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对“回头是岸”这四个字的粗浅理解
有一年夏天,我和几个道友一起朝拜普陀山。站在普陀山“百步沙”的沙滩上,我们一起眺望茫茫无际的大海,只看到大海从脚下一直延展到天边,根本无法看到大海的尽头。此时,阵阵海风从天边吹来,使得海面波涛汹涌,层层巨浪不时地冲击着海滩和海边的巨石,发出隆隆的巨响,震撼着我的耳鼓和心灵。这种平时在大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场景使我不禁陷入遐想和沉思。我想,这波涛汹涌的海面多像这喧闹的世界啊,而人生就像驾驶着一只小小的帆船在这样的海面上航行,随时都会遭遇痛苦、挫折和磨难的风浪,并且一不小心就会翻船,使自己在又苦又咸的海水中漂泊流浪。正当我处在这样的沉思之中,忽然刻在海边一块巨石上的四个大字“回头是岸”映入我的眼帘!此时,我的心不禁一亮,是啊!大海固然凶险多难,只要愿意回头,驶向岸边,当自己的双脚站在坚实的海岸上时,就会得到宁静和安乐,就再也不用畏惧大海中肆虐的狂风和汹涌的巨浪了。
回头是岸!从那次普陀之游归来之后,也不知为什么,这四个字常常跃入我的脑海,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时地促发我思考这四个字的深意。渐渐地,随着我对佛法理解的加深,对“回头是岸”这四个字的理解也似乎渐渐有了一点深入,并且内心深切地感到,一切佛法的义理似乎皆可含摄于这四个字中,因此内心对这四个字生起了很大的信心。这里,我不揣愚陋,愿意将自己对这四个字的粗浅理解和大家分享。
从比较浅的外义层次来解释,“回头是岸”这四个字是劝诫人们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归宿,让自己漂泊无依的心有所依靠。所谓心灵有依靠和归宿,就是心有一个坚定而正确的信念。诚然,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没有任何依靠,没有任何信念,那么这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时常就会陷入一片混乱,犹如在狂风巨浪的海上漂泊一样;而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有了依靠,思想和行为就会有坚定的信念,从而就可以避免混乱和痛苦,这样的人就好比上了岸,再也不用畏惧风浪的危害。现今,虽然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日渐增上,但是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却越来越剧烈。虽然身体住在豪华的房屋里面,整天驾驶着高档的小轿车,但心灵却没有一个所依和信念。不少人肆意地放纵着自己的心灵,任凭自己的心灵或贪或嗔、或傲慢或嫉妒,各种纷繁复杂、似是而非的邪说也像巨浪和狂风吹打帆船一样扰乱着许多人的心,使他们的思想没有依靠和信念,行为和语言也没有一个可靠的标准,因而他们的心灵感到苦闷、彷徨、混乱和不安。而当一个人的心灵有了一个正确的所依和信念之后,思想和行为就会有章可循,因此内心就会感到平静和安详,即使有时会遭遇一点风浪,但由于有一个坚定信念的缘故,内心也不会感到绝望和无依。所以,生活在世界上的人,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安详而宁静,就需要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正确的依靠。
释迦牟尼佛是世间的大觉者,经过无数劫的布施和修行,彻证了心的本性,无碍通达了一切宇宙万象的真谛;其所宣说的佛法,揭示了宇宙万象的奥秘,可以使所有的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安乐;对佛法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们,思想睿智,行为高尚,语言诚实。所以,“佛法僧”三宝是世间一切心灵可靠的皈依处。
通过对佛法的仔细闻思、观察、分析和研究就会知道,佛法中所说的“人有前世后世、因果不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等道理是真实不虚的,对此道理产生信念之人就会深深地知道人的一切快乐来源于善心、善行和善语,人的一切痛苦来源于恶心、恶行和恶语。所以,此时外义的“回头是岸”就会升华为“断恶行善”。一个人的恶心、恶行和恶语就是巨浪汹涌的“苦海”,而善心、善行和善语就是“岸”,“断恶”就是回头,“行善”就是靠岸。古人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一个内心断除了恶的人就不会再有痛苦,一个内心充满善的人就会具足诸多安乐。
从比较深的内义层次来解释,“回头是岸”这四个字是劝诫人们要回归自心。自心是“岸”,外境是“苦海”,“回头”就是从外境中回归自心。忘却调整自心,将安乐寄托于外境,就是到苦海里去流浪。如《入行论》中说:“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一个不知道心灵奥秘的人,就会将安乐建立于外境之上,外境顺的时候就快乐,外境不顺的时候就痛苦,这样的人终究只能在外境的“苦海”中没有意义地漂泊。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将安乐建立于“调整自心”之上,才是寻找到了获得安乐的究竟方法。将安乐建立于外境之上,犹如在沙滩上建筑高楼大厦一样不可靠,因为外境是迁流不息的无常本性,一切都处在不停的变化迁流之中;将安乐建立于外境之上,又犹如野鹿去追逐阳焰水解渴一样,最终会一无所获,因为外境本身就是虚幻不实的本性。
心的本面,无有迁变、恒常安乐、光明遍照、清净本然,这是真正了义的佛,所以“回归自心”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认识心的本面。当一个人彻底证悟了心的空性和光明本面时,此人就究竟彻底地从轮回的苦海中靠了“岸”。所以,回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再任凭六根向外奔驰,而是向内觉照,就是“回头”。一个人只要愿意“回头”,终究会“上岸”,而不愿回头之人,只能永远在外境的“苦海”中流浪。
回头是岸!使漂泊无依的心有正确的依靠,是从思想的混乱中“回头”;断恶行善,是从恶心、恶行和恶语中“回头”;将安乐建立于调整自心之上,是从外境的漂泊中“回头”;背尘合觉,歇念反观自心的本面,是从无明迷乱中“回头”。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每一个在轮回中流浪的众生都是活生生的佛,停止到外境上流浪和漂泊,回归自心,将注意力用来反观自心本面,就会渐渐趋于究竟安乐的彼岸!
- 上一篇:医者疗万病,莫揣开方人;法镜照自己,莫照制镜人
- 下一篇:禅悦柔忏让我身心柔软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佛学常识]什么是空想
- [佛经名句]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佛学常识]什么是般若?
- [佛学常识]什么是十力
- [佛学常识]虚空藏菩萨的形象如何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掌中莲台有何象征含义
- [佛学常识]什么是文字禅?
- [佛学常识]佛为阿那律说八大人觉的内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师]学佛一定要经过佛学院的教育吗?
- [在家修行]佛说的这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做到
- [佛与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