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拥有能满足世人一切需求的双手的他,却被困荒野之地?
山货商阿鸠留。善于经营。生涯繁盛。积蓄殷富。产业半城市。仆从牲畜。多不可计。阿鸠留生平喜作无因果谈。以为作善未必得福报。作恶未必得祸灾。并谓人死后。尸身所含水分。归还水中。所含土质。归还土中。所含火力。归还蕴火材料中。所含生气。归还两间大气中。他常常向人说。人死以后。再无生望。坚持此说。不信有转生事。他还常常在人前说。人生在世。所有行为。不论好好歹歹。心上所想的。嘴里所说的。身上所做的。到呜呼哀哉的一天。一概都消灭了。甚么精神不散,业障随行。他总以为不确实。亲友再三劝化他。他总是牢牢的执着了一个断见。以为一死百了。更有甚么不了的事情紧紧的追在后面。?
一日。阿鸠留要出门去做大买卖。他生长在千山万壑中。不曾见过海面。他一手经营的商品。都是山产。见惯不希罕。大陆市场上。在往昔文通不便时代。海中物产是不容易得到的。所以竟有把螺狮壳当做货币用的。在他们眼光里。海产的宝贵。自不待言。此时阿鸠留发心要觅取海宝。准备着计多盘费。带了五百伙伴。与许多乘人装货的牲口。向南海一边慢慢的行去。想要搜罗珊瑚砗磲赤珠等贵重物品。一路往南行。走了几天。不见水草。已觉人困马乏。再走了几天。行粮垂尽。依旧不见水草。牲口多无力行走,伙伴们都非常恐慌。齐声叫苦。说道。我们不知作了甚么业障。今天都要渴死在这个荒山野地中。越想越苦。禁不往仰天大哭。也有好多人一面哭。一面诉。嘴里不清不楚的。有的喊爷娘。有的喊妻子。阿鸠留此时也着了急。先派了几个亲信的。骑壮马。分头向四面去寻水草。自己也坐着一头名马。远远地去寻居民与水草。阿鸠留独自策马走了片时。忽然远远的望见一个树林。便着力加鞭。直向有树林的地方奔去。一转眼间。便到林边。系马林下。只身走进深林。但见林中树木。叶茂阴浓。花香果密。默念林下必有甘泉。信步行去。骤然见一伟丈夫。从深林中走出来。向阿鸠留行了相见礼。便开言问道。客来何为。阿鸠留以为既有人遇见。便有生望。喜极答言。主人快救我。林下人言。客要向我索取甚么东西。甚么东西都能供给。但是总要说个明白。阿鸠留答言。我今欲得水。林下人便高举右手。水从五指端出如流泉。味甘且香。饮至饱足。水亦不复流出。如有妙机关。随意启闭然。阿鸠留又柔声作无厌的请求。向林下人道。可否更有饭食给我。林下人又把右手举起。美食从五指端出。阿鸠留自己饱食罢。便放声大哭。林下人言。客今为何事。如此痛哭。阿鸠留道。我的饥渴固已解了。我还有五百伙伴。与许多牲口。三四日来。断绝饮食。莫不饥渴万分。命在须臾。我念及此。所以悲苦。林下人慷慨答言。何不快快催五百人带同许多牲口一齐来此。待我一一供给他们。阿鸠留即便返身出林。匆匆上马。折回原处。分道觅水草的亲信人。了无所得。亦皆归来。愁容相对。阿鸠留以所遇告众人。众人喜极若狂。马上驱策牲畜。齐到林中。众人叉手。向林下人作礼。林下人问你们求甚么。众人齐声道。求救我们饥渴。林下人便高举右手。从五指端中。放出甘流来。众人牲口同时受惠。饮至饱足才休。饮罢。又向林下人索饭。林下人又高举右手。五指端随意发出美味食品。供给大众与牲口。至一一饱足才休。多众饮食罢。林下人对着阿鸠留及多众。举目环视。说道。客等现在要到何处。求何物件。阿鸠留道。我等本意要到大海边去。搜寻珍宝。林下人言。客等要甚么珍宝。可向我手指中求。可以随各人心愿。觅得心中所求的宝物。便举右手。从五指端出金银琉璃水晶珊瑚玛瑙琥珀玳瑁砗磲赤珠等一切宝贝。众人如意领取。直至人人心满意足。
归去时。林下人叮嘱阿鸠留及多众道。客等取了这许多宝物。回到家乡。必须发心布施贫穷。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便把衣食布施他。求金银财物的。便把金银财物布施他。千万吝悭不得。悭吝的终久贬在困境。慷慨的终久享用无穷。倘若遇了菩萨圣众。与一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修道的。还望请求他们。代我祝愿。使我仗着他们的大力量。得无量福。使我手中常出各种宝物。永远布施一切有情。无穷无尽。并使我早早脱离这荒野地方。得方便游行。广行救拔一切苦恼众生。阿鸠留闻言大惊。五体投地。合掌问道。仁者究为何等样人。天乎。龙乎。鬼乎。神乎。或者人乎。林下人言。我非天非龙。非神非鬼。亦非人类。我是薛荔王。我于往世为极贫穷人。无家可归。常在城门下坐。但人虽贫穷。心常洁净。爱敬沙门。与一切有道德人。我贫穷不能布施。见他人布施。生欢喜心。在旁赞美。时迦叶佛涅槃圆寂了。诸比丘众出来募缘乞食。富贵贫贱。平等一视。来至我前。向我乞食。我应比丘言。我无所有。即遥指城中。某家大发善心。可以得饭。某家不善。饭不可得。比丘乞食归去。我见他们乞得食物。便代为欢喜。又迦叶佛圆寂后。国王为佛造七宝塔。我常常伸手着塔上。发愿道。使我得多福。国王进敬物于佛塔时。我便伸手发愿言。使我得多福。恨我贫穷。手中无长物。未曾献斋于修道人。死后仅做了薛荔王。但因我前生见人作善。代其欢喜。手着敬物。所以使我指端。如意自在。放出一切宝物来。
阿鸠留便自默念。我以前不信有后世生。作善未必得善报。作恶未必得恶报。今我眼见有后世生事。且眼见作善得善报事。从今以往。快快作善。人有所求。悉遂所愿。如量施与。不逆人意。发是愿已。便别林下人。寻旧道回去。既抵家。即发大善愿。尽量布施。日日供养无数有道德士。以是因缘。阿鸠留后往生第二忉利天上。
按天地间一切生物。同在大气鼓铸中。无论其为胎卵湿化。无论其为飞潜动植。莫不具有灵性。惟各各具有灵性故。所以因缘成熟时。遂有相互感通之机会。但肉眼所见者。止限于有机体之含灵物。且能见之范围亦甚狭窄。浊水一滴中。藏着无数生物。不借力于构造极精之显微镜不能见。寥天众星星。都有绝大世界。不借力于构造极精之望远镜不能见。薛荔树之精灵寄托。阿鸠留之穷途遇救。因缘巧合。本无足异。彼恒情之所以为异者。以薛荔王指端。能遂心所欲。解人饥渴。慰采宝人求愿之心。岂知一切事情。皆惟心现。一切境界。皆惟业感。不思议境界。原来非思议所能澈。先哲有恒言曰。从地倒者从地起。远且大者。及神妙不可思议者。姑勿论。即就吾人现前耳目能力所及者言之。举凡一切所饮食。所衣被。所应用之物。虽曰金钱万能。大都为金钱所致之物。不知金钱仅为以彼易此之一种媒介物。而其究竟致此所食所衣所用种种物品之主力。则莫不属之指端。农工商学等等各种事业。非十指具足者。则资生之因缘不能成立。又致彼种种物品。与用彼种种物品之人。从对方观察而概括之。则可分之为某也为布施者。某也为受施者。布施者之所施。一一从指端出。受施者所得。一一受指端赐。明于此。对于此事之一切疑端可以破。谈因编所记述诸故事可以畅读。可以契入。而得无量福慧矣。抑更有进者。薛荔王夙生以真切恳挚之随喜功德。敬礼三宝。并伸右掌着敬物。以表随喜至意。其结果竟得意所不料之一伸右掌。五指如意布施之天能。盖其当日真切恳挚之随喜心中。心光纯洁。与诸佛菩萨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实相感通。故伸手着七宝塔。已分得大觉如来六神通力中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等。神妙不可思议之能力。正先觉恒言之潭清月印者是已。苟以发心不真切。心地不纯洁之人。易地处之。虽日夜在七宝塔中。行往坐卧。终彼人之天年。无所感通。无所成就。可以断言。明乎此可以阅谈因编。可遍诵诸因缘经。可以于大千世界因缘海中。放一巨眼光。
出自《佛说阿鸠留经》
- 上一篇:初生婴儿竟手握金钱,且取之不尽!
- 下一篇:七岁神童看透生死轮回竟是因为……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