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做人做事

  做人做事

  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地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泛、太严格,哪能全部受持,不如不学好了。他这样强词夺理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我费尽唇舌,他还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将累劫流转生死,堕落恶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亲。”

  佛陀说道:“你的父亲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说的故事转述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么故事,请佛陀开示。”

  于是佛陀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愚人在旷野走了好几天,滴水未进,口渴得两眼昏花,浑身发热,沿途寻找水源,总不可得。

  忽然,他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水清洁明净。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却不想前去取水喝。

  这时候,同路的行人觉得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不是口渴吗?为什么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开嘶哑的喉咙答道:“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吗?我怕我的肚子装不下这么多水,所以干脆不喝算了。”

  路人听了,不禁摇头叹息:“真是无知的人,多么可怜呀!”

  听了这则故事以后,青年马上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恍然大悟,于是便与儿子一起学佛向道。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佛法有“万法归一”之说,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人生就是这样简单,把“一”做好即可,何必为无限的时空烦恼呢?

  有个叫铁眼的年轻和尚,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筑造一个佛的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困难太大了!然而,铁眼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绝不退缩。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地方,向过路人乞讨施舍。不一会儿,过来一个武士,铁眼和尚施礼道:“贫僧誓愿铸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儿吧!”

  武士都没正眼看他,像是没听见的样子,迈着大步走了。铁眼和尚急忙追上去,低声乞求:“给多少都行!”

  武士厌烦地挥挥手,十分干脆地拒绝道:“没有!”

  武士在前面走,铁眼在后面跟着,一直走了十多里路!那个武士无可奈何地随手扔下一文钱。铁眼和尚从地上捡起那文钱,朝武士行礼致谢。

  武土觉得奇怪,问道:“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高兴?”

  铁眼和尚答道:“这是贫僧靠行乞修佛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一文钱,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摇,所以感到无限欣喜。”说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

  暑去寒来,经过无数个风霜雪雨的日子,铁眼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铁眼和尚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至理名言,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其实,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的,但真正用这些道理去实践的人却很少。所以,《论语》传承几千年,读过的人不计其数,而真正靠《论语》成功的却只有那么几个人。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名扬千古,于丹凭借《〈论语〉心得》为世人所知。

  做人和做事有什么关系?

  放在以前做人和做事旗鼓相当都挺重要;但随着时代步伐的不断加速,做人和做事的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部分人依旧怀揣旧念,认为做人和做事同等重要,确切点说认为是一半一半。另有部分人想法别一,坚信做人比做事来的更为重要。甚至轻轻松松地便能吐出一大卡车的说辞。

  这类人往往觉得做人圆滑世故,善察言观色,好他人所好,恶他人所恶,便能让自己或事业(这里做事能力没有要求或不被看重)稳稳当当甚至是蒸蒸日上。不知道今后做人和做事又将随时间的推移做出何种“激战”。

  上述问题中还将“德”这一方面从做人这一大事件中分解开来讲,事实上没德是很难招人喜欢或认同的,但也有一类人没德却善于做出体面的样子来“迷惑众生”。

  这类人在形式主义派面前事业是能站稳脚跟的,但撞上现实主义派就没戏接了。最终地,人要才德兼备,会做人,处好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