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意义

  佛的意义

  我们每天早晚的礼佛运动,有很深的含意。现在如果你还不能够体会到礼佛深义的话,没关系,你可以按照你原来的礼佛方式来做,后面会跟大家再解析礼佛的深义。现在大家就找一个适当的位置,以后这个时段你进来的时候就是礼佛。这样,一方面是运动,一方面也可以让你的身心很柔软。这也是一种动中禅的修法。你清醒明觉的觉察,你当下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它会让你的身心很柔软,能够培养出你感恩的心。有感恩的心,你的法喜就会一直的泉涌出来。现在大家就开始,选择适当的位置,用你原来的方式来礼佛。方式不拘,只要不互相冲突、干扰就好。位置如果不够宽大的话,可以移动。

  礼佛不是一个形式,也不是做功课给佛陀看,所以不用急、不用躁。慢的动作,你要清醒明觉;快的动作,你也要很清醒明觉。如果你心中有另外的偶像,就像说你原来习惯礼拜观世音菩萨,或是其他的佛菩萨都没有关系,你就照你原来的方式来礼佛。礼佛也不是去拜偶像,不是去向释迦牟尼佛求什么神通感应、加持。那些都是不正确的知见,佛陀跟你我都完全平等,礼佛最重要的意义有几点:

  1.感恩

  感恩佛陀告诉我们一条解脱之路,让我们有因缘能够逐步的迈向究竟解脱,出离苦海,断除生死轮迴。这是一条实实在在迈向光明的解脱大道。在这世间,能够呈现这一条解脱道路的大智、大慧的解脱者不多,所以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来礼佛,感谢佛陀告诉我们这一条解脱之路。

  2.见贤思齐

  礼佛更重要的意义是我们要向佛陀学习——要见贤思齐。我们要跟佛陀一样发出大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礼佛,就是要见贤思齐。佛陀不是来让你膜拜的,佛陀他只是个模范,让我们学习‘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所以,礼佛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向佛陀看齐、学习,发出大愿,这一生、这一世要跟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当你是真正明眼人的时候,你就能够引导众生出离苦海,才不会以盲引盲;当你真正有智慧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地做到自利利他。菩萨道是要建立在解脱道上,你的慈悲是要建立在智慧上。没有智慧的慈悲很容易长养众生的欲贪;没有解脱道的菩萨道,那很容易只是停留在世间的慈善事业上面。所以我们要学习佛陀扎扎实实的走出解脱道,为法做见证。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展现出菩萨道的精神。

  真正的菩萨道一定是建立在解脱道上,佛陀如此,佛陀当初所引导的弟子无不是如此的。那不是自私,那才是究竟啊!那才是从最根本来解决问题,不是在支流末节上绕。你本身的生死轮迴、本身的苦没有解决的话,你是没办法协助众生出离苦海的,你会跟众生在那里互相缠縳啊!这就是在上《阿含经》课的时候,有跟大家提过佛陀相当深的感慨:‘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縳。’今天我们礼佛,就是要学习佛陀那种真的迈向究竟解脱,打开智慧眼。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自利利他。

  3.身心更柔软

  礼佛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身心更柔软,懂得低头、懂得谦虚。礼佛能够帮助我们身心更柔软,所以你在礼佛的过程,不要用做功课的方式或心态来礼佛。你不是去交差、去做给别人看,你礼佛礼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啊!礼佛是让你开发出你的佛性、你的觉性啊!那也是在开发你的成佛之道的觉性啊!所以在礼佛的过程,你要合掌、弯身,膝盖要着地、要向前伏,这整个过程,你都要清醒明觉。你要起来(相反的动作),站立起来。一样,整个过程要清醒明觉。

  大家要知道,礼佛它是让我们开发觉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中禅的修法,一方面又让我们懂得感恩、懂得谦虚。这个谦虚不是自卑喔!谦虚是看到自己的不足,愿意虚心学习。这也是在帮助我们断我慢,所以大家这几天好好的把握因缘。这个因缘是很难得、很殊胜的,希望大家好好地珍惜。

  礼佛的意义

  1.概说

  这一节本来是礼佛时间,但因为有一半的学员还没办法正确体会礼佛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这次禅修礼佛的第一次,再把礼佛的意义说一遍,让大家能够正确而清楚地体会礼佛的意义。首先要提的一点就是,一般众生的心是很僵硬的,可以说是身心僵硬,不柔软,又常常充满着我慢。这个心要怎么样让它柔软下来呢?透过礼佛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有学员来报告,提到说他觉得他不容易放松。为什么不容易放松呢?最深层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绷得很紧。你身体的僵硬是来自你心里的僵硬,所以等一下就告诉大家打开心的方法,让你的心能够打开;让你的心能够柔软。还有,也有学员来报告心不容易静下来,一静下来就容易昏沉。那是因为欠缺慈悲心、欠缺感恩的心,还有学佛的力道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没有真正用生命去求法、用生命去了悟生死大事。像这些都是可以透过我们不断地闻、思、修、证,而渐渐地沉淀、渐渐地澄清。所以也不用气馁,面对真实的自己,如实面对自己。唯有你如实面对自己,愿意接受自己的脸黑;愿意接受自己的丑陋,你才能够改变;你才能够成长;你才能够脱胎换骨。所以你有看到自己的身心僵硬,很好!有看到自己心静不下来,容易昏沉,很好!用慈悲心、用爱心来包容它,它会在你的包容、会在你的爱心的关怀之下,它会成长、会脱胎换骨的。不要用挫折、不要用严厉责备的心去对待它。如果你用严厉的心去对待它的话,它又会隐藏起来;又会躲起来;又会缩进那黑暗的世界里面,也会躲进你那个潜意识里面,那你就更看不到,错失改进的机会。一开始有跟大家讲,慈悲要从善待自己开始,一定要先对自己慈悲,你才能够真正对别人慈悲。对自己慈悲,包括让这个有苦难的众生,让它渐渐地出离苦海。你要用你的爱心、用你的毅力让这苦难的众生,早日出离苦海而解脱自在。你必须有自助的魄力、决心,别人才能协助你。我今天也只是扮演一个协助你成长的角色而已,主角是你自己。佛陀也只是扮演协助我们成长的一个角色而已,你没有比佛陀卑微,你跟佛陀也都完全平等。佛陀只是大慈大悲,协助我们去认清这些真理实相,远离颠倒梦想而已;协助我们出离苦海。

  2.培养感恩的心

  再来,要讲的就是礼佛的意义。礼佛,我们一般常常都是把佛陀变成一位超级的大力神;把佛陀变成一位很厉害的神。好像你欠缺钱跟佛陀祈求,佛陀就会给你钱;你欠缺名、欠缺利,你就跟佛陀祈求;你生不出小孩子,你也跟佛陀祈求,请佛陀帮助你生个小孩。众生常常有无穷的欲望,你那不能够实践的欲望,你就不断地向佛陀祈求。所以我们如果没有真正去了解礼佛的意义的话,我们会把智慧型的佛教变成信仰型的宗教、变成迷信型的宗教。这样,佛法的精髓会尽失,佛陀在人间示现渡化众生的这一种意义,也会丧失掉。所以我们要正确地了解礼佛,而不是要你像个乞丐一样,以次等人民不断地向佛陀乞讨、祈求。不是这样啦!礼佛,也不是在求感应;礼佛,也不是在求加持。本来佛陀在世的时候,他都是要大家好好地去体悟,他所跟我们开示的法义,如理地去体悟、去实修、去求证。这个「如理」,就是如同万事万物的真理实相去体悟啊!所以佛陀只是一个手指,指引你去看到真理实相。我们对佛陀这样的一位智慧者、一位协助我们出离苦海的慈悲者,我们对他充满着感恩的心。所以礼佛的第一个意义是感恩佛陀、感恩善知识大慈大悲,协助我们出离苦海;协助我们远离颠倒梦想。这个意义如果没有掌握到的话,那礼佛的意义尽失啊!如果你能够体会到佛陀是一位智慧者;一位大慈大悲的导师、善知识,我们以感恩的心来感谢他、顶礼他,可以培养出我们的谦虚以及柔软的心。有一句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不要随便向人下跪。这里,我们不用自卑,你不是次等人民,你也不是乞丐。今天我们跟佛陀顶礼,这是一种感恩的心;这是我们身心的柔软、我们的谦虚,知道我们自己的不足,愿意跟善知识看齐、学习,成为一位解脱者。所以礼佛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培养感恩的心。

  3.培养慈悲的心

  礼佛第二层意义是培养慈悲的心。要知道!成佛,成为一位解脱者,他绝对不是自私自利。没有自了汉的阿罗汉,绝对没有啦!如果你自私自利,你要证到初果都不可能,不要说证到阿罗汉啦!把阿罗汉认为是自私自利、自了汉,那都是错误的批判;那都是不正确的。没有自私自利的解脱者啦!所以我们是向佛陀看齐、学习,也发愿将来要「众生无边誓愿度」,愿意像佛陀一样,自渡、渡人;自利、利他。所以礼佛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展现慈悲的心,愿意跟佛陀、愿意跟那些善知识一样大慈大悲愍众生,只要自己有能力,都愿意学习着无条件、无所求地,来回馈这世间、回馈众生。我自己曾经是苦海浮沉的众生,透过佛陀的协助让我出离苦海,我也愿意协助苦海中的众生,让他们也早日出离苦海,来到解脱自在的世界。修行要有成,一定要有慈悲的心,为什么我们的身心会僵硬呢?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打开;因为我们欠缺感恩的心、欠缺慈悲的心。感恩、慈悲的心,这是四无量心里面的「慈、悲」。你要具体地去体悟而展现出来啊!你的心量真的会来到无边无际,你的身心会很柔软。

  4.见贤思齐礼

  佛第三层意义就是见贤思齐。见贤思齐就是学习着「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佛陀绝对不是要让你认为他很崇高、他很伟大,然后让你一直拜,不是这样啦!本来没有佛像啊!原始佛法以及距离佛陀灭度后一两百年内都没有佛像,大家都只是扣住法义的核心实修实证,佛像是后来才演变出来的。在我们第一堂课跟大家讲解﹁佛教流变史﹂的时候,有跟大家介绍过。今天如果你又把那个佛像当作一个偶像在拜的话,那你距离佛法的核心就会越远。佛像,它是一个方便法,让我们能够见贤思齐,所以不要把佛像当作神像一直在拜啊!若是这样,佛陀坐在那边也会觉得:「枉费我跟你们讲了那么多的法义,你们却这样捨本逐末。重要的没有掌握到,然后在支流末节上面绕。」佛像只是个方便法,让我们透过看到这样的一位圣贤者、一位智慧者、一位慈悲者,他是如此地在利益众生。让我们看到他就愿意跟他学习;看到这样的圣者,我们愿意跟他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这一生、这一世就要迈向究竟解脱;学习去普渡众生;学习做到无我、无私,来到体证无我的世界。所以礼佛的第三个意义,就是「见贤思齐」。如果你不成佛,那你是在我慢的世界里面喔!成佛的人、解脱的人,那是贪、瞋、痴、我慢断尽;那是没有我慢的。所以不要再听别人说:「发愿此生此世要成佛,那是我慢。」绝对不是这样啊!大家要把这些观念矫正过来,你才能够体会到礼佛的意义。

  5.回归法界

  再来,礼佛还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佛陀他是一位法界的代言人;佛陀他是协助你回归法界,佛陀也明白地跟我们宣说:「我跟大家讲的这些真理实相、这些三法印以及缘起法,那都不是我佛陀所发明、所创造,不管我佛陀有没有出生,这些真理实相它都是永远存在,跟整个法界、跟整个大自然永远存在。不管过去、现在、未来,这些真理实相都存在;不管我佛陀有没有出生,这些真理实相都存在。」佛陀出生,了悟这些真理实相,然后远离颠倒梦想,出离了苦海。看到众生因为不了悟真理实相,不知心灵的家在哪里,而在苦海中浮沉,于是大慈大悲的来协助我们,回归这心灵的家、回归这法界。所以,佛陀他决不会跟你们说:「你们要来顶礼我;你们要来拜我;你们要把目标朝向我。」绝对不会这样的。佛陀了悟到他自己是法界之子;了悟自己是这整个大自然、整个法界的一份子啊!当佛陀彻底开悟之后,知道他跟这整个法界是一体的,并且了悟了生死大事,于是便来协助大家也回归法界啊!成佛,是成为一位觉悟者,也就是觉悟到你跟整个法界是一体的;跟整个众生、跟所有的众生都是一体的。所以礼佛更进一步的就是,你要去看到佛陀所跟我们指引的那个真理、实相、法界,目标不是锁定在佛像上面;不是锁定在佛陀身上。

  6.小结

  佛陀他是善知识,也是个指月的工具呀!月在哪里?真理在哪里?你就坐在道的上面;你就浸泡在法界的怀抱里面。没有佛陀,你还不会死;没有法界的养育,你不可能活着。所以,我们感恩佛陀,让我们能够逐渐地回归法界、回归涅槃界。当我们顶礼佛陀的时候,我们更进一步地要去看到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你才会来到「自依止,法界依止」啊!如果你没有发现到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的话,你怎么回到自依止呢?佛陀涅槃之后,糟糕了!我们的偶像、我们的目标就失去了,你就又不知要再抓哪一个目标;你又不知道要何所依。所以,佛陀都一再地跟我们讲:「你要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不要抓住佛陀。如果你抓住佛陀,你没办法解脱自在的,不要一直只是看着那个手指,要看到那个手指所指引的月亮——真理、实相;看到整个法界、整个大自然。如此,你才能够真正了悟生死大事。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