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智慧故事 >

第20课丨“依止”的真正内涵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刚才拜了一下,也借花献佛把0所得的哈达也献给这个殿主了,为什么在这里呢,可能大家还不明白,给介绍一下吧,一早上我们讲观音菩萨的种种的感应,现在呢,到了一位观音菩萨的化身,老和尚的纪念堂了。就是我们普陀山中兴前老和尚,妙善长老。

  很多法呢确实是这种不可思议的显现。其实妙善长老他出家的时候也没有料到说会来普陀山后来,当然他师父给起名字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刻意的想,但是呢观音菩萨的法号,众所周知不是叫妙善嘛,刚好呢老和尚出家的时候呢,他的恩师也给赐法名叫妙善。正是这个巧合呢,后来一切不思议的这种住持因缘呀,也给予了印证。

  稍对普陀山有所了解的人呢都知道,妙善长老呀自从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呢,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以来,他是对普陀山呢赋予了全部的心血。真的是功德无量,像我们一路走过来,南海观音大佛,就是他着手建的。那么普陀山佛学院这些年来培养了无数的僧才,也是他手上建的。甚至那边的那个普济医院,当时岛上呢包括居民也没有看病的地方,也是妙善长老建的,所以说为了缅怀他的功德呢在这里给他建了这么一座纪念堂。

  当然今天呢我们坐在这呢,还不是侧重歌功颂德老和尚的业绩。而是要给大家讲一段呢,他与他徒弟之间的,师徒的这种相应故事。妙善长老年轻的时候呢,那会在宁波呀,有名的这些古刹基本上都参学过,那么在当时亲近的是扬州高旻寺。亲近过来果老和尚,也十分器重他,后来他还在扬州的高旻寺当过方丈,那么用功呢,可能后来身体出了一点问题,就来到普陀山,这个地方叫法华灵洞闭关潜修。

  潜修的过程中呢,因为他是依着天台宗的教法修的观,所以他对这个摩诃止观呢也是有深入的实践,后来的功德也是同他的几期的闭关中,所显现的一种福德吧。当时呢他有一位徒弟,收了一个出家徒弟,这位出家徒弟呢后来随着特殊的历史时期吧,就没办法,还俗了。还俗了以后还叫他的原来的名字,姓王,叫王友昌。当我后来来普陀山的时候,他已经都叫他老王了。

  那个时候老和尚已经圆寂了嘛,他依然在普陀山做职工,在山上发心。老和尚闭关的时候呀,大家知道那个年代是非常辛苦的,没有吃,没有穿,吃穿都很困难。那么这个友昌,当时已经成了俗家弟子了,对他师父的功德能够信受到什么程度呢,他家里的妻儿老小,因为他不是已经娶妻生子了嘛,妻儿老小口粮都还不太足,也就是还吃不着的情况下呢,他扛了一袋大米送到山上,供养他的恩师。就来护持他修行。你看这个功德的相续呀,我每次讲到这里,我说的时候都非常感动,因为这个因缘相续,后来老和尚在山上当了全山方丈,住持普陀的时候呢,那个时候开始普陀已经兴旺了,香火开始旺起来了,整个海内外的朝山的四众弟子呢也越来越多了。

  那他一直还是留在老和尚身边,给他做侍者。直至后来呢,妙善长老的纪念堂修起来以后,来就是这个法华灵洞,一直还是王友昌,他的弟子老王守着。除了前面纪念堂里面供的妙老的铜像以外呢,上面的一切布置呀,还是按照妙老生前的时候,他在丈室的这种起居的这一些家具呀,书桌呀,佛堂呀,那么老王呢住在上面,每天还依然还跟妙老在世一样,给他把床铺呀打扫的干干净净,还要去问讯,去请法,睡之前还要去请安。把这个里里外外收拾的很干净。就跟妙老依然还常住在这里一样。你看人家的这份敬师之心吧,现在老王因为上了岁数了,已经回家去颐养天年了。是两年前的事情,在此之前呢一直如此,我们也随喜王友昌居士,老王的这个发心吧。

  所以我们讲到的常说,依止上师,依止这个师尊呀,要这样的来依止。真的是患难之中才见真情。自己没的吃来供养师父。用功伴道。现在我们常说依止善知识呀,依止善知识,一定要先观察善知识的功德到位了以后,那就毫不犹豫的去依其而止。就是所有善知识的言行教导。我们看到他的功德呀种种行为呀,就是要生起信心来。甚至在这个相比较或者另外的一些其它方面来的信息中呢,经过取舍抉择全部都依自己所依的善知识而行就可以了。不依任何其他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授善知识。现在人来讲呢,很少有能做到这样的。包括久修的佛弟子也未必如此。

  你看比如我们说敬师的功德吧,其实在佛门里边是真的有很具体的规矩的。像我们依止师呀,在师尊比如说他在教戒或者呵斥你的时候,你不能够有逆言。就是不能说我们世间的父母亲一句话不对了就顶撞。

  可是在佛门的规矩里边,像沙弥律仪里面就有,不能够有逆言来顶撞师长。而且心里还不能够有不痛快。特别是不能表现在脸上。给这个师长去供奉或者去捧上饮食的时候呢要双手端。不能单手随便给的。师长在坐禅呀,诵经呀,讲法呀,乃至休息呀洗涮的时候是不能够去顶礼的,不能说赶紧碰上给磕一个头。这都不如法。特别是比如说师父很累了,说好了今天就这样你去吧,你要赶紧就依教奉行就要去,不要说还想待一会儿再让我说两句。脸上还很不痛快。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做到如法的依止。依止依止大家要顾名思义,就是依着师长的言行,止就是说停顿在这,就这么做了就行了。你不要再有自己的一些主意出来。

  你看很多时候,我们常讲到说依教奉行吧,那我们现在有时候见了师父要磕头,礼拜。那师父说,好了,礼佛一拜,你就依教奉行礼佛一拜就好了,或者师父这会不方便,说免礼,你就问个讯,说依教奉行阿弥陀佛也就好了,有的人不行,非要强行拜,说那好,一拜就好,不行,要拜三拜。三拜不够要六拜,非得把自己的心情要发挥完了才算数。

  实际上这就一个从现象上来讲没有依止心。虽然好像你拜了表达了恭敬了,实际上是对师父的不敬。师父说免礼,你说依教奉行,虽然好像行为上没有拜,但是呢你的依止心反而体现出来了依教奉行。这就是说到这个依师了,说几点插曲吧,那我们刚才讲到了说,妙老呀跟他的弟子老王的这个故事,供养给大家,其实呢不仅仅佛门里的师徒关系,我们在世间的父母子女关系,在单位上的上下级关系,都需要这样的恭敬。这样的规矩这样的方圆,有了这样的一种,可以说是一种心态吧,才能够体现出来世间的道德,人际关系的轨则。才能够相安无事,各守其分。所以今天呢也在这么一个格外的地方吧,借这个分享呢来缅怀一下妙善长老。在此呢也随喜他老人家的功德。

  我们饮水思源,现在到了普陀山来朝拜。特别是我们出家师父能够常住在这里,已经有这么好的条件,都是妙善长老呢从他那个时候给我们缘起交待过来,所以特别的感恩。当然也讲到说,他的弟子对于师尊的这种供养,依止,这就是规矩。每个人都需要规矩。特别是学佛,作为三宝弟子,更需要规矩。不要说点点滴滴,你咋事那么多呢,大家要知道,只有行,也就是你的身体行为上规矩了,你的心才能规矩。只有心规矩以后,才能够入道,才能修道,才能够证道。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上妙下善老和尚!

原标题:“依止”的真正内涵,学佛多年的人都不一定知道!丨《普陀山的小故事》20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