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自爱经
佛说自爱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国王诣佛所,遥见精舍,下车却盖,解剑脱履,拱手直进,五体投地稽首足下,却长跪白:‘愿以来日,于四街道请佛及僧,施设微食!普令愚民知佛至尊,睹其仪式,传世为则。愿使众生远鬼妖蛊,悉奉五戒,以消国患!’
世尊曰:‘善哉!善哉!夫为国王宜有明导,率民以道请求来福。吾昔为王,亦奉诸佛、沙门、梵志,常行四等六度,勤以致佛巍巍无上!’
王曰:‘至真诚如佛教,夫不种核无缘获其果,吾受佛恩生世为人,去女即男六情完具,景福之会值佛处世,盛明法化在于吾国,积善难量,乞退严办。’
世尊曰:‘善哉!善哉!’
王即还宫,平治大道,高下齐平;广设帐幔,竖诸幢幡。自彼四衢至精舍门,挟道栏楯,罗灯如星,步有香炉,天乐众伎歌佛至尊之灵,咨嗟沙门清贞之德,散华杂宝,纷纷如雨,香汤洒地,却敷綩綖。王亲通夜手自为馔,身往奉迎,稽首于地。长跪曰:‘愿世尊垂大慈,现影则济众生!’
佛起著法服,与诸沙门俱之四衢,王及群臣翼从左右。佛至就座,夫人、太子皆稽首于地,攘衣跣□。行澡水已,手自斟酌。佛饭毕,稽首曰:‘今设微食,愿、天人、鬼、龙、蜎蜚、蚑行、蠕动之类,令世世逢佛、逢法、逢沙门众,去世秽臊,怀佛正真。’
佛言:‘善哉!王为民父母,润之以慈,导以大明,所愿必得!’
王曰:‘普地之民,当别之际,咸曰自爱,自爱之义其有要乎?’
世尊叹曰:‘善哉问也!夫人处世,心怀毒念,口施毒言,身行毒业,斯三事出于心、身、口,唱成其恶,以加众生。众生被毒即结怨恨,誓心欲报;或现世获,或身终后魂灵升天即下报之。人中、畜生、鬼神、太山,更相克贼,皆由宿命,非空生也。身三、口四、意三无恶,愚者恣之,不孝其亲,敬奉鬼妖,淫乱酒悖,就下贱之浊,以致危身灭族之祸。死入太山汤火之酷,长不获人身。去佛远正,不乐沙门之清戒,常与愚会;斯谓乐危亡之祸,不自爱者也!’
王曰:‘善!善!唯佛教诫,愿闻自爱其则云何?’
佛言:‘自爱之法,先三自归,以法养亲,慈爱人物,悲愍愚惑,见正喜进,平等普护安济众生;施斯四恩布施穷乏,众生无怨诸天祐育,众横不加,牢狱、利剑、诸毒消歇;亲安族兴,生无灾患,死得上天,常与明会,斯谓自爱者也!’王曰:‘善哉!唯佛教诫。’
‘诚高行贤者,清贞守真;秽利、邪乐不以染心;口四不言,三凶远身;危命全行,诸佛所珍;亲安族兴,终得上天;常得福会,斯谓自爱者也!’
王曰:‘善哉!唯佛教真。’
‘众毒横加,忍默不说;慈恻愍彼,终始济之;精进不怠,绍心三尊;外静内寂,殖念道根;深观圣趣,明化真言;孝亲济已,导众使然;常与福会,斯谓自爱者也!’
王曰:‘善哉!唯佛教真。’
观者无数,时有两商人,一人念曰:“佛身丈六,华色紫金,顶有肉髻,项有日光,巍巍难言。佛如帝王,沙门犹忠臣,佛陈明法,沙门诵宣。斯王明矣,知佛可尊!”佛知其念熟视之。其人心喜,喜如获宝。其一人念曰:“斯王愚惑,尔为国主将复何求!佛者若牛,弟子犹车,彼牛牵车,东西南北,佛亦犹然。子有何道屈意奉之乎!”佛知其有恶念,必获其殃,怆然愍之。其人心惧,若有所遭。二人俱去三十里,停宿沽酒饮之,共平属事,讼之纷纷。其善念者,四王遣善神护焉;毒心谤佛者,太山鬼令酒入肠,犹火烧身,出停路卧,即宛转落车辙中。晨有商人车五百乘,轹杀之焉,伴求而见,其然曰:“吾衰矣!”还国,见疑取物去为不义,遂轻身委财而逝,展转远迈,去舍卫数万里。
有一国,国王崩无太子,谶书云:“中土有微人,当王斯土。”群僚议曰:“国之无君,犹体之无首,难以久立也!故王有马常为王礼。若有任王者,马必屈膝!”佥曰:“大善!”即具严驾,以王印绶著车上,人马填路,观者莫不挥涕,商人亦出观。国太史曰:“彼有黄云之盖,斯者气也!”神马直进,屈膝舐商人足。群臣欣豫,香汤澡浴,拜为国王,佥然称臣。
王曰:“余本商人无德于民,不任天位也!”群僚曰:“天授有德,神马屈膝!”于是遂处王宫,听省国政,深惟曰:“余无微善何缘获此?必是佛恩使之然也!”晨在御座叹佛无上之圣,率诸群僚,向舍卫稽首曰:“贱人蒙世尊润获为人王,斯土传世不知有佛,流俗之书亦无记焉。愿以大明,开斯国人之聋盲!明日愿与应真众垂意顾斯一时三月!”
佛告阿难:“敕诸比丘!明日彼王请,皆当徐徐变化,现神尊德,令其国民咸共睹焉!”诸天闻佛至彼教化,相率导从,作乐歌德,宝帐幢幡,华下纷纷,光色耀人。佛及应真皆坐正殿,王案舍卫国王供养明法,身自斟酌,毕以小机于佛前坐,佛广说法。
王曰:“吾本微人,素无快德,何缘获斯?”佛告王曰:“昔彼王饭佛,王心念言:‘佛如国王,沙门犹臣下。’王种斯栽,今自获其果。彼一人云:‘佛若牛,弟子如车。’彼自种车轹之栽,今在太山为火车所轹,自获其果也,非王勇健所能致矣!为善福随,履恶祸追,响之应声善恶如音,非天、龙、鬼、神所为,非先灵所为,造之者心成身口矣!”’佛说偈曰: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
中心作恶,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世尊又告王曰:‘众恶之罪,最重有五:不孝、不忠、杀亲、杀君,家灭国乱,重罪一也。罗汉之行,得空、不愿、无想之定,与佛齐意拯济众生,而愚向之,重罪二也。佛者众罪已毕,景福会成,相好十力,法导众生,慈悲喜护心过慈母,而愚恶谤,重罪三也。清净沙门志清行高,怀抱经法助佛化愚,诸佛相绍继,众生得度,皆由众僧,佞谗交构,以致不调;僧不调,政法毁,民狂走;政法毁民狂走者三道兴,恼比丘僧,重罪四也。佛之尊庙,宝物水土,众生赤心以贡三尊,愚人或毁盗之,重罪五也。犯斯五者,其罪无请,谓之自杀身、自灭族、自投太山火矣!五罪之重,重于须弥,慎无犯焉!’
佛说经竟,王及群臣皆得须陀洹,受五戒为清信士。国民有作沙门者、守戒为清信士者,遂以五戒、十善为国政,诸天祐护国遂兴矣!诸天龙神王臣黎民,无不欢喜。
- 上一篇:佛说色欲障道、舍爱得道
- 下一篇:你知道吗?邪淫的恶果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