匆匆赶路。僧人们一齐惊呼起来,那黑猿受了惊吓,发出一声轻微的吟叫,然后跳过溪涧奔窜而去。当时的人们把这一白一黑的猴子的出现看得很神奇,有人甚至认为这就是慧理法师当年从呼猿洞呼唤出来的黑白二猿。这就未免太神奇了,从慧理法师开山建寺到清顺治年间,其间历经一千三百多年,黑白二猿的寿命也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但灵隐山谷间早年有猴子却是事实,而猴子的最早的豢养人就是慧理法师。他为灵障寺这巍巍禅寺奠基开山,同时也为灵隐山谷增添过“猿啸”这一项景观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