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德的传说
清朝末年,淇县石佛寺出了个有名的人物,人称“夏老德”。方圆几百里赫赫有名,可是真要说清这人叫啥名儿,谁也说不清。
夏老德祖居淇县夏庄,传到夏老德这辈儿才迁往高村乡石佛寺村。如今石佛寺姓夏的,都是夏老德的后代。他有不少故事在淇县群众中广为流传。
学艺
夏老德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全靠种菜、卖菜维持生活。种菜少不了浇园,过去没有水泵,全靠拧小辘轳儿。夏老德有一身好力气,一口气绞它几百倒罐①面不改色,气不发喘。他家井台边栽了棵小榆树,他把膏小辘轳儿用的油瓶,挂到榆树柯杈上;见天浇园,见天膏辘轳儿。夏老德往井台上一站,一伸手把小榆树扒过来,膏罢再把油瓶挂上去。开始栽的时候小榆树只有大拇指头那么粗,他一伸手就把小榆树扒过来啦,不费一点力气;小榆树一天一天长大啦,他的力气也不知不觉天天长。几年以后,小榆树儿长成了大榆树,有大梁那么粗啦,他还是一伸手,不费一点儿力气,就把大榆树扒弯了。
有一天,夏老德正在园里浇水,打算把小辘轳儿膏膏,他一伸手把大榆树给扒弯了,把油瓶取下来。谁知道正好叫一个过路的老和尚瞧见了,他看这年轻人身手不凡,愿意收他为徒。开始夏老德并不愿去,后来经老和尚再三劝说,就跟人家进了山。
夏老德进山以后,老师啥也不教他,见天叫他坐在庙门口石头板儿上拍石头,俩手一递一下拍。眼睁睁儿哩瞧着几十个小和尚在庙门外习练施枪弄棒,就是不叫他沾边儿。刚开始还可以,他意为这也许是学艺的规矩,后来他才知道,别人都没吃过这个“隔另菜儿”②。一连拍了几个月,他真有点受不了啦。他心里有气没头儿出,就跟青石板生气。这一天,夏老德一急,一巴掌下去把一块大石板拍了几半儿。这时候早有人跑到后院告诉了师父。老和尚高兴地哈哈大笑:“就是要哩这个!”老师见夏老德的功夫已经练到了火候,这才教他棍棒刀枪、轻功、软功……夏老德才智过人,学练各种功法,老师点到就会;别人几年练不成的功夫,夏老德不到一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临下山之前,老师只交待了两句话:第一不要做官。第二不要欺压百姓。夏老德牢记师训,终生不忘。下山以后,朝里多次有人请他做官,他都不干。
讨债
夏老德学了满身武艺,甘当平头儿老百姓。他刚回到石佛寺,一时找不到合适活儿干。据说,当时淇县一带盛产棉纸。这是用棉花、烂套制作的一种极薄的纸,专供刚刚入学的小孩写字用的。这种纸在山东济南府一带很吃香,所以当时不少淇县人跑到山东卖棉纸。夏老德借了俩钱儿,也弄了一车儿,打算跟人家到山东跑一趟。
这一天,夏老德起了个五更,推了一车儿棉纸,跟十来个淇县老乡,下山东啦。一直走了好几天,这天傍黑儿,来到济南府西关外,离城里还有四、五里地,天就黑了,几个人都累得够呛,就住进一家店里。店主非常热情,一听那话儿就叫你心里热乎乎哩。他说:“卖棉纸的老客儿进了咱店,就跟到自己家一样!啥事都甭管啦,吃的信的俺全包啦,有啥事儿,您说句话!棉纸也不用管啦,替您收啦,到时候儿一算帐,情回家啦!”果然不错,吃哩住哩招待得真好,大家都说从来还没有住过这么得劲的地方,下回来,咱还住这儿!
第二天吃罢早饭,几个人都准备走。店家哈哈一笑,说:“慌啥咧,多少年不来济南府,转转看看开开眼界么,还怕俺这小店管不起饭?”几个人一听,觉得也是,多少年没来过济南府,转游转游再回也不迟。几个人一商量,就进城啦。济南府可真大呀,朝好几个淇县城。大街上推车哩,担担儿哩,耍猴哩,卖饭哩,应有尽有。夏老德瞧得眼花缭乱,几个人也走散啦。这时候正好又碰上淇县俩老乡,原来他们并不认面儿,那咋认出是老乡哩?淇县老乡都打扮得土里土气,到了山东济南府,一眼都能认出来。俗话说,‘人不亲行亲’,卖棉纸的老乡到外省见了面,真比在家亲哥儿弟兄还亲。俩老乡拉住夏老德,问他们住哪儿啦?他说住西关外啥啥店里啦。俩老乡一愣,说:“哎呀,您咋住那儿啦呀,那是个黑店呀!您把纸给他,甭打算要回个钱。吃的喝的招待的倒是不赖,到时候算盘一响,除除他的,没你的啦。淇县不少老乡都叫他坑苦啦!”
夏老德说:“他就不给人家说一点理啦!”
“这时候儿哪有个理呀!他就仗凭他那五个儿子上哩,几个孩子都是好手,方圆多少哩没人敢惹,听说府官儿也让他三分。”
“那他这个头就没人剃啦?”
- 上一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
- 下一篇:雷锋的故事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