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根利器的艺妓 冒死求法心不悔
编者按:此篇故事摘自:《大庄严论经·卷五(三○)》,故事告诫我们,佛法难闻,从敬信中得。释尊舍家求道,彻见本心,以其所证悟之真理,大转法-轮;迦叶尊者率五百大阿罗汉结集经典,乃至历代祖师发利益众生之悲愿,祖祖相传,方使佛法传演至今。佛法难闻,今已闻。吾人于诵经、闻法之际,当生起希有珍重之感恩心,以敬信心听闻佛法、实践佛法,能令身口意三业皆得清净。若能如是,则诵经闻法、语默动静皆是修行。
佛陀涅槃百年后,当时的印度由强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统治,阿育王初闻佛法,就对佛教非常崇信,数次延请比丘到王宫接受供养,并为大众开示说法。由于印度男尊女卑的风俗,阿育王特地施设帐幕遮围,让后宫的王妃嫔女们也能随众听法。
当时大部分的妇人多贪着、沉溺世乐,不知出离,因此,比丘们常为她们开示布施、持戒的功德。后宫妇女中,有一位艺妓宿世善根深厚,闻法心切,不顾违犯王法的死罪,拨开帐幕,来到比丘说法之处,恭敬顶礼后向比丘问言:“佛所说的法除了布施、持戒之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法呢?”
比丘回答:“我不知道闻法的妇女中有像你这样上根利器的人,所以才只说布施、持戒之法。如果你还想听更多深妙之法,我当为你宣说、开示!”于是比丘接着为此妇人开示:“世间一切未曾得闻之法,即是佛所说的四谛。”随后,比丘为此女分别演说“苦、集、灭、道”的道理。此女善根深厚,闻法当下漏尽烦恼,证得须陀洹果,并说:“虽然我违反了王法,将受到惩罚、失去生命,但我已得到了甚深的佛法大义!”随即说偈:
以此危脆命,贸佛法坚命。
假设于人王,今来害我者,
我以得慧命,终无悔恨心。”
当时,后宫妇女们看到此女甘心冒犯王法,拨开帐幕直接向比丘询问法义,都心怀恐惧,担心被波及。艺妓见事态如此,就手持白刃来到阿育王面前,五体投地伏首认罪,说:“大王啊!您所制定的王法非常严峻,无人胆敢违犯,但我为了听闻佛法,冒犯了王法,应当接受惩罚。我之所以这么做,实在是因为渴望听法,没有得到大王您的允许,就冒然到比丘前;就好比在炎热的春天,有一只口渴如焚的牛只,为了求得一口水,不避主人皮杖鞭打之苦,狂奔到清泉溪流中,喝到清凉甘泉之后,才肯回到原处。”
“大王!您应当知道,佛法难遇难闻,正如世间难得一见的优昙花。佛陀真正是三界的大救济者,我今能听闻佛所说种种希有微妙之法,怎能不欢喜踊跃呢?佛所说的法,实是世间之明灯、灭除烦恼之鼓声、得度天人之桥津。我今听闻法要,解脱烦恼,犹如获闻令人欢喜解脱之铃声。佛于往昔无数劫中,为众生修种种苦行,不惜生命,勤求无上道,曾舍身投岩喂虎、鸽肉喂鹰,履践菩萨行。成道后,更为众生演说无上大法,实是难得听闻,我今既得值遇,怎能不把握此殊胜因缘呢?”
“大王!这个色身犹如水中的聚沫,受想行识又如芭蕉与阳焰,地水火风四大犹如毒蛇缠绕,如今能遇此殊胜难得的法筵,我又何须珍惜此一秽身,而不听法呢?更何况这四大假合、危脆之身,虽能在来去坐卧、进止顾盼、言语举止之间,流露种种威仪,其实不久都会散坏,犹如梦幻泡影,实非众生真实之身,只因众生迷惑颠倒执着,当作众生身想,一旦死亡了,这色身就会被舍弃于坟冢之间,日日被乌鸟啖食,犹如泥人遇水浸渍而腐败啊!”
听了艺妓所说的这番话,阿育王感到十分惊异,便问她:“你至心听闻法要后,有何证悟?”此女回答:“大王!实不相瞒,我已证得须陀洹果,漏尽烦恼诸惑,不再造堕三涂饿道之恶因,断除六十二邪见,远离三涂恶道,趣向解脱涅槃;我今了知六根、六尘、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幻化,观此色身犹如四大毒蛇缠绕之箧囊,而五蕴、五欲、六根、六尘,正如持刀之贼、怨亲、村贼,令我们陷入欲望的爱河,沉沦三界不得出离。我今既已如是知,唯求解脱安隐涅槃之处,终不再受系缚!”
阿育王听完这段话,对于殊胜的佛法,倍增无上敬信,感慨着说:“哎!佛法是大雄大力的世尊厌离生死之道,只要具足信心、归投趣向三宝者,皆蒙解脱。何以知之?智慧浅薄的女人都能解悟真理,只因佛法超过外道六师啊!如今,我将归依阿耨多罗调御丈夫,祈愿救一切众生之大悲世尊,广开甘露法门,令一切男女长幼皆共修行。”
接着,阿育王赞叹佛法之殊胜:“即使是多智者,亦须因敬信心方得悟解。释迦牟尼佛所说甚深法义,能令闻者极生欣乐,摄心专念,令不放逸。佛陀不是为了辩论或摧灭外道而开示法要,但其教法却能令一切邪说不攻自破。
佛陀从未赞誉自己所说之法,却自然而然名满天下;佛陀虽然赞叹种种功德,却不曾称誉自己的功德。佛陀虽具无量威德,却湛然而寂灭,即使具足一切种智,却从不自恃高慢。所有作为虽然勇健威猛,却又善于调顺,能够远离高慢而不鄙劣。佛陀所说之法长久流布,无能讥嫌呵责,即使有种种高下差别,彼此之间却不相妨碍。
言说虽然丰广,却无有令人厌患之处,也没有人能真正说其过失。佛陀所说之法于世间中阐扬出世之理,透过文字般若流布世间。此殊胜难得之法,不仅常住于世并能与时俱进,如是微妙之理,无人不合掌礼敬,赞叹世尊是善于究竟妙论的大狮王。就像春夏时节,无论是阴或晴,都利于万物生长,佛陀的开示亦复如是,普利一切众生,能去除种种疑惑,也能对治烦恼恶行,不仅能令众生脱离轮回之苦,且能至究竟涅槃。能令被喜悲、惊怖等所困之众生称心舒畅,法喜充满。”
“譬如海水,无论是中间、周边,味道都是一样的;佛法也是如此,不论是初、中、后语都能饶益有情,令闻者皆得清净。具有智慧的人听闻佛法,即能感到满足,不再好乐外道典籍。佛所说法,即使具足言辞才辩,也不因此矜高自夸。”
一切说法中,佛为最胜,其所说理,圆满究竟。世间愚闇之人,若能以佛法为炬,必能入于真谛之处,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今日得以迎请佛的弟子前来开示佛法,对其所宣说之佛法深信不疑,从今日起,也将请比丘经常入宫说法,能令女子的心得以寂静、趣向解脱,因此,大众应当经常聆听如是甚深之法!”
- 上一篇:功德天女和黑暗天女 除去分别执着
- 下一篇:妇人丧女失财 得遇佛陀出家修行正阿罗汉果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