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佛教
明太祖朱元璋(一三二八年至一三九八年),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锺离(安徽凤阳东)人。明朝建立者,在位三十一年。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给人放牧,受尽饥寒。至正四年(一三四四年),凤阳发生大灾和瘟疫,朱元璋父母及兄长相继去世。朱元璋至皇觉寺拜释高彬法师为师,当了和尚。他入寺时,身体瘦弱,又有病,入寺後,有正常的饮食供给、调养,病情恢复健康,身体也壮起来了。师父高彬法师对朱元璋很好。一年後的一个夜晚,朱元璋无意发现师父练习武艺,他暗中跟著学,被高彬法师发现,就收朱元璋为学艺弟子。在高彬法师的教导下,他白天学文,晚上练武,学了三年。後凤阳又遭灾,寺中经济困难,众僧只得外出挂单、化乞,朱元璋也只得含著眼泪,告别高彬法师,离开了皇觉寺。
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二年),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运动中还俗从戎,加入濠州郭子兴的队伍,甚得郭子兴的器重。一三五五年郭子兴病死。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在濠州称帝,称为小明王,国号大宗。朱元璋先後被任为副元帅、江南行省平章事和左丞相。他注重军纪,「军无纪律,何以安众」、「爱加於民,法行千军」。至一三六三年春,小明王政权失败,朱元璋此时已成为起义军的中坚,他已经成为集团领导,逐渐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这一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战斗中取得胜利,自立为吴王。此後,他率大军南下,数年间统一南方。在北伐抗元中,他发布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刚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实际上是以朱元璋为首的汉族王朝,来代替以蒙古贵族的旧王朝。至一三六八年,在北伐的胜利声中,朱元璋四十岁时,在应天(南京)即帝位,建国号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至一三九八年病逝,年终七十岁,死後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朱元璋与佛教的因缘由来已久。从他撰写的《皇陵碑记》碑文中记载他经历「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朱元璋登定典以後,「托身於寺四年,常思之」。首先,他重建了自己早年出家的皇觉寺。据《中国宗教名胜》中载∶「龙兴寺,在今安徽凤阳县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觉寺,其立国称帝後从凤阳的甘郢移至今址重建,赐名『大龙兴寺』,并新撰写《龙兴寺碑》文,设僧录官主持,颁降龙兴寺印。据《洪武实录》载,有佛殿、法堂、僧舍三百八十一间,为国内著名大刹。至历经六百馀年,尚有殿阁二十馀间,占地数亩,红墙黄瓦,掩映於茂林修竹间。寺内藏有朱元璋画像、铁像以及铜镬、铸有铭文的铜罄等。今 『龙兴古刹』牌坊、『皆大欢喜』牌额、明铸大铜镬、铜钟、明万历诗碑等文物,完好无损。大殿内东西两廊,明、清两朝名人题咏琳琅满目,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朱元璋亲书的「第一山」石刻,有僧法衍曾写《游第一山》诗以记其事∶
??三百年来瞬息间,红尘不染白云间。
??老僧记取龙兴寺,第一人题第一山。
重修复制明太祖画像悬挂於大殿正中,两旁有清咸丰年间状元孙家鼎撰的对联云∶
??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生於沛学於泗长於濠凤阳昔锺天子气。
重用僧人。明洪武初朱元璋皇帝敕令释宝昙国师往四川峨眉山常住。据《峨眉山?》载,宝昙国师,吴人,断岩禅师後身,洪武初,敕往峨峰,重建铁瓦殿,并铸普贤金像。留蜀十年,道化大行。後召还,卒於天界寺。明太祖寄《宝昙禅师》诗二首∶
??????一
??断岩知是再来身,今日还修未了因。
??借问山中何所有,清风明月最相亲。
??????二
??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心。
??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
朱元璋还选有道高僧侍奉诸王。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年),马皇后逝世。明太祖朱元璋敕选有道高僧侍奉诸王子,为诸王诵经荐福。当时,由任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推荐,临济宗高僧道衍(一三三五年至一四一八年)[长洲(江苏苏州)人,俗姓姚,名广孝,出家後法号道衍、字期道、号独庵]至燕京(今北京)侍奉明太祖的第四子朱棣。後来,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拜衍道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明太祖朱元璋对高僧大德的敬仰,并御制诗以赠之。仅在五台山就有他御制诗碑二则∶
1.在五台山普光寺明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御制诗∶
??沙门号壁峰,五台山愈崇。
??固知业已白,此来石壁空。
??能不为禅缚?区区几劫功。
??处处食常住,善世语庞鸿。
??神出诣灵鹫,浩瀚佛家风。
??虽已成正觉,未入天台丛。
??一朝脱壳去,人言金壁翁。
??从斯新佛号,盏水溢蛟龙。
??飞锡长空吼,只履挂高松。
??年逾七十岁,玄关尽悟终。
??果然忽立化,飘然陵苍穹。
??寄与壁峰翁,是必留禅宗。
据明·释镇澄法师著《清凉山志》载∶「金壁峰、宝金、字壁峰,乾州石氏子。童年依云寂温公,剃发受具。後学禅观,叩晋海云公。遁峨眉,柏叶为食。後北游,至五台山栖灵鹫庵,元帝因请祈雨有功,赐号寂照圆明大师。至明洪武戊申(一三六八年),上(指明太祖)诏至奉天殿,应对称旨,命居天界寺,日接天顔,训唱法义。赐紫衣、金钵,及御制诗。」
2.五台山普恩寺还有明洪武御制诗∶
??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
??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
??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
??替佛说法近市廛,骅骝杂还拥粉钿。
??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
??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
??此之谓入如来禅。
据《清凉山?》具生吉祥传载∶「具生吉祥,中天竺迦维罗国刹帝利种,三藏五明,无不彻究。入雪山习定,十有三年,得奢摩地,证於迦罗室利尊者,尊者可也,且令护持。明初,因礼五台,特来东土。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既游五顶,驻锡寿安禅林。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上闻其行,诏住蒋山,开化京师。听法者风云骈集,见师慈相,善心油然,四方檀施,填门塞路,师莫然自若,悉济饥贫。八年春,太祖赐诗慰之,诗中有『笑谈般若生红莲』之句。十四年(一三八一年)师足患疾不能行,帝敕医疗之。师奏往五台。...不久,至午,师盐沐、更衣危坐,长吁而化,荼毗得五色舍利。门人建塔於西林庵。他著有《示众法语》三卷,并译《七枝戒本》传世。」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在朝廷设僧录司官,统领全国佛教。於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还规定僧人的服装∶禅僧茶褐常服、青縧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绿縧浅红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縧浅红袈裟;僧官如之。惟僧录司官,袈裟、绿文及环皆饰以金。
- 上一篇:韩愈与大颠
- 下一篇:三圣同山(丰干、寒山、拾得)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