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羅。他母親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羅是兒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羅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原來信奉別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陣子之後,他忽然覺得茫然無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義。正在傍徨苦悶的時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說示比丘,阿說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莊嚴的態度,威儀的行止,舍利弗一見,心中非常驚奇,並向阿說示比丘請法。
舍利弗從阿說示的口中,聽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心中對宇宙人生積聚的疑雲,也一掃而空,並且和阿說示比丘約定,一定要去拜訪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處,又把阿說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轉述給好朋友目犍連,不單是講話的舍利弗自己邊說邊感動,就連聽話的目犍連,都不禁感動得涔然淚下!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們覺得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師。
《阿含經》中說:「智慧無窮,訣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舍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美譽。
《大智度論》則是把舍利弗比擬成「世世心堅不可動」的一條毒蛇。據佛陀說,以前有一個國王被毒蛇咬到了,生命垂危,四處求醫診治。醫生認為要想解毒,只有讓這條毒蛇親自為國王的傷口吸毒,於是在地上設了一個火盆,裡頭燒著熊熊烈火,然後把這條蛇捉來,叫牠吸吭國王的傷口,否則就把牠投入火中燒成灰燼。不過毒蛇堅決不肯吸吮傷口,寧願跳入火中燒死。舍利弗對於自己認定的事絕不反悔,哪怕烈火焚身也絲毫不動搖心志,的確是個意志堅定的人。
關於舍利弗,在經典上還有一則很有名的故事:
舍利弗,本來是一位小乘的阿羅漢,後來,他認為小乘屬於自利,發出離心,只求自己了生脫死;而行菩薩道,救人救世,可以解除別人的痛苦。因此他發了大心,要修學菩薩行,利益眾生,如果眾生有什麼苦難和需求,他一定要滿足人家的要求。正如佛經說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他要實踐菩薩的這種利他的精神。
舍利弗發了這個大願,感動了天神。天神是有他心通的,於是他盤算一番,暗中道:「好!舍利弗要做菩薩,我得去試一試他。」
於是這天人就從天上下來,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孝子,在路旁嚎啕大哭。
舍利弗看見他哭得這麼傷心,不禁生起了悲憫心,說:「年輕人,你為什麼這樣悲傷呢?我是個修學菩薩道的人,你有什麼困難,不妨跟我說,我一定盡力幫助你。」
「不必說了,你沒有辦法做到的!」孝子說道。
「你不妨講一講嘛!我能夠做得到的,一定幫你的忙。」
這年輕人聽到舍利弗說得如此誠懇,心中又是一陣抽痛,最後才說:「唉!我媽媽得了絕症,看過了醫生,但這醫生問的藥方好奇怪,什麼藥引子他不好放,卻說需要人的眼睛,而且又是修行人的眼睛,我想:誰不愛惜自己的眼睛?誰願意施捨給我呢?這件事怎麼辦得到呢?我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媽媽死掉,怎不叫我感到傷心痛苦呢?」
說著,舍利弗下了決心,馬上把自己的左眼挖下,送上去說:「年輕的朋友,這眼睛給你,帶回去給你母親治病吧!」
「別急啊!我話還沒有講清楚哩!醫生說我媽媽需要的是右眼,不是左邊的那一隻,你搞錯了!」
啊!聽了這話,舍利弗的心頓時冷了半截,但隨著念頭一轉,我既然發了菩薩心,要行菩薩道,好吧!救人救到底,索性把右邊的眼睛再挖下來給他。
為了要做菩薩,舍利弗就忍痛再犧牲右眼,送給年輕人,自己卻成為瞎子。
這年輕人接過眼睛,馬上用鼻子嗅了一嗅,說:「哎呀!這眼睛怎麼腥味這樣重呀!」
又說道:「人家說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很香的,我聞到你的眼睛,真是腥得要命,我媽媽怎麼可以吃呢?」
於是,他把眼睛往地上一摔,按著又用腳把它踩碎。
舍利弗雖然已經是個瞎子,看不到他的動作,卻可以聽得到他的舉動,心也被他踏碎了,非常感嘆地說:「眾生真是難度啊!要做菩薩,可沒有那麼簡單,我的兩隻眼睛都施捨丁,他居然還嫌棄,說是腥味重。啊!我不當菩薩了,還是做小乘人,自己了生脫死算啦!」
這時候,天人現出原形,說:「啊!舍利弗尊者,你真是太偉大了!你真正是為了救眾生啊。你有這一份慈悲心,佛菩薩和龍天護法,會保佑你的,你的眼睛一定可以復明。」
就這樣,舍利弗的雙眼頓時就復明了,又繼續地發大心,行菩薩道。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有著「智慧第一」的美譽,因為舍利弗在理解佛法教義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在教導解脫道的能力上,僅次於佛陀。雖然在佛教經典中並沒有關於舍利弗的完整傳記,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分散在各經典和論與中,所提到的有關舍利弗的種種事蹟,而對舍利弗有所了解。因為舍利弗的生活與佛陀及教團的生活密切關聯,他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此外,在許多場合裡,舍利弗就是扮演著領導的角色,他是位能循循善誘的教師和優良的楷範,也是位仁慈與體貼他人的朋友,是僧團的守護者,更是佛陀教誨的忠實保存者,這些特性為他贏得「佛法護衛」(Dhamma-Senapati)的頭銜。
舍利弗,有著深選的智慧與高貴的本性,是佛陀的真實弟子。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当佛陀讲解佛法时,舍利弗都随侍在佛陀的身边。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罗。他母亲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罗是儿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罗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原来信奉别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阵子之后,他忽然觉得茫然无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义。正在傍徨苦闷的时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说示比丘,阿说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非常惊奇,并向阿说示比丘请法。
舍利弗从阿说示的口中,听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心中对宇宙人生积聚的疑云,也一扫而空,并且和阿说示比丘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又把阿说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转述给好朋友目犍连,不单是讲话的舍利弗自己边说边感动,就连听话的目犍连,都不禁感动得涔然泪下!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们觉得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师。
《阿含经》中说:「智慧无穷,诀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舍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美誉。
《大智度论》则是把舍利弗比拟成「世世心坚不可动」的一条毒蛇。据佛陀说,以前有一个国王被毒蛇咬到了,生命垂危,四处求医诊治。医生认为要想解毒,只有让这条毒蛇亲自为国王的伤口吸毒,于是在地上设了一个火盆,里头烧着熊熊烈火,然后把这条蛇捉来,叫牠吸吭国王的伤口,否则就把牠投入火中烧成灰烬。不过毒蛇坚决不肯吸吮伤口,宁愿跳入火中烧死。舍利弗对于自己认定的事绝不反悔,哪怕烈火焚身也丝毫不动摇心志,的确是个意志坚定的人。
关于舍利弗,在经典上还有一则很有名的故事:
舍利弗,本来是一位小乘的阿罗汉,后来,他认为小乘属于自利,发出离心,只求自己了生脱死;而行菩萨道,救人救世,可以解除别人的痛苦。因此他发了大心,要修学菩萨行,利益众生,如果众生有什么苦难和需求,他一定要满足人家的要求。正如佛经说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他要实践菩萨的这种利他的精神。
舍利弗发了这个大愿,感动了天神。天神是有他心通的,于是他盘算一番,暗中道:「好!舍利弗要做菩萨,我得去试一试他。」
于是这天人就从天上下来,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孝子,在路旁嚎啕大哭。
舍利弗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不禁生起了悲悯心,说:「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呢?我是个修学菩萨道的人,你有什么困难,不妨跟我说,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不必说了,你没有办法做到的!」孝子说道。
「你不妨讲一讲嘛!我能够做得到的,一定帮你的忙。」
这年轻人听到舍利弗说得如此诚恳,心中又是一阵抽痛,最后才说:「唉!我妈妈得了绝症,看过了医生,但这医生问的药方好奇怪,什么药引子他不好放,却说需要人的眼睛,而且又是修行人的眼睛,我想:谁不爱惜自己的眼睛?谁愿意施舍给我呢?这件事怎么办得到呢?我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妈妈死掉,怎不叫我感到伤心痛苦呢?」
「你可以想办法啊!这件事情虽然很困难,但是世尊说讲过:『我们要成佛,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要能够舍弃我们的头目髓脑。』你既然需要一只眼睛,我就布施给你吧!」
说着,舍利弗下了决心,马上把自己的左眼挖下,送上去说:「年轻的朋友,这眼睛给你,带回去给你母亲治病吧!」
「别急啊!我话还没有讲清楚哩!医生说我妈妈需要的是右眼,不是左边的那一只,你搞错了!」
啊!听了这话,舍利弗的心顿时冷了半截,但随着念头一转,我既然发了菩萨心,要行菩萨道,好吧!救人救到底,索性把右边的眼睛再挖下来给他。
为了要做菩萨,舍利弗就忍痛再牺牲右眼,送给年轻人,自己却成为瞎子。
这年轻人接过眼睛,马上用鼻子嗅了一嗅,说:「哎呀!这眼睛怎么腥味这样重呀!」
又说道:「人家说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很香的,我闻到你的眼睛,真是腥得要命,我妈妈怎么可以吃呢?」
于是,他把眼睛往地上一摔,按着又用脚把它踩碎。
舍利弗虽然已经是个瞎子,看不到他的动作,却可以听得到他的举动,心也被他踏碎了,非常感叹地说:「众生真是难度啊!要做菩萨,可没有那么简单,我的两只眼睛都施舍丁,他居然还嫌弃,说是腥味重。啊!我不当菩萨了,还是做小乘人,自己了生脱死算啦!」
这时候,天人现出原形,说:「啊!舍利弗尊者,你真是太伟大了!你真正是为了救众生啊。你有这一份慈悲心,佛菩萨和龙天护法,会保佑你的,你的眼睛一定可以复明。」
就这样,舍利弗的双眼顿时就复明了,又继续地发大心,行菩萨道。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有着「智慧第一」的美誉,因为舍利弗在理解佛法教义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在教导解脱道的能力上,仅次于佛陀。虽然在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关于舍利弗的完整传记,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分散在各经典和论与中,所提到的有关舍利弗的种种事迹,而对舍利弗有所了解。因为舍利弗的生活与佛陀及教团的生活密切关联,他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此外,在许多场合里,舍利弗就是扮演着领导的角色,他是位能循循善诱的教师和优良的楷范,也是位仁慈与体贴他人的朋友,是僧团的守护者,更是佛陀教诲的忠实保存者,这些特性为他赢得「佛法护卫」(Dhamma-Senapati)的头衔。
舍利弗,有着深选的智慧与高贵的本性,是佛陀的真实弟子。
- 上一篇:三圣同山(丰干、寒山、拾得)
- 下一篇:黄元申出家后的生活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