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第卅八回
离间
心肠柔软慈悲的妙音天女看劝不动恶夜叉,急忙飞去向帝释天王报告。
帝释天王说:「众生有苦因,要众生不受苦果是很难的。除了大觉圣者入无余涅槃,不再投生,恶业才会没有机会产生果报之外,还有谁逃得了恶报呢?唯一能帮的是在他们恶业未成熟以前给他们『法』,教他们累积有帮助的善业,增强他们对果报的承担力。如此而已。众生恶业要成熟,谁也挡不了啊!」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增加阿明的承担力呢?」
「啊!我想起了,以前我刚任天王时,兜率天有位菩萨曾送我一首诗词,叫做『超越离间』,也许对阿明有帮助。我现在传给你,你去传给阿明吧!」
于是妙音天女即刻背熟了「超越离间」,编了一首曲子,便来到阿明的梦里唱了起来。
恶夜叉看到此举又恼又怒,喝止无效,却也不能做什么。
超越离间
明空心 无人我 不怕魔离间
同体心 悲自己 不偏待亲或怨
放下我 只依法如实 中极当下缘
空悲圆 就不怕有离间或没离间
明空心 他不执 任何人
同体心 深广遍 不弃一众生
平等心 如大地平等 分辨各因缘
平常心 如如如实中极着每个缘
或有天 魔暗中拉颈毛
或占有他身心 制造毒打击
我超缘生幻相 虚忍中极 消那苦缘
空悲忍 法超越魔离间或业离间
明空心 他不能恨生灭
同体心 爱自己 总度着可度缘
智忍愿 把苦楚 转化成 菩提波罗蜜
正知念 恒中极 增升实力 度众缘
空悲圆 法如实 不怕魔离间
妙音天女一唱完,即刻从阿明梦中消失。
奈何这回阿明恶业正当浮现,心不太能理解这首歌的深义,不像往常善业成熟时,那么容易理解法。醒来时,这个梦的记忆也不深,只知道听了什么离间不离间的歌。
一般上众生恶业成熟时,身体的气脉会特别容易阻塞,特别容易生起苦受。不善的业,总会生起不好的业生色法。此时所谓的色法,也就是指色身。
阿明的身体开始会没理没由地感到难受,特别是在听黄大师说话的时候。因为身体难受的关系,他听法已不再怎么专注。对黄大师也不再怎么恭敬,总会不耐烦地打岔,最糟糕的是因为心难以相印,总会误解。而且在大师讲法讲到关键点时,阿明常会自己叫停,上厕所或什么的。
黄大师看在眼里,慈悲在心里,只想能给他多一点法,就多一点法。
为了保护阿明,黄大师开始定修行规则,要阿明严守。其中如:不许与人说话,不许离开山的这一面,不许太阳下山后离开茅舍,每天早晚要诵佛的护卫经,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一刹那,定时向大师作报告,时时刻刻观心,保持正念等等。
以前阿明很欢喜信受的修行指示,如今成了他的压力来源。他想到界外去闯一闯,想在夜晚到山顶上看看星空,想到镇上去给朋友打个电话,却都给黄师父阻止了。于是他开始不满师父了,开始怀疑大师有私心,要掌控他这个弟子。
很快的,一个小小的恶念就像火苗一样窜烧。他越来越会去看黄师父的过失,越来越对黄师父的法不以为然,总爱挑剔,与他刚来时的一片虔诚信受完全相反。
「阿明啊!要保护自己受法的功德啊!所谓受法的功德,其实就是指你的心的受法能力。受法的心要像一个空杯,杯口朝上,杯子干净,里头没有杂质,没有毒药,才能盛好东西。你越受法,越用心实践,就越能受法。一切善心善行都能帮到你受法,特别是无我的真心。那是以法受法,是更殊胜的。在这方面,以法供养师父比用物质供养,还要殊胜。」
阿明听在心里,不但不能好好受教,还觉得师父好像在影射说他心中有毒。于是,他开始盘算着如何找藉口离去。
(待续)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