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贪心,家产万贯的他顷刻间家破人亡
佛世有福德长者,名曰音悦。家财豪富,无他缺憾,惟以年老无子,日夜忧心。但此人竟为宿福所追,一日迭遇四种喜报。四喜云何?一者,夫人产男,端好无匹;二者,厩中无数白马,生诸神驹;三者,国王遣使者赍爵赏至,拜受金印;四者,遣出采宝海船,满载而归,同时报到。长者欢乐无限,默念:「天降福祚,集我之庭,当作甘馔,室族相庆。」即大备盛筵,歌舞欢腾,声闻于天。是时诸天圣众率同八部神灵,遍布遥空,看此长者福德无量,暗相称叹。世尊寂照,如镜现形,音悦长者一切欢情,细微毕显,如观掌纹。乘此策发,与种胜因,遂作歌颂,出八妙音,往彼门外,宣说颂文:「长者今日,福运昌炽,绝大喜庆,一时俱至。昔所植善,其报有四,千载难逢,人间无二。诸天圣众,咸为敬服。快哉长者!受此多福,如春播种,至秋成熟,先作后受,着意余蓄。」尔时长者闻佛德音,欢欣出户,肃恭见佛,即便启言:「瞿昙沙门,是法界王。福慧具足,化普十方。知我室族吉祥无量,枉屈圣驾,来相赞扬。」即出上好白色细绒毯,值金千万两者,奉上如来,以作布施。世尊收受已,即为祝愿。祝愿既毕,为长者说法,言:「财有五危,世人不知。悭吝贪惜,较及锱铢,不能割舍,济因行慈。一旦寿尽,难带毫丝,徒惹烦恼,亦太愚痴。汝今旷达,有财能施,后所生处,福庆随之。」长者启问:「何为五危?」世尊答言:「一者,大火焚烧,不能预知;二者,大水漂没,提防不及;三者,无道夺取,力不能抗;四者,恶子毁家,金银粪土;五者,盗贼生心,劫夺无情。五事一至,变迁立见。譬如有人,违犯国法,闭在牢狱,应当诛戮,财物没收,抵御无术。古昔有人,财宝无数,迭遭不幸,破产七次。以其夙世布施,七次生悔,种因不真,福应遂减。」长者闻说,于种善因,益复踊跃。世尊知此人心地业已开豁,劫余深福早已播种,于是一转瞬间,还到耆阇崛山。
尔时国内有外道名不兰迦叶,闻世尊诣长者家,歌颂一偈,博得长者家值金千万的珍物,一时贪焰炽然,且心怀妒恨,以为瞿昙沙门尚得多金,何况我之道誉远震,偏吝情不与乎!继念:吾平时不善作偈,必须往求瞿昙沙门前所说偈。如偈熟诵,然后往乞,必得珍物;或彼长者心倾我名,倍加敬礼,亦未可知。此人怀此愚痴贪妒之意,往见世尊,稽首问讯,长跪白佛,自言:「薄德无福,衣食不充,传闻瞿昙到长者家,歌颂一偈,得大珍宝。望加哀悯,赐所说偈,令吾讽诵,当往咨嗟,冀望得宝。」世尊三达,过去、现在、未来,一一了知,知此长者后来财宝当散。不兰迦叶不识时宜,对遭厄家说吉祥语,必受长者无数痛杖。世尊直告彼人:「我何惜此一偈!惟虑卿遭难故,不欲以此偈苦卿。所以者何?卿不知时,卿说此偈,必得痛楚。是故今者违卿所求,不欲告卿。若更欲得应时之说,绝妙之句,吾当与汝,既使长者得闻真言,又可免却杖下痛苦。」不兰迦叶心自念言:瞿昙沙门不欲令我往乞珍宝,吝情如此,作难如此,不肯授我!我既远道来此,岂可空回?便更哀恳:「幸将原偈授我,痛楚之来,余实无畏。我今惟知乞偈,不知其余。」世尊慈悯,力谏至三,终不信解。世尊知不兰迦叶夙世所种劣因,时至今日,因缘成熟,应受痛楚,无可避免。世尊即发大悲声向大众言:「罪不可免,债必须偿。」于是即为不兰迦叶说吉祥之偈。
不兰迦叶既贪且蠢,记性恶劣,诵偈多时,经年方熟。此时长者家新遭不幸,若干日前遭大火灾,高楼大厦毁为瓦屑,山海珍奇皆化为灰烬,多数神驹同时烧死;所生爱子急病夭亡;忌者进谄,王遣使者夺回金印,削去禄位;所有海船遭大风浪,悉数漂没。此时长者如从九天之上,贬入九地之下。忧愁懊丧,情绪恶劣,不言可知。一日,不兰迦叶访问而至,在长者颓垣之外,歌如来吉祥之偈:「长者今日,福运昌炽,绝大喜庆,一时俱至。昔所植善,其报有四,千载难逢,人间无二。诸天圣众,咸为敬服。快哉长者!受此多福,如春播种,至秋成熟,先作后受,着意余蓄。」不兰迦叶说此偈时,长者闻之,忿恨非常:「人间凶祸,无有如我,云何此人裸形无耻,在此妖蛊,说我吉祥,增我悲苦!」举杖出打,从头至足,上青下紫,浑身痛楚。匍匐还家,不兰徒党,问悉大概,皆谓此变,正由瞿昙。内不自咎,反怨世尊。
尔时世尊在罗阅祇竹园中,与大众说法已,并告大众,谓:「不兰迦叶前来精舍,求索一偈,欲诣长者歌颂求宝。一再谏阻,其人不信。今已在彼痛遭殴打,几无完肤。」阿难启问:「世尊!不兰迦叶与彼长者,以何因缘,而受此苦?」世尊答言:「乃昔久远不可计数阿僧祇劫,时有国王,亦名音悦。慧鸟鹦鹉,在王宫上,鸣声和好。王时昼寝,闻鸟鸣声,午梦惊破,问其左右:『此为何鸟,鸣声妙好?』侍者白言:『有一奇鸟,五色辉煌,适在宫上,鸣后便去。』王即遣人,步骑络绎,逐而求之。百方追寻,久乃捕得,进献于王。王得此鸟,生欢喜心,爱悦无厌,即以珠玑、水晶、琉璃、珍珠、珊瑚、璎珞其身。常置左右,昼夜护念,不离须臾。后复有鸟,名曰秃枭,来止宫上。目睹鹦鹉独得优宠,即问鹦鹉:『何缘致此?』鹦鹉答言:『我来宫上,偶一悲鸣,国王闻之,以为妙好,宠爱于我。当置左右,五色珠玑,璎珞我身。』秃枭闻之,心怀嫉妒,以为我亦能鸣,当胜于彼,国王更当爱宠我身。王时方卧,秃枭即鸣。王为惊觉,凛然毛竖,状颇畏怖,即问左右:『此为何声,使我惊怖?』侍者白言:『有恶声鸟,名曰秃枭。』王即愤恨,饬人搜捕。未几擒到,王令左右,生拔毛羽。举身痛楚,步行而去。到其田野巢窟处所,众鸟问言:『何缘致此?』秃枭忿然,不责己非,答众鸟言:『正坐鹦鹉,故得此患。』」世尊继言:「善声招福,恶声致祸,罪报由己,反怒鹦鹉。」并告阿难:「昔国王者,今音悦是。秃枭者,今不兰迦叶是。昔嫉鹦鹉,身受痛楚;今嫉如来,又招挫折。是人愚痴,贪嫉烧身,贪瞋痴毒,未能斩除。」阿难重复启请:「长者音悦,昔植何德,获此四福?何所罪行,而复失之?」世尊答言:「音悦夙世,在少年时,钦戴大法及与圣众,虔诚供养,愿求豪富;纳妻之后,迷恋女色,轻慢三宝,又无慈心,以植善根。是故福等虚花,转眼便失;无限凄楚,逼紧而来,孽消方止。」。
出《佛说长者音悦经》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