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捷易行的净土法门
简捷易行的净土法门
净土意义
诸佛刹土
净土, 是相对于六道众生所居住的秽土来说的, 即佛、菩萨所处清净庄严的世界。 我们由于烦恼未断, 受着业力的牵引, 因此不断在六道中生死轮回, 所居住的世界充满了不圆满和种种的灾难和不幸﹔而佛、菩萨既然已经断除烦恼, 自然会感召到清净庄严的乐土。 由于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 因此在茫茫的宇宙里, 佛和净土的数目也是不可胜数的。
思想渊源
盼望离苦
人类对净土的渴求,是基于现实人生的不圆满。
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 有来自本身的︰如人人都不能避免的老、病、死等等﹔有从身外而来的︰如争斗、饥馑、污染和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等等。 我们在这种环境下生活, 自然会产生对乐土的渴望。
人间净土
佛陀在《阿含经》中所揭示的净土思想, 是佛法作为思想主导的转轮圣王政治 ── 即英明的君主以慈悲的精神去施行仁政, 用五戒、十善作为道德和法律的标准, 使人民可以过着长寿、和平、富乐的生活。这种思想实在充满着「人间净土」的意味。
怀念佛陀
上述的人间净土, 虽然即生便可以实现, 但碍于人类贪、嗔、痴三毒强烈, 要全面达成, 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苦难中的人只好转而冀求死后的福乐;加上释尊涅槃以后,信徒对他的渴仰日深, 但又没有办法亲近, 只好盼求转生他方的净土, 亲近其他诸佛。
外教冲击
婆罗门教信奉梵天, 认为他是生命的归宿, 只要重归梵天, 便是永恒的解脱。 这种思想, 得到印度人的普遍信奉。 西元一、二世纪间, 婆罗门教复兴, 对当时的佛教造成巨大的打击, 而净土法门的提倡, 正能满足民众的需要, 发挥抗衡婆罗门教的作用。
大乘精神
清净, 是佛教所强调的最理想存在境界, 这可分成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身、心的清净;一是我们所处的环境 ── 世界的清净。 由于修学小乘的人强调厌离世间, 偏重自己断除烦恼, 获得解脱, 因此只能做到身、心的清净;修学大乘的人却截然不同, 我们不以自己的解脱为满足, 强调要本着慈悲的精神去度化众生。 然而要度化众生, 便要连带为众生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 这样才可以确保众生在安乐、清净的环境中安心修道。因此提倡讲求投生他方世界的净土法门, 是非常自然的事。
思想概要
诸佛本愿
十方诸佛都是本着菩提心, 完成六度四摄而得成无上正觉的。 然而在他们还未成佛, 努力修菩萨行的时候, 由于人人的根机不同, 要度化的众生需求也不一样, 因此都立下有个人特色的本愿, 成佛的时候, 也就是实现本愿的时候。 其中如阿閦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 他们的本愿是成佛的时候, 要建立一个净净的国土, 让有缘的众生可以往生到他们那里, 安稳地修道。
弥陀净土
在上述的几个净土中, 以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最受人欢迎。 这固然是他的慈悲最为广大;又和我们特别有缘;所成就的净土也最为庄严华美;而西方是太阳落下之处, 寂挣幽美, 一切光明都凝聚在那里, 由于印度人对西方有特别的偏爱, 因此佛陀阐明西方净土的经典亦最为完备。
念佛往生
我们要往生净土, 必先要发起普度众生的菩提心, 然后恒久地修习净土的法门 ── 忆念佛陀的形貌和他的慈悲智慧、净土的庄严华美、称念佛陀的名号等等, 并至诚地把一切功德回向。 这样以自己的修习力为因, 佛陀的慈悲接引为助缘, 命终之后便立刻往生到净土去。
永不退转
能够往生到净土的人, 可以在比天堂还要庄严华美的国度里, 安稳地修道;又有佛、菩萨作良师益友。 在这样美好 的环境熏陶之下, 我们必然不会后退, 只会不断地进步以至成佛。
稳健易行
龙树菩萨把修学大乘的途径, 区分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所谓难行道, 就是不辞劳苦地修习净土以外的其他法门, 必须经历很长的时间, 才能达到不退转的境地, 这好比在陆地徒步前进, 自然难免有崎岖跋涉之苦;所谓易行道, 就是称念诸佛的名号, 来生便可以往生佛国, 永远都不退转, 这好比从水路乘船前进, 既安稳又快捷。
不同生天
难行道, 是完全依靠自力去修行;而易行道虽然有赖他力的接引, 但却和其他宗教生天的思想不同, 因为要往生净土, 并不能单靠他力, 必须以自己平日精诚念佛为正因, 还要修习六度四摄以培育福慧等善根, 再配合佛力的接引, 才可以得生净土。 而我们也不是以净土为永远的归宿, 当修行圆满, 证得佛果的时候, 必然会再投入到这个世界, 永恒地从事化度众生的工作。
教派流传
在印度, 成立一个教派去提倡念佛的情况并不普遍;但流传到我国, 便变得甚为兴盛了。 在东晋时, 先有慧远法师在卢山东林寺结社念佛, 求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 成为净土宗的初祖;其后又得到北魏的昙鸾法师、隋代的道绰法师、唐代的善导法师等高僧的大力提倡, 使念佛的风气普及到全国各地;再辗转影响到韩国和日本等大乘佛教的国家。
- 上一篇:《法华经-方便品》选
- 下一篇: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学常识]什么是十力
- [佛学常识]佛为阿那律说八大人觉的内容是什么
- [在家修行]佛说的这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做到
- [佛学常识]什么是空想
- [佛学常识]什么是文字禅?
- [佛经名句]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佛学常识]什么是般若?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掌中莲台有何象征含义
- [生活故事]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佛与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