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杵
金刚杵
某年,释尊率领一大群弟子在灵鹫山教化众生。..阿世王看见那位鼎鼎大名的金刚手菩萨,常常右手持金刚杵,伴随在佛身边。他对金刚杵的重量,突然起了疑心!「金刚手拿的金刚杵,到底有多重呢?金刚手力大无穷,那只杵拿在手上好像很轻的样子。」
金刚手菩萨明白阿世王的疑念,开口说话∶
「阿世王,你好像对我手上这苹杵的重量起了疑问,其实,远苹杵是很奥妙的,不重不轻,轻重全由拿的人的心来决定,而没有固定重量。」
阿世王发现金刚手菩萨的眼力非凡,竟能看穿自己的心事,不禁吃上一惊,同时听见杵的重量变化,系由持杵人的心来决定,也惊异得目瞪口呆。
「菩萨,为什麽这苹杵竟如此奥妙呢?」
「因为那不是普通的杵。有些人趾高气扬地表示,自己的力大,或说颇有神通,而想高举这苹杵的话,这苹杵为了惩罚他的高傲心,会使他难动分毫。反之,有些人正直谦虚,就能轻易地高举这只杵了,可见这是何等奥妙的杵啊!」
菩萨一面说话,一面拿著金刚杵往地面撞击,同时运用神通力,转动了整个世界。
「怎麽样?我现在把金刚杵放下,你不妨举起来试一试。」菩萨说。阿世王听到对方出言挑战,自己生性不服输,当然不甘示弱,而且对自己的力气也颇有信心,他暗自寻思,「想在菩萨面前一展自己的力气,无论那只杵如何奥妙,我一定要提动它。」
於是,阿世王使尽全力,握著金刚出,想要移动它,虽然它几乎用尽了全力金刚杵好像生根似地,却丝毫不动。一向自负顽强的大王,面对这种奇妙的事实,不禁对神通力量的奥妙惊讶。他怀著尊重的心,为了解除疑念,就走到佛前,和掌问讯∶
「世尊,当年我率军作战时,曾披铁甲,骑巨象,纵驰战场,对自己得力气颇具信心。如今用了全身力气,想要一动这根小杵,竟不能动它分毫,这是什麽道理呢?」
「大王,这只金刚杵很重。你的力气实在无法移动它,因为提拿不动,你才会悲观。」
佛回答得很乾脆,顿使阿世王像一条断网似地,立刻垂头丧气。接著他对旁边的帝释天王说∶
「尸迦(帝释天出生人间时的名字)有三十三天之王的美称,何妨也动动这只杵如何?」
号称三十三天之王的帝释天,威风十足,勇不可当,又有神通力,在阿世王的劝诱下,跃跃欲试要拿起金刚杵,怀著高傲。心暗想∶「总得胜过你的威势」,只见他迅速手持金刚杵猛摇。不料,仍是丝毫不动,帝释天忍不住大吃一惊。
「世尊,您知道当年我跟阿修罗王作战时,曾经右手拿起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那辆大车,好像风车般地空中回转,我有这样大的力气,现在竟然拿不动这苹杆,莫非您运用广大的神通,暗中制止我吗?否则,凭我的力气不可能拿不动它。」
「尸迦,你说我使用神通力制止,事实上绝无此事。问题是金刚杵太重,你的力气不够。并没有什麽奥妙可言,你知道须弥山有多重吗?」
「我知道须弥山之重举世无匹。」
「尸迦,这根金刚杵用钢铁打造而成的,重量远比须弥山为重。金刚手菩萨轻易地拿著这根重杵,可把铁围山等诸大山峰,打成粉碎,就可知金刚手有多大力气了。」
释尊把金刚手菩萨力大无穷的故事说明一番,帝释天王听了更加吃惊。目犍连尊者站在旁边也听见,并也看到刚才的事实,帝释要求他∶
「目犍连尊者,你在世尊的弟子里,一向以神通第一闻名,何不运用你的神通试试我们难动分毫的金刚杵呢?」
目犍连心想∶在众目睽睽之下,倘若无法移动这只杵,必会遭到长辈、同参和晚辈们的讥笑。这是关系自己声望的一件大事。目犍连认为此举必须成功,他一面准备周详地运用神通力;一面慢慢从大众中走到金刚杵前,伸手拿取。目犍连能不能用神通力拿起金刚杵呢?大家非常有兴趣,无不争相靠拢欲开眼界。这时候,四周一片寂静。当目腱连的右手一触及重杵,天地马上震动,海水汹涌。而大家张大眼睛,手冒冷汗,惊讶地望著金刚杵是否动摇?目犍连满身大汗握著杵,竟也未动分毫。参观的人大失所望。事实上,自信心深受打击且绝望的,莫过於目犍连本人。为了治疗内心的创伤,目犍连走到佛面前问∶
「世尊,不肖弟子向以神通第一自许,大家也常常赞赏我的神通力。我能把大海之水放进手掌上;转动世界,就像用手指转动铜板钱币般轻松,我也能制止空中的日月运行,遮挡其光芒,也能把须弥山丢进梵天世界,而且降伏难陀,和鸟波难陀两大龙王。我枉有这样的神通,竟然不能移动一苹小金刚杵,到底为什麽呢?难道是我的神通力哀退了吗?」
「不是,你的神通力并没有减少。不过,由於菩萨的威力。及其加持的力量使然,才使菩萨以下的任何人,使出多少力气,也不能移动这只金刚杵。」
「金刚手菩萨力大无穷,竟将我们难动分毫的金刚杵任运自由地动摇,实在很难得。」
「目犍连,譬如把三千大千世界的须弥山,合并放进一个须弥山里,即使有人能够不费力地移动这座宽广的须弥山,也无法移动这根金刚杵。」
「那麽,金刚手菩萨,能轻易地举起金刚杵,可见他的力量是无法想像的,但却不知是天生的力量,抑或神通力呢?」
「目犍连,天生的力量,到底有限,而菩萨的神通力是无限的。倘若我在大众面前显示菩萨的神通力,众人及诸天人、声闻、缘觉都会惊讶自惭的。」
对於目犍连的质疑,佛陀就谈到菩萨的神奇力量。不料,大家都以不可思议的眼神,怀疑菩萨果真有这样伟大的力量吗?佛陀洞悉大家的心理,为了消却大家的疑云,於是对金刚手菩萨说∶
「你不妨转勤一下金刚杵,让大家开开眼界,以扫除大家的疑念。」
金刚手奉了佛命,慢慢走到杵前。接著,展示奥妙的神通力,先试试挥动三千大千世界,左手拿著无人能动分毫的金刚杵,轻易的从地上拿起,在空中挥舞,投上投下像风车似地呼呼不停。
众人目睹菩萨的演示,不禁异口同声赞叹∶「菩萨的神通力果然伟大,您怎麽获有这种神力呢?」一面朝金刚手菩萨礼拜,低头祈愿∶「的确不可思议,菩萨呵!我们难得一见片萨的伟大力量,也从此加重我们的尊敬心,请您大发慈悲,赐给我们雄厚的力量。」
阿世王不能动摇金刚杵,甚至连帝释天王,以及素称神通第一的目犍运也不能移动,只有金刚手菩萨轻易地提起、挥动、放下,阿世王看得目瞪口呆,暗暗称奇,忍不住起立问道∶
「世尊,菩萨究竟历经多少修行,才能修得如此神通呢?」
「大王,你问得很好。现在,我就为你和在场的诸位说明菩萨如何证得神通力?大家不妨平心静气地听。菩萨所以能得如此神通力,在於他曾修行十法。十法就是∶第一、即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肯舍弃终身正法。第二、对人虚怀若谷,绝不在尚未得悟者面前,夸耀自已的证悟。第三、怜悯许多弱小者,绝不毁损他们。第四、看到饥渴苦恼者,欣然给予最好的食物。第五、看到常常惶恐的人,立刻给予安乐。第六、看到病患呻吟的人,给予药物和医疗。第七、施惠穷人,拯救危难者。第八、看见佛塔、寺院及其佛像,发心打扫清洁、庄严佛像。第九、常用喜悦的言语、安慰世人。第十、看见身负重担、困顿疲劳者,立刻慷慨协助。十法的修行,言说容易,实践极难。一般人若能实践其中任何一法,实属难得。
由於金刚手菩萨能完全修行十法,才获得深奥的神通力。傲慢与自尊心强的人,大概可明白自己不能动摇金刚杵的原因吧!你们今後要努力修行十法,以成就伟大人格而证悟。」
释尊诚恳地奉劝大众。
《如来不可思议秘密大乘经第十六》
- 上一篇:快乐的故事
- 下一篇:第一辆马车(绕佛三匝 得佛授记)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