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 Khanti
忍辱 Khanti
「忍辱为苦行中最高尚的法」
「khanti Paramamtapo Tittikha」
忍让,是居家的美德。你是否有听过孟子的「自己三次反省」?
孟子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我横行逆施, 作为一个君子,一定会自己反省,我一定不仁慈,一定无礼,不然,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如果自己反省是仁慈,也是有礼的! 那个人还是对我横行逆施 作为一个君子,一定又会自己反省,我必定不忠诚。
如果自己反省是忠诚, 那个人还是对我横行逆施 作为一个君子, 就会说:「那个人,是小人。」
如果要与这种小人相争而不忍让,是最愚蠢也是最顽劣不灵的人了,这种人,只有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 那里有这么容易就找到与我同心相知的人? 凡是遇到不容易相处的人,都能增加我们的学问和知识。
孟子又说,一个人能有道德和智慧, 能有本领和知识,往往因为他有忧患。因此,遇到忧患时,能忍让,就能得益不浅。
忍让能得益
常言道:「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人世间的许多纠纷事件,绞缠不清的恩怨是非,往往就是彼此间的互不相 让,互不容忍而造成。说到忍,就得让,故有忍让之说。忍是承受,让是相就。对於个人生活处境无论是如何差劣皆能持著安然承受的态度,同时还能处於泰然地随 顺生存环境而过活,即忍让也。
常言逍「相见容易相处难」,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方能和睦共处。
应当如此学习:
同干事则勿避劳苦,
同饮食则勿贪甘美,
同行走则勿择好路,
同睡寝则勿占床席。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
宁容人,勿使人容我。
宁吃人亏,勿使人吃我亏;
宁受人气,勿使人受我之气。
明。杨继盛家书
忍能生和,和即能合,故佛陀特别强调忍辱精神。所谓的忍有众生忍及法忍二种。
1. 生忍――忍受别人的欺凌污辱、恶骂毁谤,心不生怨恨,且以忍让柔和之心来对待之。
2. 法忍――忍受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周遭一切,心处於泰然,不为其所动。
佛教的忍辱是於慈悲为基础,没有慈悲的忍辱是枯燥乏味的,它是呆板,它是拘执的。忍辱出自於慈悲,就如美丽的鲜花及其芬芳的香气,让人感觉到温馨,使人欢悦。恰如佛陀的圣弟子富楼那尊者那份浓郁的慈悲心,及其感人肺腑的忍辱精神一般。记载於杂阿含卷十三经里,详述如下:
当富楼那尊者成证阿罗汉果后,就打算到远处去弘扬佛法,於是他就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请辞。佛陀问明了他的去处后,就向他问到:
「富楼那!西方的输卢那人性多凶恶、轻浮、炎威、好骂。你若是受到他们的粗暴对待,你如何作好!」
富楼那答道:「世尊!若西方的输卢那人以凶恶、轻浮、炎威、及叫骂的粗鲁态度来对待我,我会作如是思惟:彼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然他们态度凶恶、轻浮、炎威、及好骂,但还不至於动手、以石块来抛打我。」
佛陀又问富楼那道:「如果输卢那人动手、以石块来抛打你,你又如何是好?」
富楼那答曰:「世尊!即使输卢那人动手,并以石块来抛打我,我会作如是思惟: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然他们动手,以石块来抛打我,但没有使用刀杖。」
佛陀再向他问到:「要是输卢那人使用刀杖来打你,你又如何是好?」
富楼那答曰:「世尊!输卢那人虽以刀杖待我,我会作如是想: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以刀杖相待,而不至於杀我。」
佛陀接著问道:「富楼那!要是输卢那人欲杀你,你如何是好?」
富楼那答道:「世尊!如果输卢那人杀我,我当思惟:世尊的弟子中,曾有修厌身者,持刀自尽,或有服毒,或投深坑亦以绳自系;彼输卢那人,贤善智慧,於我这朽败之身,以此作方便,使我得以解脱。」
佛陀曰:「善哉!富楼那!你有如斯忍辱之心,确是最适合往输卢那国传播佛法的人选。你应当去度化他们,安置他们於佛道,引领他们得涅槃。去吧!富楼那。」
富楼那尊者辩才无碍,善於说法,且有忍辱的精神,必然会得到佛陀的允许。礼别佛陀后,他即动身往输卢那国去大转*轮。
此节对话可透视慈悲与忍辱间的相互关系。佛徒受促学习忍让即是修慈悲之心也,於现实人生行慈悲,修忍辱。
与人相处,确是一门不易的事。俗语有说:相见容易,相处难。当今社会,注重人际关系,从家庭、社会、到个人圈 子,都以「人情」来为维持联系。人情靠人缘,所谓人缘好就善得人情。此缘以何法为重,即忍让也。由於修「众生忍」,善的人缘,可得无量福;靠了修「法 忍」,善的法缘,可得无量慧。久久修习,福慧渐增。即有一天福慧圆满,得成佛道。
- 上一篇:遵从Sovacassata
- 下一篇:吉祥经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学常识]什么是十力
- [佛学常识]佛为阿那律说八大人觉的内容是什么
- [在家修行]佛说的这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做到
- [佛学常识]什么是空想
- [佛学常识]什么是文字禅?
- [佛经名句]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佛学常识]什么是般若?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掌中莲台有何象征含义
- [生活故事]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佛与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