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在母亲患痴呆症的日子里
因为忙,过去冯巩陪母亲刘益素的时间很少,令老母亲心生忧怨。一天,正兴致勃勃为冯巩做酱菜的老妈突发脑栓塞,生命垂危……
母亲猝然昏迷,深深刺激了冯巩,他在母亲的病床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在母亲昏迷的4天4夜里,冯巩衣不解带地守在病床边。从昏迷中醒来的刘益素说话含糊不清,走路摇摇晃晃。
几天后的早上,冯巩去医院给母亲送早餐,母亲用陌生的眼光看着他,怔怔地说:“你是谁,要干什么?”还没等冯巩反应过来,她就将饭盒劈头盖脸地砸在了冯巩的脸上。滚烫的小米粥烫得冯巩龇牙咧嘴,冯巩的心也沉到了谷底:母亲这是怎么了?
医生说:“你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这种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半小时以后,护士来输液,老人一见,害怕地躲到了冯巩的身后。冯巩像哄孩子一样,让母亲躺到病床上。护士刚把针插进老人的手背,老人竟一拳打在护士脸上,并一把扯掉针头,披头散发就要往外冲……
鉴于住院治疗也没什么明显疗效,冯巩与哥哥姐姐商量后,将母亲送回了大姐家。谁想刘益素不仅将女儿家的电视、手机、茶杯等摔得一片狼藉,而且谁要靠近她,她就打谁。冯巩的哥哥姐姐也都步入老年,实在经不起折腾,跟冯巩商量:“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被拖垮的,要不咱们把母亲送精神病院吧?”
冯巩心痛如割,他认真地说:“这些年你们已经为母亲尽孝了,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把母亲接到北京去。你们放心,我比你们岁数小,经得起折腾。”
冯巩下定决心:决不能让母亲这样下去,必须要让她恢复思维和意识,提高她晚年的生活质量!他赶赴东直门医院,忧心忡忡地向国际老年性痴呆学会常务理事、著名神经内科专家田金洲教授讲述了母亲的病情。田教授告诉他:“其实老年痴呆症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治愈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但要治愈这种病,除了科学的用药,亲情陪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冯巩和妻子艾慧基本停止了工作,全心全意地在家里护理母亲。为了唤回母亲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冯巩特意买回了智力拼图。夫妻俩和母亲一起坐在地板上,每拼成一个动物图形,就耐心地跟母亲讲:“妈,这是大象,你在公园里见过的,还有印象吗?”“妈,这是小白兔,你以前还给你孙子诚诚买过一个小白兔储蓄罐呢……”渐渐地,刘益素自己也能完成一些简单拼图。每完成一个,冯巩就会奖励她一颗樱桃,这时,老人就高兴得像个孩子。
医生曾告诉冯巩,如果找到最能刺激母亲记忆的兴奋点,就能加快老人的康复进程。冯巩和艾慧努力挖掘、分析母亲对什么最感兴趣,最后一致认为,几十年来母亲最关注的就是冯巩的相声,许多经典段子她都能倒背如流。可是,上世纪80年代受条件限制,冯巩说过的许多相声只有声音资料而没有图像资料,如果能再现自己当年说相声的情景,无疑会最大限度地唤回母亲的记忆。
2009年6月,冯巩拿出30万元,找来当年的搭档刘伟,将自己早年的经典相声《八戒贬悟空》、《灭鼠轶事》和《拍卖》等都拍成了音配像相声。
当冯巩夫妇把这些录像带拿给刘益素看时,老人脸上竟然有了笑容,并开始对冯巩的装扮和表演品头论足,不时还会冒出一句经典台词。
2010年10月12日,冯巩夫妇从医院给母亲拿药回来,走到阳台上,竟然看见晾衣竿上挂满了他和艾慧的衣服。这时,就见刘益素乐呵呵地从屋里走出来:“儿子,你们太忙了,我替你们把衣服洗了。”母亲竟然能替自己洗衣服了!冯巩愣愣地看着老人,好一会儿,他突然蹲在了地上,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
鉴于冯巩的感人孝行,2011年5月,中国广播艺术团授予冯巩“道德模范·最佳孝星”的荣誉称号。
(摘自2012年3月5日《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母亲猝然昏迷,深深刺激了冯巩,他在母亲的病床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在母亲昏迷的4天4夜里,冯巩衣不解带地守在病床边。从昏迷中醒来的刘益素说话含糊不清,走路摇摇晃晃。
几天后的早上,冯巩去医院给母亲送早餐,母亲用陌生的眼光看着他,怔怔地说:“你是谁,要干什么?”还没等冯巩反应过来,她就将饭盒劈头盖脸地砸在了冯巩的脸上。滚烫的小米粥烫得冯巩龇牙咧嘴,冯巩的心也沉到了谷底:母亲这是怎么了?
医生说:“你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这种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半小时以后,护士来输液,老人一见,害怕地躲到了冯巩的身后。冯巩像哄孩子一样,让母亲躺到病床上。护士刚把针插进老人的手背,老人竟一拳打在护士脸上,并一把扯掉针头,披头散发就要往外冲……
鉴于住院治疗也没什么明显疗效,冯巩与哥哥姐姐商量后,将母亲送回了大姐家。谁想刘益素不仅将女儿家的电视、手机、茶杯等摔得一片狼藉,而且谁要靠近她,她就打谁。冯巩的哥哥姐姐也都步入老年,实在经不起折腾,跟冯巩商量:“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被拖垮的,要不咱们把母亲送精神病院吧?”
冯巩心痛如割,他认真地说:“这些年你们已经为母亲尽孝了,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把母亲接到北京去。你们放心,我比你们岁数小,经得起折腾。”
冯巩下定决心:决不能让母亲这样下去,必须要让她恢复思维和意识,提高她晚年的生活质量!他赶赴东直门医院,忧心忡忡地向国际老年性痴呆学会常务理事、著名神经内科专家田金洲教授讲述了母亲的病情。田教授告诉他:“其实老年痴呆症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治愈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但要治愈这种病,除了科学的用药,亲情陪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冯巩和妻子艾慧基本停止了工作,全心全意地在家里护理母亲。为了唤回母亲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冯巩特意买回了智力拼图。夫妻俩和母亲一起坐在地板上,每拼成一个动物图形,就耐心地跟母亲讲:“妈,这是大象,你在公园里见过的,还有印象吗?”“妈,这是小白兔,你以前还给你孙子诚诚买过一个小白兔储蓄罐呢……”渐渐地,刘益素自己也能完成一些简单拼图。每完成一个,冯巩就会奖励她一颗樱桃,这时,老人就高兴得像个孩子。
医生曾告诉冯巩,如果找到最能刺激母亲记忆的兴奋点,就能加快老人的康复进程。冯巩和艾慧努力挖掘、分析母亲对什么最感兴趣,最后一致认为,几十年来母亲最关注的就是冯巩的相声,许多经典段子她都能倒背如流。可是,上世纪80年代受条件限制,冯巩说过的许多相声只有声音资料而没有图像资料,如果能再现自己当年说相声的情景,无疑会最大限度地唤回母亲的记忆。
2009年6月,冯巩拿出30万元,找来当年的搭档刘伟,将自己早年的经典相声《八戒贬悟空》、《灭鼠轶事》和《拍卖》等都拍成了音配像相声。
当冯巩夫妇把这些录像带拿给刘益素看时,老人脸上竟然有了笑容,并开始对冯巩的装扮和表演品头论足,不时还会冒出一句经典台词。
2010年10月12日,冯巩夫妇从医院给母亲拿药回来,走到阳台上,竟然看见晾衣竿上挂满了他和艾慧的衣服。这时,就见刘益素乐呵呵地从屋里走出来:“儿子,你们太忙了,我替你们把衣服洗了。”母亲竟然能替自己洗衣服了!冯巩愣愣地看着老人,好一会儿,他突然蹲在了地上,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
鉴于冯巩的感人孝行,2011年5月,中国广播艺术团授予冯巩“道德模范·最佳孝星”的荣誉称号。
(摘自2012年3月5日《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上一篇:林青霞:大师的开示 【南方周末】
- 下一篇:季羡林亲历的鬼魂附体事件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