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名人轶事 >

气体化学之父——普里斯特里

  “他虽然不能说是十八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但是如果让我推荐十八世纪在知识能力上的典型人物的话,再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的人了。他的才华,热情,旺盛的精力,对人类的爱,对自然界、对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以及对一切事物的关心;他在科学、神学、哲学和政治学上的地位,与法国革命的特殊关系,他在遭受的苦难中的动人经历等等,使普里斯特里堪称十八世纪的英雄人物!”
  ——F·哈里逊(19世纪英国哲学家)
  少年时代
  约瑟夫·普里斯特里,1733年3月24日生于约克郡利兹市西南约10公里远的菲尔海德。在四男二女的六兄妹中,他是长子,父亲是织布工。他六岁时母亲死去,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九岁时被寄养在伯父家。不久,伯父死去,伯母没有孩子,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普里斯特里的伯母很富裕,附近的非国教徒常常在她家里集会。
  所谓非国教徒,就是不信奉国王为教皇,而拒绝加入国教的其他基督教徒的总称。根据当时的宣誓条例(国家官吏就任时,必须宣誓信奉国教和对国王忠诚的法令,于1672年至1828年间实行),非国教徒不能当官吏,而且公民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说来,国教派是王党,而非国教派是民权党。当时的约克郡是非国教派民权党的地盘,所以普里斯特里一家和伯母都是非国教徒。与波义耳时代一样,十八世纪,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宗教因素仍占着很大比重。普里斯特里在虔诚的双亲和伯母的影响下,自幼就抱着强烈的宗教信仰
  普里斯特里自幼好学,在附近学校学了拉丁文和希腊文,跟私人教授学了希伯来文。但因体弱,直到19岁还在家里东学西学地自修。他最初想作一个贸易商,因而自学了法语和德语。以后恢复了健康,才想按原来的志愿当牧师。他在1752年9月进了达文特里学院。因为非国教徒不准上大学,为了解决这些子弟的出路,设有几所高等学校,该校就是其中一所著名学校。
  普里斯特里在这所学院读书的三年期间,在神学观点上走向当时的异端。毕业前成了阿利乌斯派的信徒,又受到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万事都是上帝的善意赋与,甚至把不幸和灾难,也当作神灵的恩赐。他终生坚持这一信念,晚年陷入任何灾难和逆境,都未曾失掉内心的平静。他生来口吃,对于牧师这种宣讲教义的职业,是不利的条件,但他也自认这是天主的善意。
  普里斯特里博士
  普里斯特里22岁时从达文特里学院毕业,后来赴萨福克郡尼达姆镇就任副牧师职。他在那里热心工作了三年,但由于他的异端教义和口吃而不受欢迎,薪俸少,他的伯母也因反对侄子的异端,断绝了对他的经济帮助,生活很贫困。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于1758年转到契耶夏郡南特维奇镇的小教堂任牧师职。在那里业余办了私塾,教了30多名儿童,夜间还担任家庭教师,经济上开始充裕起来,但这也耽误了他的自学。他在繁忙中常挤出时间访问他的学生威廉·维尔金逊家,这似乎是因为威廉的姐姐梅丽的原故。
  1761年,他被招聘为惠灵顿学院的语言学教师。学校位于曼彻斯特与利物浦之间,是为非国教徒子弟设的著名学校之一。他除了教语言学之外,还开了许多门课。在职六年期间,写了《英语语法》(1761年)、辩论术、论教育、论历史、论政治等书。
  1762年6月与梅丽·维尔金逊结婚。普里斯特里在晚年写的《回忆录》中追述说:“我们的结合是极为适合而幸福的”。
  普里斯特里自从在南特维奇任牧师时就编写了传记图表,在任学院教师时出版。这是在60厘米宽90厘米长的一张纸上,将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1760年的约3000年间的历史人物2000多人,用一条横线表示的图表。它作为辅助教材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很受欢迎,因而多次再版发行。他的同事和朋友们认为这张图表对教育事业有所贡献,因而多方替他争取学位,他们联名向爱丁堡写了推荐书。1764年12月4日,他获得了这所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从此,人们称他为普里斯特里博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