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撑起全家的“父亲”

  编者按:

  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的子女或是出国留学,或是去外省工作发展,最终留下老两口独守“空巢”,成为“空巢老人”。

  为了更好地关爱空巢老人,关注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本报特别联合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苏州分行、团市委·志愿者指导中心,启动“空巢·有爱”大型公益活动。活动中,我们采访了一些特别有故事的空巢老人,向你讲述他们的岁月故事。另外,我们也想通过本报96466新闻热线,征集更多空巢老人的岁月故事,以及晒一晒空巢老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寻求更为广泛的关注、关爱,圆老人一个梦,让更多的空巢老人“空巢不寂寞”。

  大家印象中的空巢老人,多半是子女长大离开后,独守空巢的父母。然而,今天的这位空巢老人情况有些特殊:作为一名“父亲”,他跑遍全国,打工做生意抚养4个“子女”长大成家;而作为一位大哥,他独自一人至今未婚———这位空巢老人就是王永泉。

  父亲卧床 全家七口生活艰难

  日前,记者来到园区唯亭镇古娄一村,见到了今年62岁的王老伯。由于一个月前因为面部神经疼痛才开过刀,王老伯说话不是很便利,但在老邻居王阿姨的帮忙补充下,他还是缓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的过去。

  三十多年前,年轻的王永泉还住在农村。当时,家里除了六亩薄田,只有一栋三十平米左右的平房,屋子里挤着一家七口人。由于父亲得了肺病常年卧床,5个子女中排行老大的王永泉从小帮着家里干活,特别是农忙时,1米78的王永泉作为家中最强壮的劳动力,一直帮着母亲支撑着家庭

  由于要为父亲买药治病,当时一家人生活得很艰难,按王阿姨的形容,王老伯一家用“吃了上顿没下顿”来形容毫不夸张。

  四处打工 挑起大梁抚养全家

  过了几年,父亲去世了,28岁的王永泉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农村,28岁还没有结婚的他也算是“大龄青年”了,但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他没有着急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当时我想,我自己年纪已经偏大了,再晚点结婚也没什么。但看看我身后正在逐渐长大的弟弟妹妹,我不能让他们再像我这样。”

  想要养活六口人,还要让他们分别成家,窝在家里种地远远不够,王永泉因此想到了外出打工做生意,“我当时真的没办法了,就想着出去试试看吧。所以向亲戚们借了点钱,独自一人出发了。”王永泉的第一站是上海,然后去了东北,接下来是浙江、沈阳,后来又去了新疆。那些年,他除了农忙时节,其他时间都在外地打工做生意。十几年的奋斗,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不但弟弟妹妹一个个顺利长大成家,他还为最小的弟弟造了一栋房子。

  住院开刀 弟弟妹妹悉心照料

  回首在外这些年,不要说没有恋爱结婚的功夫,跑遍全国的他甚至没有想到给自己拍一张照片,“其实那几年也有人找到我,但是我拒绝了,一来我天天在外跑没有空,二来结婚要很多钱,我赚的钱要为弟弟妹妹们准备着。”

  等把弟弟妹妹一个个送出巢,王老伯总算可以“金盆洗手”回到家乡,而此时依旧单身的他已经是“奔五”的人了。就这样,王老伯开始了“空巢生活”。不过王老伯的生活并不算寂寞,他每天上午烧菜做饭,弟弟妹妹也时常上门探望。

  前些日子,王老伯面部疼的厉害,同时半边手脚感到不太灵便。弟弟妹妹们发现后,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在医院住院开刀期间,王老伯需要人照顾,大家就轮流值班陪伴。现在,王老伯在家休养,弟弟妹妹们还每周买药煲汤看望他。

  谈起未来,王老伯并没有想太多,“我现在就是想专心把病养好,能像往年一样全家一起过年就好了。”

  晚报记者 张致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