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第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回曰: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啊,问曰:“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这就是儒家的孔子他老人家,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认不得‘真’字”的“直八”故事。看来人生一世,聪明也好,还是糊涂也好都是轮回的一个反映。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更是把这层意思推至到了极点,难得的糊涂,或更是人之高招。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老人家都能清楚地说明了“有中无,无中有”,如果不想丢弃有,就得无,同样得无也就是得有。想两者都有的话,看来还是平衡最好。从现实生活中来说,有多少人凡事做绝?聪明人都会留有余地。
东方朔在《客难》诗云:礼义之不衍,何恤人之言。故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水清当然好,不过水太清则会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最清的水,因为容不了任何微生物生存,也没有任何隐蔽,因此,鱼就无法存活。鱼难以生存,这也引喻于现实社会里,说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了。
现实社会里,人如果能明察是非分善恶,那当然是好的,但过分的明察秋毫,对别人要求大过于苛刻,就变成对人求全责备的严苛挑剔,就不能容人了,又有谁能受得了,并与你为伍呢?
人是没有十全十美,也不过能完全无过。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或缺陷。你自己都并非十全十美,却希望别人十全十美,这是一种心理很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做人不能太过严苛地要求别人,对于小的弱点、过失,应该要包容、谅解,并尽量欣赏、鼓励别人的优点,包容原谅他的无心或情有可原的小过失,才是处世待人之道。否则,没有人愿意亲近你,尽然使自己落得孤独无依,自身陷入孤立无援之境,那也是咎由自取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朋友,有了朋友你就会觉得天阔地宽,而宽厚是交得住朋友的基础。如果,对人要求尽善尽美,则根本不会有朋友,在你遇到困难找不到朋友帮忙,有了烦恼也找不到朋友诉说,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也找不到朋友分享。
清醒地认识到“残缺才是美”,才是合理的,就象美神维纳斯一样,残缺才是最美丽的,千年难得一糊涂,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糊涂一点可能会使事情容易办好,如果事事都认真,那么人都没法活了。
在春秋时代,楚庄王有一次在宫殿中与大臣们彻夜饮宴交欢。酒酣耳热之际,突然大殿上的蜡烛被风吹灭了。有人趁暗拉扯了王妃的衣服,王妃急中生智,把那人帽子的缨带扯断,并悄悄告诉楚庄王。庄王此时展现出“领导人”容人的气度,并不想追究此事,立即下令说,今晚君臣痛饮,如果不拉断自己的帽带,就不算喝得畅快。在场的官员纷纷在黑暗中把帽带拉断,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几年后,吴国攻打楚国,楚庄王遇到生命危险。这时,有一位将领奋不顾身保护庄王,并5次冲入敌军阵营奋勇作战。战后,楚庄王召此人来问,那个人跪下说,我就是当年酒醉失礼之人,因为感念您不杀的恩德,自己的这条命早就是您的,今天才有机会报答您的恩情。
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各人有各人的机遇。有的人一生一帆风顺,有的人一生跌宕起伏,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不管人生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放弃,不要抱怨,更不要嫉恨。不贪,不嗔,不求,就会知足。知足自然常乐,知足的心,就会变得安宁。用平淡心处世,生活怎能不恬静快乐呢?
- 上一篇:“慢生活”是一种觉悟
- 下一篇: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活法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佛学常识]什么是空想
- [佛经名句]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佛学常识]什么是般若?
- [佛学常识]什么是十力
- [佛学常识]虚空藏菩萨的形象如何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掌中莲台有何象征含义
- [佛学常识]什么是文字禅?
- [佛学常识]佛为阿那律说八大人觉的内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在家修行]佛说的这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做到
- [佛与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