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报应故事
一、恶念变善念,哑巴会说话
此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有一个哑巴给一家财主打长工,到年终算账时,给哑巴的钱比别的长工少,哑巴觉得活不少干,凭什么给钱少,心里不平衡,要对财主报复。用什么办法报复呢?干脆把财主家柴火垛点着。
到了晚上,哑巴来到柴火垛刚要点,一想,我要把柴火垛点着,人家用什么做饭呢?不能点,那怎么报复呢?那我点喂牲口的草垛吧!于是爬到墙头上刚要点,又一想,我点了草,牲畜不就没吃的了吗?不能点。就在这时,哑巴一不小心从墙上掉下来,摔得“妈呀”一声,这声音被屋里的人听见了,就出来问:“谁?”哑巴说:“我,哑巴。”出来的人说:“哑巴也不会说话呀?”哑巴说:“我从墙上掉下来摔一下,就会说话了。”于是把哑巴叫到屋,哑巴把刚才的事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说了一遍,财主家人都很感动,感觉对不起哑巴,把少给的工钱都补足了。
此故事中哑巴由开始的恶念转变为善念,一念之差就带来了福报,如果真放了一把火,既损人又不利己,还将受到法律制裁,即使别人不知道,那么造下的恶业他也要偿还的,可是哑巴良知未泯,选择了善,福神就给哑巴安排善报,让哑巴当场就会说话了。听起来好像神话,但确是真实故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谁也摆脱不了,苍天有眼,神目如电,三尺头上有神灵啊!
二、不孝恶媳辱僧变牛
南宋时江西玉山县有处村庄名叫“七里店”,当地村民谢七的老婆对婆婆非常地不孝顺,每餐只给婆婆吃杂粮,而自己却吃白米饭。绍兴三十年(西元1160 年)七月七日,谢七和他老婆一起出去了,只留婆婆一人在家,有位云游僧人路过谢七家,向婆婆化缘要饭,婆婆笑着答道:“我自己都吃不饱,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施舍给您。”
僧人指着饭盆中的白米饭奇怪地问道:“敢问老婆婆,有这么多白米饭为何说自己吃不饱?”婆婆则回答:“这是媳妇她自己吃的,这些饭我做不了主,不敢施舍给您,否则媳妇回来,我必被她辱骂。”僧人听后依然请求把白米饭施舍一些给他,婆婆畏惧媳妇,始终不敢施舍。
过了一会儿,媳妇就回来了,僧人便向她请求布施,岂知她一听就破口大骂那僧人,不料僧人却继续哀求她施舍。那媳妇看僧人穿的袈裟不错,便说道:“脱尔身上袈裟来,乃可换。”僧人听后竟真的把袈裟脱下来递给了她,她接过袈裟便披在身上,以此嬉戏玩乐。此时僧人忽然一下便凭空消失不见了,同时袈裟也变成了牛皮裹在那媳妇的身上,牢不可脱,接着她身上就开始长出牛毛来,不一会儿就遍及全身,头部也渐渐开始变成牛头。
谢七一看老婆变成这样就赶快去岳父母家报信,等到他们赶到时,他们的女儿,这个不孝的媳妇,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头牛。众人知道此事后,明白这个和尚定是神人,不由得感叹不孝的可怕。
这个不孝之人之所以变成了牛,一是她不孝敬婆婆,二是她不敬重出家修炼的僧人,不仅不愿施舍还要拿他的袈裟来戏弄取乐,最后才落得如此下场。
三、利用佛法来赚钱,不敬神佛遭恶报
南北朝时的北齐境内,有个叫晏通的和尚,他俗家姓氏籍贯都无人知晓。他虽然出家为僧,然而却不是一个真正想修炼的人,他真正想的还是利用人们对佛教的信心来发财,他四处化缘劝人捐钱,告诉别人把钱都给他就是功德。后来,他又利用化来的钱铸了一个大铜佛像,像铸的还不错,他又教人供佛像,要人在佛像面前把钱捐出来作功德,其实他是把这些钱全部贪占为己有了。慢慢的人们都知道了他的真面目,来给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后来很久都一无所得,他就气的不得了,举起一根棍子照着佛像就要打,嘴里还骂骂咧咧的骂佛像没有给他带来钱财。
就在那一棍子就要打下去的时候,忽然有一个神人出现在晏通面前,神人身高足有两丈,披甲持戈,怒视着他说:“你这个无赖败类,怎能如此亵渎佛像呢?”神人随即便提着晏通的脖子,把他拎了起来,然后拿出铁杖来鞭打他,把他打的从头到脚遍体流血。晏通大声哀求呼叫神人饶恕他,声音大的屋子内外都听的到,左右赶过来观看的人们,无论僧俗见此情景,莫不畏惧护法神灵的愤怒。当晏通被打的遍体鳞伤之后,神人便将其掷于地上,并在众人的注视下消失隐去了。
晏通被神人打后,杖疮不仅不愈合,反而还溃烂了,溃烂之处皆大如桃杏,脓液流溢,全身红肿好像被火烧过一样。晏通就这样昼夜哀嚎,脓血四溢,过了百余日才死,而且他死时其房屋忽然地陷数尺。众人悟到地陷之象大概是象征着这个佛教败类已经下了地狱了吧!
四、应大猷救人积阴德的故事
浙江台州有一位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姓应名大猷,他羡慕山中的环境清静、远离尘嚣,是专心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恰巧城外山麓有一座精致的房屋,房主人因为屋中常常闹鬼,不敢住在里面,曾经租给好几位房客,都因屋中闹鬼而先后迁出。应大猷是一位正直的人,俗语说“心正不怕鬼”,所以他虽不是庸俗的无鬼论者,但因心地光明正大,毫不怕鬼,为了可在山中静心读书,他便征得屋主人的同意,住到人人不敢住的房屋中去。
当他入山后的第一天,晚上灯下读书,果然听到房屋周围有嘘利嘘利的鬼叫,如果换了其他的人,一定要吓得汗毛直竖,可是应大猷心地泰然,若无所闻,照样聚精会神地研读书本中的学问。后来不但习以为常地听到鬼叫,有时还听到鬼与鬼之间的讲话呢!
有一天,听到一个鬼说:“某村有一妇人,她的丈夫在远地作客,久年不归,杳无音讯。她的翁姑以为儿子没有回家的希望,就要逼迫媳妇改嫁,可是那妇人是很有气节的,宁死不愿改嫁,因为翁姑逼迫得很厉害,颇想自杀,不多天即将自缢,那时我可以找到替身了。”应大猷一听,才知道这鬼不是寻常的鬼,竟是一个缢死鬼。
由于缢死鬼泄漏了机密,应大猷得知某村的妇人即将被迫自缢,他对那妇人顿起恻隐之心,要想什么好办法救救她。他急忙回到家中,卖了几亩田地,得银四两,并且伪造了一封妇人丈夫的家书,把银子四两汇寄那妇人的家中。村妇家接到了信和汇银,当然全家都很欢喜,可是仔细一看信的内容,不像那妇人丈夫的笔迹,因而又起了怀疑,但妇人的翁姑认为即使信是假的,银子不会是假的,想必儿子在外面安然无恙,就不再逼迫媳妇改嫁,因此村妇打消了自缢求死的意念。后来妇人的丈夫也从远方回家,全家和好团圆如初。
过了几天,应大猷又听到鬼与鬼之间讲话,原来的那个缢死鬼说:“我本来可以找到替身,只因自己不知保密,上次与你讲话,无意中泄漏了机密,给那屋子里读书的秀才听到了,他破坏了我的事。”另一个鬼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祸害他呢?”缢死鬼说:“这人心肠慈悲,救了妇人的命,积了阴德,将来的报应要做到尚书的官职,我怎能祸害这样的好人呢?”
后来应大猷果然考中了进士,做到尚书的官职。应大猷回忆以前所听到鬼说的话,因而证实因果报应确实不虚,从此更努力行善,遇年岁饥荒常捐谷赈济,遇戚友急难常委曲维持,遇有横逆常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子孙孙登科第的很多。
- 上一篇:海鲜老板悬崖勒马,免去一劫
- 下一篇:打死蛇真的会有报应吗?这两则实例告诉你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