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三藏法数》、《教乘法数》,以及《藏乘法数》、《贤首法数》、《大藏法数》等书流通,对于今日佛子在认识佛教义理及各宗各派的思想传承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兹由「一」顺次条列若干佛门常见法数名相如下:
一、有关一的法数:
一刹那:极短暂时间。
一弹指:短暂时间。
一阐提:极恶、缺乏善根的人。
一心二门:一心含真如、生灭二门。
一心不乱:专注一境,心不散乱。
一念三千:凡夫一念当中即具足三千世界的诸法性相。
一念不生:不起任何心念的境界。
一真法界:诸佛平等法身,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
一实相印: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
一切种智:佛智,尽知诸法总相、别相。
一瓣心香:心怀精诚崇敬,如同焚香拜佛。
一大事因缘:佛陀出现于世间的唯一大目的,是为开显人生的真实相。
二、有关二的法数:
二执:我执与法执。
二足尊:佛陀的尊号。谓于人中的最尊最贵者。
二入四行:理入与行入,行入包括四行: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二六时中:一昼夜,十二个时辰。
三、有关三的法数:
三宝:佛、法、僧。
三藏:经、律、论。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毒:贪、瞋、痴。
三学:戒、定、慧。
三慧:闻、思、修。
三身: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三业:身、口、意的造作行为。
三昧:又作三摩地,意译为等持、正定。
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三十二相:转轮圣王及佛陀应化身所具足的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的形相。
三十三天:六欲天中的忉利天。
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三世因果: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立因果业感之理。
三转*轮:佛陀三转四谛的*轮:示转、劝转、证转。
三聚净戒:大乘菩萨的戒法,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饶益有情戒)。
三坛大戒:我国出家授戒仪式,分初坛正授、二坛正授、三坛正授三阶段,称三坛大戒。
三师七证:出家众受比丘戒时,须具三大师及尊证阿阇黎七人,总称三师七证。
三衣一钵:比丘随身之物。
三不净肉:《十诵律》所载三种不许食用之肉:见杀、闻杀、疑杀。
三事人胜诸天:能勇猛、能忆念、能梵行。
四、有关四的法数:
四谛: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的真理。
四摄:布施摄、爱语摄、同事摄、利行摄。
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
四念处:于身、受、心、法四境,生起不净、苦等观慧,以集中心念。
四威仪:行、立、坐、卧四种威仪。
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四悉檀:佛化导众生的教法,即世界、各各为人、对治、第一义四悉檀。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禅八定:指色界天的四禅与无色界天的四无色定,合而称为四禅八定。
四生九有:四生指众生出生的方式:卵、胎、湿、化。九有指九种有情的住地。
四事供养:供给资养佛、僧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四事: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四不可轻:小王子、小龙、小火、小沙弥等四小不可轻。
四大不调:组成人体的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不调和,感到不适。
四大金刚:寺院中的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指东面的持国天、南面的增长天、西面的广目天、北面的多闻天。
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四大菩萨:大悲观音、大愿地藏、大智文殊、大行普贤为四大菩萨。
四大部经:指《华严经》、《宝积经》、《般若经》、《涅槃经》等四部经典。
四大教难: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等排佛的「三武一宗法难」。
四大圣地:指佛陀诞生的蓝毗尼园、成道的菩提伽耶、说法的鹿野苑、涅槃的拘尸那城。
四大论师:又作《婆沙》四评家。指迦腻色迦王时代的法救、妙音、世友、觉天。
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
五、有关五的法数:
五逆:弑母、弑父、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项重罪。
五欲: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或色、声、香、味、触五种欲望。
五蕴:类聚一切有为法的五种类别:色、受、想、行、识。
五利使:即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五停心观:息止惑障所修的五种观法: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无我观、数息观。
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五种不翻:汉译佛经的原则,即多含不翻、秘密不翻、尊贵不翻、顺古不翻、此方无不翻。
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五无间罪:五逆罪能招感无间地狱之苦果,故又称五无间罪。
六、有关六的法数:
六度:六种行菩萨道的德目。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和:即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六成就:佛经的通序,含六种成就:信、闻、时、主、处、众成就。
六道轮回:指众生于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阿修罗中生死轮回不已。
六字洪名:一般指「南无阿弥陀佛」圣号。
六根互用:谓六根远离染污而得清净,则六根一一具有他根之用。
六根清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净无杂。
六根忏悔:向诸佛礼拜忏悔自己过罪之际,特各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忏悔罪障。
六师外道: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印度(恒河中流一带)势力较大的六种外道。
七、有关七的法数:
七如来:即宝胜如来、多宝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甘露王如来、阿弥陀如来。
七圣财:成就佛道的七种圣法,即信、戒、惭、愧、闻、施、慧。
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此七法能助菩提智慧开展,故称觉支。
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
七处征心:楞严会上佛陀问阿难心之所在,阿难先后以七处回答,均为佛陀所论破。
七重罗网:谓极乐世界处处有众宝珠连缀的罗网严饰。
八、有关八的法数:
八识: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赖耶等八识。
八难:指三恶道、长寿天、边地、盲聋瘖哑难、世智辨聪难、佛前佛后等八种障道因缘。
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五阴炽盛。
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八相成道:佛陀一生的化仪,从诞生、成道、说法至涅槃,总为八种相。
八功德水:八功德指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
八关斋戒:乃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定暂时出家的学处。
八万细行:乃将有关比丘在行为上应注意的规矩,配列成八万四千之数。
八万四千烦恼:喻烦恼种类极多。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
九、有关九的法数:
九横:指九种因缘,令人命未尽,不应死而死。
九住心:指修行禅定的九种次第。
九品往生:指修习净土法门,上、中、下三根皆得往生,依此三根分为九品。
九山八海:古印度的世界观所示山、海的总数。
九十六种外道:九十六种佛世前后出现于印度而异于佛教的流派。
十、有关十的法数:
十善十恶:十恶指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邪见(即愚痴);离则十善。
十法界:指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种类,即:六道、二乘、菩萨、佛。
十牛图:此十图以牧牛为主题,并各附自序及偈颂,以阐示修禅的方法与顺序。
十方诸佛: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一切诸佛。
十方僧物:指来自他方所供养,而属于一切比丘所共享之物,又称四方僧物、常住僧物。
十大弟子:指佛陀弟子中,特别卓越的十人。
十二、有关十二的法数:
十二分教:乃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即十二部经。
十八、有关十八的法数:
十八地狱:即泥犁、刀山、沸沙、沸屎、黑身、火车、镬汤、铁床、壒山、寒冰、剥皮、畜生、刀兵、铁磨、冰地狱、铁策、蛆虫、烊铜等地狱。
十八罗汉:指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
除了以上所列,其它如食存五观、龙华三会、友有四品、佛陀十号、西方三圣、法华七喻等,都是一般人耳熟能详而与数字有关的佛学名相,学佛者若能藉著法数名相深入佛教义理,不失为一大方便法门。
- 上一篇:第二十课、佛教的第一
- 下一篇:第一课、丛林寺院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