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五课、净土宗(六)
第卅五课 净土宗(六)
古德法语摘要
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 (1) 向上机关 (2),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镇疑,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 (3) 所惑,即大智慧。(益大师)。
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所谓深信者:信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大慈悲心,决伙虚愿。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此可不待问佛,而能自信者也。(彻悟禅师)
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变换之法耳。故参究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憨山大师)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成,如是成者,皆是上品。(彻悟禅师)
今时净业行人,有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爱椿未拔,情缆犹牢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 (4),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号五浊 (5) 乡,已浑身坐在莲花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截流禅师)
念佛要一心不乱者,只以一句佛名,极力追顶,猛之又猛,情识一断,则过去事,思量不来,未来事,卜度不著,现在境,心识不揽;三心断绝,谓之前后际断。直得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物我同消,一法不立。目前如大圆镜中,所现万象,无一点可指拟分别,荡然身心,如云去来,此个光景,名为一心不乱,到便无心可乱故也。(三峰禅师)
予见新生后学,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沸腾,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如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 (6),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莲池大师)
既有信切愿,必须至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契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或四字,必须令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临终,生上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也已。(印光大师)
【注释】
(1)禅家指点举人,所施言话动作上的垂示,称为公案,五灯录中,公案之数,有一千七百则。
(2)自末至本,谓之向上,消息技巧,谓之机关,禅宗指引学人开悟的消息技巧,谓之向上机关。
(3)其他的歧途,如外教外道等,简称他歧。
(4)喻无乐趣,如以口嚼蜡之无味也。楞严经说:「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5)见初级教本第三十二课课文。
(6)大波为澜,涌为涌本字,水溢也。此言妄念甚多,如波之翻,潮之涌。
【习题】
(一) 真能念佛,何以即是行六度?
(二)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所谓深信者,信何事?
(三) 参禅者,未必出生死,念佛者,出生死无疑,试言其故。
(四) 念佛何以即是止观?
(五) 今时有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何故?
(六) 念佛要到何种景,才算一心不乱?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