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7 观察身体的各个部位 一 正念观身
练习7 观察身体的各个部位 一 正念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应观想自身,自足底而上,自头发而下,此身为皮囊所包裹,种种不净充满,而作是言:“我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
这个练习使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更深刻的联系。在这里,我们观察身体的所有组成部分,从头顶的头发到脚底的皮肤。在我们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仔细审视身体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大脑、心脏、肺、胆囊、脾、血、尿,等等。佛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只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种子,一位农夫把这只口袋里面的东西倒在地板上,然后观察和识别每一类种子:“这是大米,这是豆子,这是芝麻。”
为了正念地观察身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我们很自然地要利用到我们有意识的呼吸。举例说:“吸气,我感知我的头发。呼气,我知道这是我的头发。”有意识地呼吸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地安住于正念,并且维持对身体各部位的观察。除了有意识地呼吸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默念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的办法,来使这些部位处于觉照的光芒之中,并且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为什么要以正念去观察身体的不同部位呢?首先,是为了与我们的身体保持联系。我们常常有这个印象,即我们已经与自己的身体保持了全方位的联系,但是,我们常常是错误的。在我们和我们的身体之间,有一条很大的鸿沟,我们的身体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个陌生者。有时候,我们恨自己的身体。甚至有些人视他们的身体为牢狱和受处罚的场所。回归自身就是熟悉我们的身体,并与它建立和睦的关系。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身体不舒服,我们就会不快乐,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身体保持安祥和宁静。这样做,我们就能够回归我们的身体,并与它和睦相处。
为了了解你身体的不同部位,你可以试着去感受它们。你应该以一种亲切、关心的方式去感受每一个部位。几十年来,你的眼睛、脚和心脏,都尽心尽力、忠诚可靠地为你工作,但是你从来没有真正地注意过它们,或者向它们表达过你的感激之情。与你的身体建立起一种密切的关系是必要的。
正念地观察身体的不同部位的第二个原因是,每一个部位都可能成为我们达到解脱和觉悟之门。起初,你只能辨认出身体各个部位的存在,但是以后,你会逐渐地看清它们的真实本性。你头上的每一根头发和你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整个宇宙。观察头发的互即互入性,能够帮助你看清宇宙的本质。
练习观察身体的每一部位,从头发开始,然后下到脚底的皮肤。有时候,你可以只深入地观察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比如你的眼睛、心脏或脚趾。在从头到脚的观察过程中,会有一些念头在你心中升起。比如说,当你观察心脏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我的朋友约翰心脏不太好。我必须尽快去看看他是否安好。”你可以把这些念头记录下来,然后继续观察身体的剩余部分。等观察完之后,你可以再回到你记录下来的那些念头上来。
- 练习20 播下安祥之种 四 正念观法
- 练习19 克服内疚和恐惧 四 正念观法
- 练习18 转化被压抑的结使 四 正念观法
- 练习17 观结使 四 正念观法
- 练习16 择法 四 正念观法
- 练习15 慈观 三 正念观心
- 练习14 观嗔恚 三 正念观心
- 练习13 观贪欲 三 正念观心
- 练习12 观察受之根源 二 正念观受
- 练习11 了别受 二 正念观受
- 练习10 通过观照喜来治疗创伤 一 正念观身
- 对前九个练习的评论 一 正念观身
- 练习9 观身无常 一 正念观身
- 练习8 身体和宇宙相互依存 一 正念观身
- 练习6 对身体的动作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观身
- 练习5 对身体的姿势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观身
- 练习4 静 一 正念观身
- 练习3 身心合一 一 正念观身
- 练习2 随息 一 正念观身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