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十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念佛的十种方法
(一)高声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念到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若长用高声,恐伤元气,致喉痛音哑,不宜久行。
(二)低声念:
若精神散失,或劳极疲倦时,即收敛神明,低声细念。或随人境好恶而轻重之,当沉大雅重,俾两肩之人隐闻。若长用低声,恐易昏沉,反起思虑。候气息完固,精神勃兴,人境无碍时,便可高声念佛,使天神欢喜降护,鬼畜闻声解脱,其功弥深。
(三)金刚念:
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高声低声均觉不便时,但动口唇半明半默念,绵绵密密,声在唇齿之间,咒家名为金刚持也。不拘多少,须字字从心里过,句句从耳里入,自易心定。
(四)默念:
若高声低声均不相宜,金刚念仍嫌著迹;或秽处及大小便时,不宜出声念,即系心一缘,无声默念。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惟女人生产时,宜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无苦痛难产血崩等患。因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或致闭气受病也。
(五)记数念:
若防懈怠,须一串数珠不离手,一声佛号不离口,念佛一声,手过一珠,念得分明记得分明。单念四字,勿杂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或在阿字上过珠,或在陀字上过珠,划定规模,不得错乱,此借珠束心之法。或昼夜十万声,或五万三万声,初少定数,随后渐增,克定课程,不得缺少,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可,不记数亦可。若静坐养神,不宜掐珠,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必受病。
(六)摄心念:
若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先至诚恳切,摄耳谛听,无论出声或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明明白白,如是摄心,妄念自息。如或末息,即用十念记数法,从一句至十句止,又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若难十句直记,或分两气,从一至五、六至十。若仍费力,当从一至三、四至六、七至十,作三气念。惟凭心记,不可掐珠,则全心力,施于一声佛号,妄念无从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行住坐卧,皆无不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
(七)静坐念:
若静坐时,先以左足押右股,后以右足押左股,令两足掌仰于二股之上,名跏趺坐。手亦右押左,两掌向上,大指相接,安于脐下跏趺上,名弥陀手印,亦名法界定印,能除一切妄想。如年老骨硬,半跏或端坐亦可,只要身体端正,不动不摇,合眼闭口,舌向上颚,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随其呼吸,心息相依,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常自密持,勿令间断,此宝王随息法门也,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久久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即是唯心净土。
(八)睡眠念:
若睡眠时,宜右侧卧,右手枕头,左手安左股上,名吉祥卧。观想己身合掌跪在佛前,恭敬默念。不可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床头如有时钟,借以助念更妙。纵令昏昧,系念而寝,觉即续之。一生睡眠,耗去光阴大半,如此摄心念佛,是废时利用,功效最大,必于梦中得见彼佛,梦之不已,三昧成焉,面睹玉毫,亲蒙授记,万无一失也。
(九)追顶念:
若要一心不乱时,即执持四字佛名,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不可高声伤气,或逼气动火:不可默努伤血,或轻松养识,沉静堕昏。亦非穷年累月宽念得来,或念到老死才著紧成功。只在健时猛念一日,极力追顶,无少憩息,猛之又猛,情识一断,便无心可乱,即名为一心不乱也。若一日不成,将养一日再念,或连念二日,消停再念。或连念三日四日以至七日、一七不成,调养精神,七之再七,以必得一心不乱为期耳。
(十)临终念:
一句佛号,朝念暮念,行念坐念,乃至终日终年念念不休者,无非为熟此临终之一念而已。因此一念,所系甚重,牵魂引魄,造命生身,莫不由此,念善上天堂,念恶下地狱,念魔便成魔,念佛便成佛。若非平时常念多念,熏习熟利,及临终时,早已忘失念佛之正念,仍随多生习熟之善恶等念而去矣!轮回六道!危哉危哉!佛说:‘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西倾,倒必随西。’故平时念佛,要作临终时想,不得贪生怕死。当念此身即非我有,遑论亲属财产。前路茫茫,归宿何方?惟有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始是安身立命之处。时时如此存心,万缘自能放下,一念自然提起,何患净业之不成耶?才有疾病,便念无常,一心念佛,期生净土。于此身命世界及一切事务,慎勿思念贪恋,偶一念及,但急念佛,只此一念,更无异念,决定往生。命若未尽,自得安宁,当存自存,当死须死,但求往生,切勿疑虑,百劫千生,在此一举,努力直往,更勿犹豫!须知平生不知念佛,甚至作诸恶业,应堕恶道,如张善和等五逆(一、出佛身血。二、破和合僧。三、杀阿罗汉。四、杀父。五、杀母。)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欲、嗔恨、邪见。)临终地狱相现,遇善知识教以念佛,至心具足十念,乃至未满十声称南无阿弥陀佛者,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即见化佛接引,往生极乐,况无逆恶等罪,一向念佛者耶?但此系宿种今熟,否则,恐为业障所牵,善友难值,病苦所逼,正念难成,十念虽易,实难幸致。当趁身强健,勇猛精进,早备净土资粮,以免临时自误。
念佛的注意事项:
有些人,口里虽然不停的念佛,心里却尽管胡思乱想,那样念法,是很少利益的。必须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号以外,什么事都不思,杂念头慢慢减除,这才容易达到念佛最高的境界。
念佛法门,说易极易,说难极难。不过不管难易,只管耐著心多念,日久成了习惯,自然就得到念佛的真实利益。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便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简便方法,就是念佛的时候,要使阿弥陀佛,每个字,都从心里经过。心里想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务令每一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由耳朵听进心里去,一个字也不可把他放松。像这样用功,时候长了,心自然不致散乱。这是顶要紧的法子,千万不可忘记。
- 上一篇:念佛为什么包尽了八万四千法门?
- 下一篇:袈裟为什么又叫作福田衣、百衲衣?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为什么要修习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大福报?
- 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转烦恼?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与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觉没精进、学习落后了,对不起师父怎么看?
-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 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 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圆满供养一切成就供养的因缘
-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
- 能无欲无求地度过此生挺好,可做起来不容易怎么办?
- 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 一切的烦恼皆源于心,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称谓是如何来的?
- 应该怎样做慈善,平衡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 如何劝说爱说脏话的亲友?
-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应该做哪些功课、定课?如何实修?
- 何谓慈悲?
- 什么叫随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办?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吗?
- [梦参法师]佛菩萨在哪里?怎么修行才能得到加持?
- [绿茶]仙居碧绿是什么茶?仙居碧绿茶介绍
- [禅宗公案]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 [人物故事]跋谛为何每天三呼快乐
- [哲理故事]动物尚知多“护子”,何人能免有私心
- [佛与人生]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 [佛学常识]四圣谛的含义与内容
- [净界法师]有欲望就能快乐吗?怎么灭欲望?
- [楞严咒]百丈怀海禅师与楞严咒
- [禅茶]什么是斗茶?斗茶的内容、程序、评比标准
- [禅宗思想]文字禅风出现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 [生活故事]命运要自己来改变掌握
- [人物故事]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 [在家修行]在家佛弟子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观念来参加八关斋戒?
- [佛学常识]什么是“禅”?
- [梦参法师]地藏菩萨功德不可思议,地藏菩萨分身去了哪里?
- [花茶]花茶有什么功效?不同的花茶分别有哪些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