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浅谈学佛的一些感悟

\

  学佛以来我秉承爱国爱教的总原则,主修净土,偶尔也参参禅意,现将一些感悟与读者分享:

一、缘起心经

  我信佛来源于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心经》,当我看到“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时再结合学佛前前看《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理解到了心法如一,一念不生大智慧生,假心假身两空。不要有任何的情绪,每一个当下都不妄想、不颠倒、不迷惑、不烦恼、不分别、不对立、不执着。也不要有真心与假心的分别。不要立一个什么,立一个真心也是在执著和对立,因为你立一个真心就执着这个真心,并且还有假心与真心对立,不立真心那本来就是真心,本来就是真心本性。要不存两边,不立中间;两边不立,中间不存。本来清净,如如不动,法尔如是,本来如此。要对缘起假合而生,缘落化散而灭的无常世间彻底没意见。不要知见立知头上安头,不要落入别人的观念和评价里,也不要落入自己以前观念意理里。到这里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位居士拜访一位禅师,禅师就给这个居士倒茶。杯子满了禅师还在倒,居士就跟禅师说:“茶杯已经满了,茶水都溢出来了。”禅师说:“茶杯好比你的心,你的心如果装满了自己的观念和别人的评价,那么真理就进不去了。即便是别人给你灌输真理,真理也溢出来了,也进不了你的心里”。

  要舍识用根,舍生灭无常的认识,用不生不灭的根性,这样就悟到真心的本体。用真如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来修行,一刹那之间就与佛相应。如果用意识形态的轮回生灭心来修行就百千亿劫不能成佛。现在就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为本修因(为成佛种下善因),直接就契入佛的本怀。舍识用根就能直取佛道。

  往生净土不是临命终的事,临命终时,各种的病痛和折磨都来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呢?况且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临命终。《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所以不可得;现在就要安在清净自性里;未来还没有来到也不可得。我们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甚至可以说下一秒遇到什么都不知道,我们这个身体随时可能缘落化散而灭,所以不要在临命终才想到修行。

  当然修行也不要在相上打转,不要走形式,不落入极端,不要着魔。急着见佛成佛,刻意、专门、激进、的修行的这一念就是着魔。急着见佛,刻意、专门、激进的见佛,魔就会投其所好,让你见到种种的异相、怪相,觉得自己很有修行而动大我傲慢之心就会着魔。要清净心与佛相应自然成佛。有的人很用功的打坐,很用功的念佛经以至于会背整个的《大般若经》,但是不开悟还是没有用。佛经不是你会背就行了,而是要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说到修行我觉得其实就是生活。是用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心性来生活,在生活中让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心性发挥作用,发挥功能。不在乎是不是出家到寺院里当和尚。如果用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心性来生活,那么时时、事事、处处都是净土。呼吸便是梵文的唱诵;心跳就是寺院的晨钟暮鼓;身体就是深山的庙宇;两耳听经闻法就是菩提;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心性就是佛陀。竟然时时、事事、处处都是净土,何必非要去寺庙呢?不彻悟不能成佛,不管出家在家,只要用自己本来就具足的清净心性的功用来生活并且彻悟那必定成佛。

二、敬畏心

  我对经书是有敬畏心的,翻开经书前拜一拜,这个敬畏心来源于有信仰,另外来源于古代取经人的不易。例如青年的玄奘从中国的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经过八百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腹无水草,少有人烟的沙漠,一路上多有苦难,可谓是九死一生。经历十九年的艰苦跋涉于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到达古印度的那烂陀寺,年过百岁的戒贤法师冥冥之中等来了大唐的贵宾,初在那烂陀寺跟戒贤法师学佛法,戒贤法师授予玄奘很多的梵文经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回国后他在今天的大慈恩寺主持翻译大量经书,为众生讲解经文,功德无量。

  再有就是成佛之艰难,有个故事说:一座寺院的大殿,台阶上的方块砖和佛像都是用的一样的石头,做台阶的石头就问佛像为什么我被踩在脚下而你却受人顶礼膜拜,佛像说因为只用了四刀就造就了你而我却经历了千般的雕琢。

  关于鬼神之说我的态度是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重。清朝乾隆皇帝下令抛坟建园子时挖到一座墓地时发现地底下的石块上写着:“你不动我,我也不动你”,之后乾隆下令将此墓地回复原样。可见是要敬重鬼神的。

三、佛法中国化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但是盛大于中华大地。释迦摩尼佛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震旦有大乘根性之人”。传入中国则根据中国的情况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古印度的僧人是出去化缘接受众生供养的,而这个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传入中国转变成了僧人自己种地,自食其力。而这一转变则更有利于修行。很多高僧的偈子也与种地有关,比方说:“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若不是在田间地头手拿锄头退后一步锄一下地再退后一步锄一下地的辛苦劳作,怎能悟出“退步原来是向前”的意境呢?

四、心如止水

  心就像平静清澈的水,虽照应了外部一切景象却不染着。如果有尘土也不要紧,就让它慢慢彻底,不要晃动。

  学佛后感觉就是心的平静与平稳,不管遇到什么情绪波动小了。活在当下,我要的生活就是现在的生活,大脑的想法少了。即使是遭遇别人错误给自己带来的麻烦时也能够知道是自己业障所带来的遭遇。《周易》的盅卦上说:“君子以振民育德”,也就是用德来治理那些积累已久的弊端,用宽容的态度面对一切。

五、釜底抽薪

  解决烦恼要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也就是从因上解决。“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记得星云大师曾讲过一则故事: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鸟。茑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鸟无处可逃,疲累地飞行,心神涣散时鱼就从嘴里掉下来了。那群乌鸦朝着鱼落下的地方继续追逐。茑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我背负这条鱼,让我恐惧烦恼;在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忧愁。

  也就是放下就要放的彻底,把烦恼的源头放下,一系列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