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自寻烦恼的三种表现

自寻烦恼的三种表现

  人活一世,谁都很难离开烦恼。烦恼其实不是外界给的,而是自寻烦恼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气,是你不够大度;因为郁闷,是你不够豁达;因为焦虑,是你不够从容;因为悲伤,是你不够坚强;因为惆怅,是你不够阳光;嫉妒,因为是你不够优秀……仔细想想,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不都在我们自己吗?那么人自寻烦恼的表现是什么呢?我总结如下:

一是嫉妒心引发的烦恼。

  世间人嫉妒的烦恼与生俱来的,这不要学的、不要教的。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中佛陀说嫉妒就是自己想获得名利,而不愿意他人也拥有,对于已经拥有的人生愤恨心。由此可见,嫉妒的根源,无非在于自私自利的心态,也就是我执

  嫉妒有三定律:

  一,不能容忍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优先性;

  二,不能容忍别人夺走原由自己占有的东西——私有性;

  三,不能容忍别人分享原由自己独占的东西——排他性。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圣经》中将嫉妒比喻为“凶眼”,占星家把不祥的星相叫作“恶容”。意思是说,人们在做出嫉妒行为时,其目光也会散发出恶意、面目是丑陋、扭曲的。

  嫉妒是严重的烦恼, 嫉妒的行为有什么果报呢,《德护长者经》云:嫉妒疾浊故。则失于善心。恶见三毒缘。如是贪增长。意思是说嫉妒是一种愚痴,会覆盖我们的善心,有了嫉妒,令贪嗔痴三毒会不断增长,摧毁自己的一切善根。

  嫉妒心理不但对一个人的身体伤害特别大(怒气伤肝,容易得肝病),还影响学习工作。嫉妒心强,会给人带来不良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嫉妒心强的人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因为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朋友想躲开他,不愿与他交往。

  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会让他感到孤独、寂寞。那么如何对治嫉妒心呢?佛教给我们,对治嫉妒心应当要学随喜。随喜,看到别人的成就超过自己,别人有荣、有富,那就太好了,我们要生欢喜心、赞叹。更进一步,我们还能够尽心尽力帮助他、促成他的好事。

  别人做好事,我们能够随喜,把他的好事功德变成我的好事功德,这何乐而不为呢?有嫉妒心是人愚痴、没有智慧的表现。有智慧的人、明白人绝不干这个事情。我们要希望自己修行将来没有障碍,一定要记住 随喜功德。你不去障碍别人,将来人家就不会障碍你;你要嫉妒障碍别人,必定有很多人嫉妒障碍你,这是因缘果报自然之理。

二是盲目攀比引发的烦恼。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所以,盲目攀比会让人生出莫大烦恼。“攀比”是个中性略带贬义的词,反义词则是“知足常乐”。但大家都知道,“知足”是最困难的了,而攀比却是常态。

  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和别人攀比,比如,从吃穿用到日常消费,从财富积累到学历经历,从职级职位到收入待遇,从出生条件到父母子女等等,如果一个人大事小事都喜欢与别人攀比,而且总是过度盲目地去攀比,则容易内心失衡、陷入迷茫,那样不但不会让你过得幸福,还会让你生活地很累,甚至会让你的人生观、价值观错乱,让你走向一条不归之路。

  比如,有一些当官的人在当官初始尚能做到清正自守,但看到一些商人老板们毫无才华学识,但却能坐拥豪宅、豪车代步,一番攀比之下,心态便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最终内心扭曲,开始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为是自己的私权可以为所欲为。

  正是攀比,导致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误入歧途。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所以有人说攀比是产生烦恼的根源。置身于物质丰盈、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如何避免不良影响、防止攀比心态,做到冷静理性、独善其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三是心胸狭窄、记恨心重引发的烦恼。

  一个人若心胸狭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那即使给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觉得这个世界太小,有诸多不满。一个人若心胸宽广,对任何事物都不执著,那即使他生活简陋,屋里只有一张床,他依然觉得天地很宽,心怀感恩

  心胸狭窄的人,一件特别小的事都容易放在心上,七想八想,疑神疑鬼。脑子里时时刻刻都不安宁,被各种杂念扰乱心绪,就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心经》里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我们要让内心清净,懂得随顺因缘,学会放下,活在当下,才会得到大自在。看人间,宽宽的是路,窄窄的却是心,人世间最多的遗憾是缺少那颗包容的心,人间多少错,最错是执着,人生多少失误,悲催还是耽误,风雨来去,花开易落,人间走过,不要错过。 心眼小的人就是活得苦、活得累。

  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往往记恨心也特别重,从而引发烦恼。每个人的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人:他们能把一件“小事”记挂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与人聊天的时候,非常喜欢“翻旧账”,能把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都给你复述出来。

  这样的人,心理学上把他们称为:“伤害念念不忘的人”,他们往往心眼小,又敏感,一旦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自己心里很难过去这个坎。

  所以,他们会把一些“伤害”珍藏很多年,一日不报复,一日不得安宁。记着曾经的怨恨,不去原谅别人就等于不原谅自己,怀有仇恨和报复的心理,永远不会生活得轻松。其实别人对你的伤害,就像射向你无毒的箭,但是没有射到你,而是掉在了地上。

  但最愚蠢的就是,很多人把别人射出但已经掉到地上的“箭”又捡起来,反复地刺进自己的心里,受没必要受的伤害,之后说箭很毒、很狠! 佛说: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那些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有原因的。那些伤害你的人,还有欺骗你的人,其实是来渡你的。把害你的人当作善知识,这也是佛教的伟大之处。那些让你吃尽苦头的人,那些给你伤害欺骗的人,你要学会感激和原谅。

  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原谅别人。在你原谅别人的时候,同时也就释放了你自己。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的是,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

  除以上说的种种自寻烦恼的表现外,一个人放不下、丢不掉、想不开的心态也是烦恼的根源。南怀瑾先生曾经这样说:修行的最高境界,无非是这九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当有些事不得不放下的时候,百感交集无所适从,从而烦恼滋生。

  有时是因为心爱之物的失去而放不下,有时是因为一段感情的离散而放不下,有时因为一个人的远去而难以释怀。其实,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人都有离开的那天,都有不得不放下的时刻,不论人、物、感情,在拥有的时候加倍珍惜,即使最终失去也就无憾了!

  但人常常有个通病,总是在力量分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你说我心里放不下,怎么放不下?这话中已经有答案,是你心里放不下,找我有什么办法?佛也没办法。

  聪明的人一听就懂了,放下就没事了嘛!对不对?什么是用功最好的办法?提得起,放得下,就行了。你们啊!提又提不起,放又放不下,一滩死水。学佛乃大丈夫事,说放下,就放下,你们还问如何放下?多笨啊!说不想就不想了嘛!还求个不想的办法,那不是又在想了,对不对?

  所以佛说“诸幻皆悉离”啊!甩不开常常出于无奈,有时是因为生活压力所致,有时是因为琐碎纠缠,这时烦恼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丢不掉的是种情绪,甩不开的是一种境地。有时是因为劳累,有时是因为病痛,有时是因为周遭亲人的不理解。这时最好的方式是去沟通与排解才能换一种心情。别让情绪郁结以至于越来越无法摆脱。

  总之,烦恼的根源,其实在自己。佛说: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这世间之事,也就是一念而已。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不自寻烦恼也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就是修炼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控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学会看淡一切,不再为世事凡事所困扰和烦恼,内心也会跟着慢慢变得强大。这样修行下去,你能以平常心,慈悲心、宽容心看待俗世这一切的时候,又怎么会烦恼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