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的佛门渊源
耶律楚材又名刘楚材,字晋卿,释名“从源”,号湛然居士,乃辽宗室后裔。自论幼而喜佛。逢金朝末年战乱,蒙古兵围困燕京,“忧患以来,功名之心束之高阁”,耶律楚材转而学佛。楚材初从圣安澄公习禅,后投于万松行秀门下,苦修三年,获万松行秀印可,成为一名居士。1218年,元太祖闻其名,聘之,耶律楚材离开燕京随太祖西征,“以佛治心,以儒治国”,成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太宗时耶律楚材官拜中书令,对蒙古政权的治国方略多有建树。耶律楚材也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为曹洞宗以及禅宗等佛教教派在元朝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澄公的推荐下,耶律楚材拜万松行秀为师,由此形成禅儒兼容的思想体系,最终铸成一生功业。当时正是金蒙交战的关键时期,燕京被围,金朝被迫南迁。耶律楚材留守燕京,处境危难。故有消极隐退之心,因而学佛。
耶律楚材以著名政治家和儒者著称。但其佛门因缘是相当显著的,各种文献记载颇多。耶律楚材对禅宗多有颂赞,由于其地位,对禅宗思想在当时的传播,有一定贡献,特别有助于曹洞宗宗风的弘扬。对万松《从容录》的产生和传播作用也很大。他也参照曹洞宗先师的“权开五位,善接三根”的参禅方法,作有《洞山五位颂》。
耶律楚材的学佛活动和佛学思想,为其后来治理国家打下良好基础。
以佛儒结合的思想对蒙元建国和制止战争杀戮等多有贡献。如窝阔台继可汗位,耶律楚材也参与谋划。《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己丑,太宗即位,公定册立仪礼,皇族尊长皆令就班列拜。”《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记载:“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合台曰:‘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制止蒙古军队的杀戮应该是其众多贡献之一。《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曰:‘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帝犹豫未决,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当时汴梁城共有一百四十七万人,正是由于耶律楚材的建议才得以保全生命。“其后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耶律楚材、万松行秀不断宣传“好生恶杀”的道理,既反对蒙古军队的大肆屠杀,也反对“州郡长吏,生杀任情”。窝阔台南征金朝时,他又建议窝阔台下达了“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的诏令,并“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耶律楚材保护佛教还有一事。《续灯正统》卷三十六记载:“先是,元世祖将西征,有司奏: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有膂力者,可为部兵扈从西征。士为言于上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持。虽死不犯,用之行兵,奚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无志行,在彼既违佛制在此,岂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之从王师也。帝从之,乃寝其奏。”据《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记载,万松另一重要弟子全一至温参与其事:“上都华严全一温禅师,……元主将西征有嫉我教者,遂奏议曰:释氏虽托方外,然多忠烈之辈。今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膂力者,宜募为部伍,扈从西征,可为开国之一助也。温闻大惊,乃顾楚材,而折其说。楚材亟白元主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虽死不犯。用之从军,岂其宜乎。若不循法律者,必无智行在。彼既违佛制,在此岂终王事哉。一举两失,实不可也。元主遂然之。”万松师徒积极保护战乱中的僧俗,劝止蒙古军队少杀,应该是确定的历史根据。
耶律楚材对佛教多有维护。耶律楚材于1229年刊出《西游录》,中对丘处机已经有所不满,这可以说是蒙元时期佛道之争的起点。明王世贞撰《读书后》卷八《书□风庆录后》其二:“后考湛然居士《西征记》颇称长春之短。”这里《西征记》应是《西游录》,其上卷记西征历程,下卷专为批驳丘处机。批驳形式采用问答题,中论及丘处机十“不许之事”。其内容是:“客曰:‘君与丘公亦有所许可乎?’‘居士曰:‘论谈之初,酬咏之际,稍尝面许。交游既深,穷其底蕴,予不许丘公之事,凡有十焉。初进见,诏询其甲子,伪云不知。安有名哲之士不知甲子者乎?此其一也。对上以徽宗梦游神霄之事,此其二也。自谓出神入梦,为彼宗之极理,此其三也。又云圣贤提真性遨游异域,自爱梦境,此其四也。不识鲁直赞意,此其五也。西穷昧谷,梵僧或修善之士皆免赋役。丘公之燕,独请蠲道人差役,言不及僧。上虽许免役,仍令诏出之后,不得再度。渠辄违诏,广度徒众。此其六也。又进表乞符印,自出师号,私给观额,古昔未有之事,辄欲施行。此其七也。又道徒以驰驿故,告给牌符。王道人者驱从数十人,悬牌驰骋于诸州,欲通管僧尼。丘公又欲追摄海山玄老,妄加毁坼。此其八也。又天城毁夫子庙为道观,及毁 佛像,夺种天圃,改寺院为庵观者甚多。以景州毁像夺寺事致书于从乐居士,润过饰非,天地所不容。此其九也。又顺世之际,据厕而终,其徒饰辞,以为祈福。此其十也。”从中可见,丘处机东归之际,佛道之争已经逐渐开始。
耶律楚材文集中收录有论佛学活动和思想著作多种。作《辨邪论序》,论述万松以及儒禅之意。耶律楚材作《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第二年,耶律楚材作《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作《释氏新闻序》,对万松生平为人有所记载。万松评唱《拈古请益后录》,耶律楚材《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耶律楚材又作《屏山居士鸣道集序》(甲午冬十有五日)、《释氏新闻录》(甲午上元后一日)和《楞严外解序》(甲午清明后五日),此外还有《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书金刚经别解后》,论与万松、李纯甫等关系以及佛旨大意。在耶律楚材文集中还保留了很多耶律楚材与佛门僧众交往的文献资料,说明他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耶律楚材去世于1244年。《元史》卷二记载:“甲辰年(1244)夏五月,中书令耶律楚材薨。”《元史》卷一四六:“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皇后哀悼,赙赠甚厚。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至顺元年,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据认为他一生的巨大功业和清廉都与其修习佛法有关。
- 上一篇:五亩谷子喂麻雀-安金磊
- 下一篇:乔布斯:从嬉皮士到佛教徒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