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名人轶事 >

谭嗣同与佛教

\

  谭嗣同(一八六五年──一八九八年),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年少之时即“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甲午战争后,谭嗣同象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忧国忧民,致力于国家民族的进步,发愤提倡新学,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最后因参与戊戌变法而慷慨就义,年仅三十三岁。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谭嗣同知识广博,好今文经学,喜读王夫之《船山遗书》,也尝学习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谭嗣同在京期间,会见了许多佛教学者,对佛学有了认同。这时,他觉得“平日所学,茫无可倚”、“徒具深悲”。他开始对佛教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还进行学佛的实践:

  “于是重发大愿,昼夜精持佛咒,少不间断”、“渐渐自能入定,能历一二点钟始出定。”

  由此可见谭嗣同学佛是有一定的体验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同。

  一八九六年夏,谭嗣同到南京,结识了近代著名的佛学家杨仁山居士,从杨仁山受学佛学一年。就在这期间,他“闲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衍绎南海之宗旨,成《仁学》一书”。

  据历史学家吴晗考证,谭嗣同的这部名著《仁学》就是在杨仁山创办的金陵刻经处内写成的。谭嗣同《金陵听说法诗》序中自言:“吴雁舟嘉瑞为余学佛第一导师,杨仁山先生文会为第二导师,乃大会于金陵,说甚深微妙之义,得未曾有。”梁启超《谭嗣同传》也说谭氏因从学杨仁山居士,才“遍窥三藏,所得日益精深”

  谭嗣同接受佛学,是因为佛学博大精深,并且有着“自贵其心”、积极进取的救世精神。在学术上,谭嗣同认为佛学广大,“六经未有不与佛经合”,“故言佛教,则地球三教,可合而一。”(《仁学》在应用上,佛学有着舍身救世的大无畏精神。“善学佛者,未有不震动奋勇而雄强刚猛者也(《仁学》)”。在谭嗣同看来,佛教积极入世、普渡众生的精神与“孔孟救世之深心”是一致的。“度众生外无佛法”。《仁学》一书,正体现出以佛法求世法、经世致用,积极入世的经世佛学思想。

  谭嗣同最终因参加社会革命而慷慨就义,诚如梁启超所说:“然真学佛而真能赴以积极精神者,谭嗣同外,殆未易一二见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