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经首页大乘般若部大乘宝积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华严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小乘阿含部小乘单译经大乘单译经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论小乘论宋元续入藏诸论 西土圣贤撰集此土著述

毗尼关要卷第九

  清金陵宝华山律学沙门 德基 辑

  ●五九十波逸提法。分四。初总标。二别列戒相。三结问。四劝持。

  初总标。

  诸大德。是九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论篇聚。俱属第三。前三十事因财生犯。此九十事无因而犯。贪染虽轻。慢教无减。唯无财事为异。纵有过量。作床衣等。但违教而作。不类三十唯截坏而后忏悔也 又斯波逸提法。性该六聚。凡属故作。若轻若重。于方便位。皆有不敬圣教波逸提罪。此篇于诸篇中。独得堕称。所谓堕落烧煮覆障不如意处也。如 佛告目连曰。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波逸提。如夜摩天寿二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二十四亿四十千岁。睹此圣说。自当诫勖身心。慎思言行。则无非而不除。无戒而不净者也)。

  二别列戒相。有九十条。初知而妄语。乃至九十与佛等量作衣戒。

  ○第一知而妄语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 大乘同制。救 众生故得开。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诈妄事覆藏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释翅搜迦维罗卫国尼拘类园中。

  起缘人。

  有释迦子。字象力(按舍夷国有聚落名象力。因聚落以称名也。后于舍卫国命终。杂阿含经佛记云。此人犯三种非法。所谓悭贪愚痴嗔恚。当堕地狱中。偈云 若生不善心 成就贪嗔痴 此身自作恶 还复害于己 如芭蕉生实 自害于其身 若无贪嗔痴 是名为智慧 不害于己身 是名胜丈夫 是以应除断 贪嗔痴大患)。善能谈论。常于外道梵志论义。若不如时。便违反前语。若 僧中问是语时。即复违反前语。于众中知而妄语。诸梵志讥嫌。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释义 知而妄语者(律摄云。是决定心表非错误。妄语者。谓对了知人。违心异说。作诡诳言。名为妄语也)。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触言触。不知言知。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触言不触。知言不知。见者眼识。闻者耳识。触者鼻舌身三识。知者意识(萨婆多论云。见闻觉知。以三根性利。力用偏多。各分为名。三根性钝。力用处少。总名为觉。又复三根能取远境界。各分为名。三根近取境界。故合为名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妄语心。二正说时知是妄语。三说听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不见不闻。不触不知。言我见闻触知等。知而妄语。波逸提。

  本不作妄语意。妄语时。知是妄语。妄语已。不忆是妄语。故妄语。波逸提。

  于大众中。知而妄语。说而了了。波逸提。

  说而不了了。突吉罗。

  说戒时。乃至三问忆念罪。而不说者。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若遣使妄语。若书信妄语。尽突吉罗。

  根本律云。违心而说。皆得堕罪。

  若不违心而说者。无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不见言不见。不闻言不闻。不触言不触。不知言不知。见言见。闻言闻。触言触。知言知。意有见想。便说者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律摄云。佛之弟子言常说实。不应为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设被诬谤。亦不应作誓(雪者洗也。谓自洗清白也)。十诵律云。不得自咒咒他。不得以物自誓誓他。不得自投窜。令他投窜。咒与投窜一种故(即今投状诉神等事)。法死珠林云。妄语二报。一多诽谤。谓因前世不务诚实妄语无信。故感今生多被他人诽谤也。二为他人所诳。谓因前世专以妄语欺诳于人。故感今生为人之所诳惑也。

  ○第二毁呰语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若但毁呰。

  梵网云。若佛子无事。谤他良人善人。罪结轻垢。若合自赞。即自赞毁他戒摄结重。若增上烦恼犯者。失 菩萨戒。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出家人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比丘断诤事。以种类骂比丘。比丘惭愧。忘失前后。不得语。诸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种类毁呰语者。波逸提。

  释义 种类毁呰者。卑姓家生。行业亦卑。伎术工巧亦卑。或言汝是犯过人。或言汝多结使人。或言汝秃盲人。或言汝秃瞎人。

  卑者旃陀罗种(此云屠者。应法师云。此云严帜。一云主杀人。乃是西方屠杀之辈。以恶业自严。行时摇铃持竹。以为幖帜。故以为名。若不尔者。王必罪之。或翻可畏。法显传云。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竹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除粪种。竹师种。车师种。

  卑姓者拘凑(此是天竺[(白-日+田)/廾]小之姓也)。拘尸婆苏昼(此是天竺[(白-日+田)/廾]小种族)。迦叶(此翻龟氏。其先代学道。有灵龟负图而出。因以为姓。是天竺诸婆罗门之一姓。而非首族也)。阿提梨夜(或云阿支罗。北天竺多此姓也)。婆罗堕(此云捷疾。或云利根。本行集翻重幢。此是婆罗门十八姓中之一姓。元居[(白-日+田)/廾]末也)若非卑姓。习卑伎术。即是卑姓。

  卑业者。贩卖猪羊。杀牛。放鹰鹞。猎人网鱼。作贼捕贼者。守城知刑狱。

  卑伎术工巧者。锻作。木作。瓦陶作。皮韦作。剃发作。[竺-二+(方*其)]箕作。

  犯者波罗夷。僧残。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

  结者。从嗔恚乃至五百结。

  盲瞎者。盲瞎秃躄跛聋哑及余众患所加。

  若比丘骂余比丘言。汝生卑贱家。汝业卑。伎术卑。汝犯。汝结使。汝瞎秃。如是等。若面骂。若喻骂。若自比骂。面骂者。言汝是旃陀罗家生。除粪家生。乃至众患所加。喻骂者。汝似旃陀罗。汝似除粪种等。自比骂者。我非旃陀罗种。我非除粪种。我非众患所加(毁呰者。欲令前人羞愧。此有二。一由嗔忿。二因傲慢)。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毁呰心。二作毁呰语。三说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种类毁呰。语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罗。

  若以善法而面骂。若喻骂。若自比骂善法者。阿兰若乞食补衲衣。乃至坐禅人。

  面骂者。汝是阿兰若。乃至坐禅人。

  喻骂者。汝似阿兰若。乃至坐禅人。

  自比骂者。我非阿兰若。乃至坐禅人。

  若说了了不了了。皆突吉罗。

  五分云。毁呰余四众。突吉罗。

  比丘尼毁呰比丘比丘尼。波逸提。

  毁呰余三众。突吉罗。

  律摄云。毁呰俗人。亦得恶作。

  若求寂等。于苾刍等而毁呰。得恶作罪。

  对中方人作边地语。对边地人作中方语。若他解者得根本罪。若不解者得恶作罪。

  萨婆多论云。若轻毁狂心。乱心。病坏心。在家无师僧越济人。一切在家人。聋人。六罪人(犯四根本。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尽突吉罗。

  若遣使书信。突吉罗。

  设有先出家。而后癞病者。一切僧事得共作。若食时莫令坐众中。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相利故说。为法故说。为律故说。为教授故说。为亲厚故说。或戏笑说。或因语次失口说。或独说。梦中说。欲说此错说彼。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法苑珠林云。恶骂二报。一常闻恶音。谓因前世口无禁忌。发言粗恶。令不忍闻。故感今生常闻秽恶之音也。二恒有诤讼。谓因前世恃力怙势。好诤健讼。恶逆无德。故感今生常致诤讼而不和也。

  ○第三两舌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梵网经云。见持戒比丘。手捉香炉。行菩萨道。而斗遘两头。谤欺贤人。无恶不造等。此是性罪。

  律摄云。依门徒事由畜众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传彼此屏语。遂至众中未有斗事而生斗。已有斗事而不灭。诸比丘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两舌语者。波逸提。

  释义 两舌者(律摄云。为离间事。谓离间恩义。挑唆斗诤)。比丘斗乱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外道异学沙门婆罗门(如是互相斗乱)。斗乱者。某甲说是言。汝是旃陀罗种。除粪种(乃至众患所加。如前毁呰戒中不异。是名两舌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斗乱。二传彼此屏语。三说听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比丘斗乱。说而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罗。

  萨婆多云。若以八事传向四众。突吉罗(八事者。一种。二伎。三作。四犯。五病。六相。七烦恼。八骂)。传向在家无师僧。若遣使书信。狂心。乱心。病坏心。聋哑。越济人。六罪人。一切在家人。尽突吉罗。

  除此八事。更以余事者。云汝是多眠多食人。戏笑人。若言汝欺诳人。多情诈人。如是向比丘说者。闻与不闻。尽突吉罗。

  若不传彼此语。但二边说。令离散者。突吉罗。

  律摄云。为离间意。他不了时。但得恶罪。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破恶知识。破恶伴党。破方便坏僧者。破助破僧者。破作非法非律羯磨者。破若为僧为塔庙若和尚同和尚阿阇黎同阿阇黎。若知识亲友。若数数语者。无义无利。欲方便作无利义。破如是等人。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法苑珠林云。两舌语二报。一得蔽恶眷属。谓因前世两舌使人朋俦分离乖间。皆生怨恶。故感今生得蔽恶眷属也。二得不和合眷属。谓因前世两舌离间人之亲爱。使不和合。故感今生得不和合眷属也。

  ○第四与妇女同室宿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避世讥嫌。及护梵行。

  律摄云。由女人事淫染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尊者阿那律(或云阿那律陀。此云无灭。昔施食福。人天受乐。于今不灭。净名疏云。或云阿泥卢豆。或云阿[少/兔]楼驮。梵音楚夏不同耳。此云如意。或云无贫。过去饥世。曾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 天人之中。受如意乐。故名如意。尔来无所乏断。故名无贫。佛之从弟。斛饭王子。西域记云。阿泥[打-丁+聿]陀。旧曰阿那律者讹也 根本云。昔迦罗村驮佛制底之处。兴大供养。时有群贼欲行窃盗。入制底中。见其灯阇。遂便挑举。睹佛尊容。情生欢喜。即发大愿。愿我来世得遇大师。承事无倦。得妙天眼。人中第一。由彼愿力。今获天眼最为第一)。从舍卫国。向拘萨罗中路。至无比丘住处村。闻一淫女家。常止宾客。即往借宿门下。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时拘萨罗国诸长者。亦来投宿门屋下。坐相逼近。淫女生愍念心。令入舍内。尊者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淫女室中然烛。竟夕不绝。淫女于初夜来。求作夫。尊者默然不答不视。到后夜复求作夫。尊者复不答不视。何以故。由尊者得无上二俱解脱故(成实论云。二俱解脱者。一慧解脱。二心解脱。慧解脱者。谓以智慧断无明惑业之缚。而得解脱也。二心解脱者。谓因此心离于贪爱之缚。而得解脱。今尊者见思断尽。不染情欲。故不答不视)。此淫女即脱衣前捉。尊者以神通力。涌身在 空。淫女惭愧。着衣合掌。忏悔至三。尊者即下本处。说微妙法。淫女得法眼净。受三归五戒。为优婆夷。次日尊者受其供养而去。还僧伽蓝。向诸比丘说。少欲者嫌责。白佛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妇女同室宿者。波逸提。

  释义 妇女者。人女有知命根不断。室者。有四周墙壁。障上有覆。或前敞而无壁。或有虽覆而不遍。或虽覆遍而有开处(室者实也。人物实满其中。是谓曰室)。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知有妇女。二堪行淫境。三同室无隔。四胁卧着地。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先宿。妇女后至。或妇女先至。比丘后到。或二人俱至。若欹卧(欹音溪不正卧)随胁着地。波逸提。

  随转侧。波逸提。

  若天女阿修罗女龙女夜叉女饿鬼女同室宿。突吉罗。

  若黄门二根人同室宿。突吉罗。

  昼日妇女立比丘卧。突吉罗。

  萨婆多云。此戒亦身教成罪。亦人上成罪。一卧一波逸提。十卧十波逸提。是名身教成罪。若一卧有一女人。一堕罪。有十女人。十堕罪。是名人上得罪。

  若白衣舍内房舍各异。若比丘在一房中。女人在余房。比丘不闭房户。突吉罗。

  闭户。无犯。

  若树下。突吉罗。

  五分云。若同覆异隔。若大会说法。若母姊妹近亲疾患。有知男子自伴不卧。皆不犯。

  律摄云。若天龙女可见形者。及傍生女同处宿。咸得恶作。

  小傍生女不堪行淫者。不犯。

  若有父母夫主等守护者。同宿无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比丘不知彼室内有妇女而宿。若比丘先至。而妇女后至。比丘不知。若屋有覆而四边无障。或尽覆而半障。或尽覆而少障。或尽障而不覆。或尽障而少覆。或半覆半障。或少覆少障。或不覆不障露地。无犯。此室中若行若坐。无犯。若头眩倒地。若病卧。无犯。或为强力所捉。若为人所缚。若命难。净行难。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五同未受大戒人三宿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比丘同学。

  律摄云。由眠宿事不寂静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旷野城。

  起缘人。

  六群与诸长者共在讲堂宿。六群中有一人。乱心睡眠。转侧形露。有比丘以衣覆已。复更转侧露形。第二比丘复以衣覆。寻复转侧形起(善见云。临欲眠时。应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无常。不先作念。心即散乱。是故露身形也)。长者讥笑调弄。时眠比丘惭愧无颜。余比丘亦惭愧无颜。少欲比丘白佛。诃责结戒。不得与未受大戒人共宿。佛在拘睒毗国。诸比丘言。佛不听与未受大戒人共宿。当遣罗云去。时罗云无屋住。往佛厕上宿(善见云。罗云入佛厕。以袈裟敷地而眠。所以入佛厕者。以净洁故。多人以香花供养)。佛知往厕所作謦欬。罗云亦作謦欬声。 世尊知而故问。此中有谁。答言。我是罗云。问汝作何等。答诸比丘言。不得与未受具戒人共宿。驱我出。佛授指令捉将入自房共宿。明日集比丘告言。汝等无慈心。乃驱出小儿。是佛之子。不护我意耶。自今听比丘与未受大戒人共二宿。若至三宿。明相未出时。应起避去。若至第四宿。应自去。或使彼去。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未受大戒人共宿。过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释义 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余未受戒人是(谓三小众及白衣也)。过二宿至三宿者(萨婆多论云。所以听二宿者。若都不听。或有失命因缘。以怜愍故。得共二宿。以护佛法故。不听三宿)。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未受具人。二共房无隔。三过限不遣。四胁卧着地。

  定罪 此中犯者。本律得罪。同前戒。

  僧祇云。若与未受具人同屋宿。第三宿时当异房。若露地。露地风雨雪寒时。当还入房坐至地了。若老病不堪坐者。当以缦障。若齐项。若齐掖。缦下至地。不得容猫子过。若道行时。无帐缦者。若未受具人可信者。应语言。汝眠我当坐。比丘欲眠时。当唤使觉。我眠汝坐。若眠。汝无福德。

  萨婆多云。若共宿过二夜已。第三夜更共异人宿。波逸提。以前人相续故。若共宿二夜已。移在余处。过一宿已。还共宿无过。

  十诵云。有病比丘。使沙弥供给。虽卧无犯。是中有不病比丘。不应卧。

  根本云。如在行路过二宿。通夜应眠。勿生疑惑。

  目得迦云。不合与俗人求寂授学人(即学悔人)别住人同坐。必有难缘。无犯。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同前。

  会详 萨婆多云。结戒者。为佛法尊重故。为息诽谤故。

  ○第六与未受戒人共诵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比丘同学。

  律摄云。由教授事。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旷野城。

  起缘人。

  六群与诸长者。共在讲堂诵佛经。语声高大。如婆罗门诵书声无异。乱诸坐禅者。诸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未受戒人共诵者。波逸提。

  释义 未受戒者。除比丘比丘尼。余者是。共诵者(五分云。并诵者俱时诵。或授声未绝。彼已诵。或彼诵未竟。此复授)。句义非句义。句味非句味。字义非字义。

  句义者。与人同诵。不前不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义。是诸佛教(句义者。偈中一句。是名句。又云。有字义昧。是名为句。句足义足。是名句义)。非句义者。如一人说诸恶莫作未竟。第二人抄前言诸恶莫作(非句义者。如一人说句未了。第二人复抄前而言者。句既未了。其义有缺。名非句义)。句味者。二人共诵。不前不后。眼无常。耳无常。乃至意无常(句味者。谓字虽同。其义有别。故云句味也)。非句味者。如人未称眼无常。第二人抄前言眼无常(非句味准前知)。字义者。二人共诵。不前不后。阿罗波遮那。

  非字义者。一人未称言阿。第二人抄前言阿(义味等同前 文殊菩萨法一品云。阿罗跛者那者。是满一切愿义。何以故。阿字乐欲菩提义。罗字染着不舍众生义。跛字第一义谛义。者字妙行义。那字无自性义。乐欲菩提。不舍众生染。第一义谛中。行行修习。诸法无有自性。才说此陀罗尼。一切 如来所说法。摄入五字中。能令利益众生。 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法者。佛所说。 声闻所说。仙人所说。诸天所说。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未受具人。二是三藏文句。三不先教诲。四同诵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与未受戒人共诵。一说二说三说。若口授。若书授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天子。阿修罗子。夜叉子。龙子。干闼婆子。畜生能变形者同诵。说而了了。突吉罗。

  若师不教言。我说竟。汝可说者。师突吉罗。

  若授弟子经。应教言。待我诵断。汝当诵。若不受语者。不复得教。

  僧祗云。虽比丘尼受具戒。亦不得教。

  善见云。若长行同诵者。随字得罪。若佛 涅槃后。迦叶为上座。五百罗汉所集三藏。若共未受具戒人同诵此法者。得波逸提。

  若法师所撰文字。共同诵者。不犯。

  戒因缘经云。若比丘向未受戒者。说一句戒。波逸提(由六群向沙弥说毗尼故制。盖以五篇之名。唯大僧法。沙弥等。必不可闻。闻则成盗法重难故)。律摄云。若不请。辄为人说。得越法罪。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我说竟汝说。一人诵竟一人书。若二人同业同诵。或戏笑语。疾疾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七向未具人说他粗罪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义疏云。说过者有两。一陷没心。欲令前人失名利等。二治罚心。欲令前人被系缚等。此二心皆是业主。必犯重戒。若奖劝心说。及被差说罪。皆不犯。又犯七逆十重。前人失戒。失戒后说。但犯轻垢。

  律摄云。此由未近圆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三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耆阇崛山。有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在下行坐。

  起缘人。

  六群语诸白衣。此等人犯如是如是事。故众僧罚。使在下行坐。有过比丘闻之惭愧。余比丘亦惭愧白佛。诃责结戒。犯粗恶罪。不得向未受大戒人说。时诸比丘不知粗恶罪。不粗恶罪。后乃知是粗恶罪。或有作波逸提忏悔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不犯。故更加知字。后舍利弗为僧所差。在王众中。说调达过。生畏慎心。佛言。僧差无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他有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除僧羯磨。波逸提。

  释义 粗恶罪者。波罗夷僧残。

  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余者是。

  除僧羯磨者(僧白二羯磨差说无犯)。僧者。同一羯磨同一说戒。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知是粗罪。二僧不差说。三所对未具戒人。四说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知他比丘有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除粗罪已。更以余罪。向未受大戒人说。突吉罗。

  自犯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突吉罗。

  除比丘比丘尼。以余人粗恶罪。向未受大戒人说。突吉罗(余人者。出家三小众。及在家二众也)。粗恶粗恶想。波逸提。

  粗恶疑。突吉罗。

  非粗恶粗恶想。突吉罗。

  非粗恶疑。突吉罗。

  僧祇云。比丘尼虽受具戒。亦不得向说。

  根本云。若于不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说。得堕罪。

  若于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说。得突吉罗。

  若于不知俗家。作先知想疑。不犯。

  五分云。教向甲说而向乙说。教说此罪而说彼罪。皆波逸提。

  十诵云。若羯磨此比丘作说罪人。余比丘说者。突吉罗。

  若令向此人说此处说。向余人余处说者。突吉罗。

  若僧作随意随时随处说罪羯磨者说。无犯(问五分教向甲说而向乙说等。皆波逸提。十诵向余人余处说。突吉罗。此二何从。答既被僧差。则所向虽或失当。宜从十诵结经。设以恶心欲令陷没。故向乙说。宜从五分结重也)。萨婆多云。向未受具戒人说二篇罪名。波逸提。

  说罪事。突吉罗。

  若说下三篇罪名。突吉罗。

  说罪事。亦突吉罗。

  不问前比丘有罪无罪。向未受具戒人说其粗罪。尽波逸提。

  若遣使书信印。亦突吉罗。

  若说出佛身血。坏僧轮对首。偷兰。

  若说四事边十三事边。一切偷兰遮。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不知。若众僧差。粗恶非粗恶想。若白衣先已闻。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萨婆多云。结戒者。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者。则前人于佛法中。无信敬心。故宁破塔坏像。不得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罪过。则破法身故(可不慎之)。

  ○第八向外人说证法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律摄云。因未近圆人。似求名利。似有贪故。制斯学处(戒因缘经中乃向沙弥说故制)。

  缘起处。

  佛在毗舍离狝猴江边楼阁精舍。

  起缘人。

  知而故问婆裘园比丘。颇实尔耶。答言实尔。佛言。汝等痴人。真实犹不得向人说。况不实。呵责结戒(准此义。即前大妄语戒因缘并起。不实者结重。实者从轻。结集之时。轻重各列)。

  所立戒相。

  若比丘向未受戒人。说过人法。言我见是。我知是。实者波逸提。

  释义 如初篇第四戒中。更无异故不出。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实得上人法。二举意向未受具人说。三说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彼真实有此事。向未受大戒人。说而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若手印书。若作知相遣人。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若天子。阿修罗子。夜叉子。干闼婆子。龙子。饿鬼子。畜生能变化者。向说得上人法。了了不了了。尽突吉罗。

  向受大戒人。非同意者。说突吉罗。

  自称言。我得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向人说者。波逸提。

  五分云。受大戒人不问而向说。语语突吉罗。

  不犯者。泥洹时说。

  律摄云。对俗人现神通。得恶作罪(神者。如比丘有大神力。能无量变化。震动大地。以一为多。以多为一。若近物远物。是神非通。通者。若墙壁高山。彻过无碍。如行虚空凌虚如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日月威光。以手扪摸。乃至梵天身得自在。是名通也。今云神通。二法合说)。不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调伏故。虽现无犯。

  言我清净持戒。突吉罗。

  若说天龙鬼神来至我所。为名利故。波逸提。

  若言旋风土鬼来至我所。为名利故。突吉罗。

  若实诵三藏。随所诵经。随所解义。随所问答。为名利故。向人说者。突吉罗。

  摩得勒伽云。向狂人散乱心人重病人说。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实得上人法。自言是业报。不言是修得。向同意比丘说。若说根力觉道解脱三昧。不向人说我得。或戏笑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萨婆多云。结戒者。为大人法故。若自称德行。覆藏过罪。是小人法。为平等法故。若自种圣德。则贤愚各异。前人于众僧。无平等心故。

  ○第九与女人过说法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须护讥嫌。必若不起讥嫌。随机广略为说无犯。此是制罪。

  律摄云。因说法事淫染过限讥嫌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三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迦留陀夷诣一大长者家。在姑前。与儿妇耳语说法。姑见问妇。说何等事。妇言。与我说法。姑言。若说法者当高声。令我等闻。云何乃耳中独说耶。乞食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与女人说法。波逸提。时有女人请比丘说法。比丘畏慎白佛。佛言。听比丘与女人说法。不得过五六语。诸比丘复以畏慎心。以无有知男子便休。不与女人说法。佛言。自今已去。除有知男子。听过五六语。与女人说法。如是请授五戒。说五戒法。受八戒。说八戒。法说八圣道法。十不善法。十善法。诸女问义。以无知男子。皆不敢为受。为说答义。佛言。自今已去。听无知男子。乃至问义。若不解。当广说(起缘虽多。唯三缘制戒。故云三缘合结也)。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释义 女人者(人女有知。未命断。能解知善恶言义)。法者(律摄云。谓是如来所说。或声闻所说)。五语者。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受戒揵度云。世尊食后。告五比丘色无我。若色是我者。色不增益。而我不受苦。若色是我者。应得自在。欲得如是色。不用如是色。以色无我故。而色增长。故受诸苦。亦复不能得随意。欲得如是色便得。不用如是色便不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六语者。眼无常。耳无常。鼻舌身意无常(无常经云。假使妙高山。劫尽皆散坏。大海深无底。亦复有枯竭。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法。不被无常吞 净名疏云。身无常等者。决择记云。约生老病死配之。缘初起名生。本无有故无常也。老夺盛色故无强也。病为疾苦所侵故无力也。死来灭坏故无坚也。此约粗事无常。亦云一期无常。言速朽之法。不可住也。此约细无常。亦云刹那无常。若悟此生灭无常。得四沙门果故。即藏教义也)。过者(律摄云。过五至六。过六至七。是名过也)。有知男子者。解粗恶不粗恶事(僧祗云。若盲若聋若眠。亦名无知男子。若减七岁。若过七岁。不解好恶语义味。不名有知男子。若七岁若过七岁。解好恶义味。是名有知男子 萨婆多云。有知男子者。谓解人情语言。意趣可作证明者。要是相解言语。若方类不同者。一切不听。男子必是白衣。一切出家人亦不得以事同。故。正使众僧集会。若有女人若多若少。无有知男子。不得为说。得为尼说法。一切尼众以教诫法故无过)。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人女有知解。二所说佛法。三无知男子。四过说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徐有知男子。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若天女。阿修罗女。龙女。夜又女。干闼婆女。饿鬼女。畜生女能变化不能变化者。为说过五六语。了了不了了。尽突吉罗。

  五分云。为女人说五六语竟。语言法正。齐此从坐起去。更有因缘。复来坐为说。不犯。

  若说五六语竟。更有女人来。为后女人说。如是相续为无量女人说。皆不犯。

  若自诵经。女人来听。若女人问义。要使得解。过五六语。皆不犯。

  萨婆多云。女者能受淫欲者。若石女若小女未堪任作淫欲者。突吉罗。

  若说世间常事。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五六语有知男子前过说。若无知男子前授优婆夷五戒。及说五戒法。与八关斋。说八关斋法。说八圣道。及十不善。十善法。及女人问义。若不解广为说。若戏笑语。疾疾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法华云。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

  ○第十掘地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此是制罪。

  律摄云。由作鄙业妨废正修。因坏地事。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旷野城。

  起缘人。

  六群与佛修治讲堂。自手掘地。诸长者讥嫌。断他命根。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不听自手掘地。六群复教人掘言。掘是置是。诸长者复讥嫌。佛言。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提。

  释义 自手掘地者。已掘地未掘地。若已掘地。经四月被雨渍。还如本(十诵云。地有二种。生地。不生地。多雨国土。八月地生。少雨国土。四月地生。除是名不生地。文八月谓惊蛰后立冬前。四月谓夏四月 律摄云。生地者。谓未曾掘。若曾经掘。被天雨湿。或余水沾时经三月。是名生地。若无雨湿及余水沾润时经六月。亦名生地。异此非生。自作教他。成犯)。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是生地。二生地想。三故掘。四要伤土。

  定罪 此中犯者。若用锄。或以?斫。或以椎。或以镰刀刺。乃至指爪掐伤地。一切波逸提。

  打栓入地。波逸提。

  地上然火。波逸提。

  有地想。波逸提(谓地作地想。非是砂石想)。若不教言看是知是。突吉罗(此是净语。令彼净人自知所应掘应置。比丘法不得直言掘是置是也)。僧祇云。若河边坎上。以脚蹋堕。蹋蹋波夜提。

  坎岸边行土崩。无犯。

  若营事比丘多塔物僧物。欲藏地中。若在露处生地。不得自掘。当使净人知。若在覆处死地。得自掘藏。钉栓拔栓亦尔。

  若死土被雨已。不得自取。使净人取尽。雨所洽际。然后自取。无罪。

  掘地。波夜提。

  半沙。越毗尼罪。

  纯沙。无罪。

  若石姜石粪灰亦如是。

  萨婆多云。不生地触上干土。突吉罗。

  下侵湿地。犯堕。

  墙根齐筑处。不犯。以异于地。故虽筑治。若湿相淹发。犯堕。

  凡欲取菜草土。当遥言。某处有好者净来。若到边指示。犯也。

  蚁封雨时。犯突吉罗。以非根本实地故。若中生草触草犯堕。封土犯突吉罗者。有少相连分故。屋下地犯堕。通覆处处地若土起。犯突吉罗。及下地犯堕。

  十诵云。掘不生地。一掘一突吉罗。

  掘生地。一掘一波逸提。

  若比丘作师匠。欲新起佛图僧坊画地作模。不犯。余比丘画者。犯罪。

  若金银等矿。若雌黄赭土白墡处。生石处。黑石处。沙处。盐处掘者。不犯。

  根本律云。若营作比丘欲定基时。得好星。候吉辰。无有净人。应自以栓钉地。记疆界深四指者。无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语言知是看是。若曳材木曳竹。若离倒地扶正。若反砖石。取牛粪。取崩岸土。若鼠坏土。若除经行处土。若除屋内土。若来往经行。若扫地。若杖筑地。若不故掘。一切不犯。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十一坏鬼神村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此是制罪。

  律摄云。因种子及鬼神邨事以讥嫌无悲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旷野城。

  起缘人。

  告诸比丘。有一旷野比丘。修治房舍。自斫树耶。答言实斫。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坏鬼神村。波逸提。

  释义 鬼神者。非人是(婆沙云。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又云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名之为鬼。谓彼饿鬼恒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 光明疏云。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隐显变化。故曰神也)。村者。一切草木是。村有五种。一根种呵梨陀(即黄姜也)。忧尸罗(即香莩也。此云茅香根。正法念处经云。是冷药草名。根本云。香附子)。贸他致吒(是雀头香)。卢犍(即黄连也)。及根余所生者是(因根生故。名根种也)。枝种者。柳舍摩(是菩提树也)。婆罗醯陀(谓贝多罗树也。此二种树。见交广有。余方不见)。及余枝种等是(因枝发生。故云枝种)。节生种者。苏蔓那华(又云须曼那。此云善摄意。亦名苏摩那华。其色黄白极香。树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盖。其华香气与末利华相似)。苏罗婆(未详)。蒲醯那(是外国草名也)。勒蓼(即是蓼草。其味苦辣。类有多种。天蓼亦云水红草。多生水傍。苗茎尺余。叶大色赤白。马蓼叶大同前。卑湿之地亦生。水蓼生浅水中。叶大有黑点。毛蓼冬根不死。叶上有毛。白蓼红蓼香蓼禾蓼等)。及余节生种者是。

  覆罗种者(是虚中种也)。甘蔗。竹苇。藕根。及余覆罗生种者是(覆罗未知何义。诸部节种)。子种者。子还生子者是(即如稻麦麻豆粟等子。还生子故)。若斫截堕故。名坏鬼神村也(律摄云。村者聚义。谓是林薄诸鬼神鸟兽等禀生命者托之而住。犹若人村。坏者。是拗拉拔掘斩截摧伤之总名也)。

  犯缘 此戒具足四缘。方成本罪。一是生草木。二草木想。三故坏。四斫截断。

  定罪 此中犯者。于五生种中。若生生想。自断。若教他断。若自炒。教他炒。自煮。教他煮。波逸提。

  若生疑。突吉罗。

  生非生想。突吉罗。

  非生生想。突吉罗。

  非生疑。突吉罗。

  草木七种色。青。黄。赤。白。黑。缥(青白色即浅青色也)。紫色。

  生草木作生草木想。若自断。教他断。若自炒。教他炒。自煮。教他煮。波逸提。

  生草木疑。突吉罗。

  生草木非生草木想。突吉罗。

  非生草木生草木想。突吉罗。

  非生草木疑。突吉罗。

  若打栓着树上。波逸提。

  若以火着生草木上。波逸提。

  若断多分生草木。波逸提。

  若断半干半生草木。突吉罗。

  若不言看是知是。突吉罗。

  五分律云。若比丘一一所须语净人言。汝知是。若不解。复语言汝看是。若不解。复语言与我是。

  若为火烧。若折。若斫。知必不生。不犯。

  住处庭中生草。听使净人知。

  摩得勒伽云。以灰土沙覆生草。突吉罗。

  语余人言。取是果。我欲食。突吉罗。

  生果未净。全咽。突吉罗。

  取木耳。突吉罗。

  打熟果落。突吉罗。

  打生果落。波逸提。

  善见云。木倒笮比丘而不死。虽手中有刀斧等。宁守死不斫木掘土以脱命。何以故。掘土斫木得堕。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

  若人放火烧寺。为护住处。得刬草掘土以断火。不犯。

  若水中翻莲花浮萍。突吉罗。

  若离水。波逸提。

  若须花果。得举树枝下。使净人取。不犯。不得令枝折。若树高净人不及。比丘得抱净人取。不犯。

  若树押人。比丘得斫树掘地以救其命。不犯(问上云木倒笮。比丘不得斫木掘土以脱命。下云若树押人。比丘得斫树掘地以救其命。此二义何从。答木笮比丘不得斫木掘土。正谓自利。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也。树押于人。得斫树掘地。务当救人。不犯禁戒。自他俱利。正与大乘教意相符也)。萨婆多云。不问有种子无种子。要须净而食不净果。若合子吞咽。突吉罗。

  若啮破。波逸提。

  第三分云。不应不净果便食。应作五种净法食。一火净。二刀净。三疮净。四鸟啄净。五不中种净。是中初后两种净已都食。余三种净。应去子食。不应啖不净果菜。不应自作净。不应自手捉令人作净。应置地使人作净。作净已不应不受而食。

  律摄云。若蒲桃瓜果总为一聚。于三四处以火拄之。此便为净。若刀爪一一皆须别净。

  僧祇云。有国土作谷聚。畏非人偷。以灰火烧上作识。即此为净。如摩摩帝有仓谷未净。畏年少比丘不知法。使净人火净。至仓谷尽。比丘恒得语言舂去。不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五分云。余三众无故。杀生草木。突吉罗。

  萨婆多云。三众是净人。不犯(问今此二律其义何从。答若无故杀生草木。必从五分结罪。若为 三宝营作。即依萨婆多无犯。开遮得所。义无乖谬也)。

  开缘 不犯者。言看是知是。若断枯干草木。若于生草木上。曳木曳竹。若生草覆道。以杖披遮令开。若以瓦石拄之。而断伤草木。若除经行地土。及扫经行来往处地。误拨断生草木。若以杖筑地。拨生草木断。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根本云。凡授事人为营作故。将伐树时。于七日前。在彼树下。设诸祭食。诵经咒愿。说十善道。赞叹善业。复应告言。若于此树。旧住天神应别求居止此树。今为三宝有所营作。过七日已。当斩伐之。若伐树时。有异相现者。应为赞叹。施舍功德。说悭贪过。若仍现异相。即不应伐。若无别相。应可伐之。

  萨婆多云。结戒者。为不恼众生故。为止诽谤故。为大护佛法故。凡有三戒。大利益佛法。一不得担。二不得杀草木。三不得掘地。若不制三戒。一切国王当使比丘种种作役。有此三戒。帝主一切息心。

  根本杂事云。得义尸罗国有医钵罗龙王。化身为摩纳婆形(此云儒童)。持满箧金。遍游诸处。说偈问言 何处王为上 于染而染着 无染而有染 何者是愚夫 何处愚者忧 何处智者喜 谁和合别离 说名为安乐 若有解者。即以金箧供养。然无有人能解释者。渐行至婆罗痆斯国。复如是唱。有人报言。有上智人。住阿兰若。名那剌陀。当解斯义。未几那剌陀至。龙以偈问。彼闻记忆。告言。十二年后当为汝解释。龙言。太长久。渐求减至七日。时那剌陀即往告五比丘。五比丘答言。汝可问佛。即诣鹿林。礼足而坐。佛为说法。证预流果。愿求出家。佛言。先为摩纳婆解释颂义。然后出家。应如是答。

  第六王为上。

  染处即生着。

  无染而起染。

  说此是愚夫。

  愚者于此忧。

  智人于此喜。

  爱处能别离。

  此则名安乐。

  彼若不解。更为说颂。

  若人闻妙语。

  解已修胜定。

  若闻不了义。

  彼人由放逸。

  彼若更疑。汝可对彼。以爪截叶。若问世尊出世。报言已出。若问何处。报言在施鹿林。时那剌陀受佛教已。至龙王所。具答如上。彼龙化作转轮圣王。往世尊所。佛言。汝愚痴人。于迦摄波佛时。受佛禁戒。不能护持。感此下劣长寿龙身。今者何故还起诈心。汝今可复本形。龙言。世尊。我是龙身。多诸怨恶。恐有众生共相损害。佛敕金手神。为之守护。龙王别至一处。遂复本形。身有七头。头尾相去有二百驿。一一头上各生一医罗大树。被风摇动。脓血皆流。沾污形骸。臭秽可恶。常有蝇蛆。诸虫遍其身上。昼夜[口*(一/巾)]食。是时龙王即以本身。诣世尊所。礼足却住。白言。唯愿世尊。为我授记。当于何日。舍此龙身。佛言。当来人寿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号曰慈氏。为汝授记。当免龙身。龙王悲哭。诸头眼中一时泪出。成十四河。驶流惊注。佛令裁止。勿致损国。龙礼佛足。忽然不现。大众问其往因。佛言。迦摄波佛时。此龙于佛法中。出家修行。善闲三藏。具习定门。经行医罗树下。以自策励。树叶打头。即便忍受。后时系心疲倦。从定而起。策念经行。叶还打头极痛。发嗔怒心。即以两手。折其树叶投地。作如是语。迦摄波佛于无情物上。见何过咎。而制学处。令受斯苦。由彼猛毒嗔心毁戒。命终堕此龙中。

  ○第十二异语恼他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违恼事嗔恚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拘睒毗国瞿师罗园中。

  起缘人。

  尊者阐陀犯罪。诸比丘问言。汝自知犯罪耶。即以余事报言。汝向谁语。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语我。为语谁耶。是谁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见罪。云何言我有罪。诸比丘白佛。佛以无数方便呵责。听僧与作余语。羯磨结戒。余语者波逸提。后便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诸比丘白佛呵责已。听僧与阐陀作触恼羯磨。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妄作异语恼他者。波逸提。

  释义 妄作异语者(善见云。若比丘见阐那捉银钱。比丘语言。何以捉银钱。答言。我捉锡钱非银钱。或见饮酒语言。汝何以饮酒。答言。我饮水。语言。汝何以与女人独坐屏处。答言。有智男子。是名余语。或时默然不答 律摄云。如有苾刍问苾刍言。尔见如是相貌苾刍。及俗人男女不。便作恼心。而答之曰。如此之人我不曾见。但见两脚从此而去。或时默然。是谓异语恼他)。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恼他。二余语触恼。三僧与作羯磨已。

  定罪 此中犯者。僧未作白。作余语。汝向谁说。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我说。为余人说。我不见此罪。如是语者。尽突吉罗。

  若作白已。如是语者。尽波逸提。

  若未白。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一切突吉罗。

  若作白竟。一切波逸提。

  若上座唤来不来。突吉罗(违逆众僧结重。违逆上座结轻)。僧祇云。若僧中问异答异。得波夜提。

  若多人中和尚阿阇黎诸长老前问异答异。越毗尼罪。

  律摄云。若于僧伽及尊重类。称理之教。垢心违恼。亦得堕罪。

  非称理教。作违恼言。得恶作。

  若向不解人。而作违恼。亦恶作罪。

  若差知众事。以垢恶心。应作不作。不应作而作。皆得堕罪。

  若无恶心。得恶作罪。

  五分云。若轻戒波逸提。

  师令扫地不扫。教顺扫而逆扫。皆突吉罗。

  根本云。若苾刍见猎人逐獐鹿等入寺内。彼问颇见有鹿从此过不。不应答言见。若是寒时。报言。可入温室向火。若是热时。报言。可入凉室饮水。若彼云。我不疲倦。我问走鹿。应自观指甲。报言。我见指甲。若更问者。应观太虚。报言。我见太虚。若彼云。我不问指甲及太虚。然问可杀有情于此过不。即应遍观四方。作如是念。于胜义谛一切诸行。本无有情。报言。我不见有情。此皆无犯。若余问时。不如实答。皆得堕罪。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重听不解。前语有参差。汝向谁说。乃至我不见此罪。若欲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僧若塔寺。若和尚阿阇黎亲旧知识。欲为作无利益羯磨。不与和合。唤来不来。教莫来便来。不犯。若一坐食。若不作余食法食。若病唤起不起。不犯。或舍崩坏。或烧。或毒蛇入舍。乃至命难。梵行难。教莫起便起。不犯。若恶心问上人法汝说是。不与说。不犯。若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僧塔寺和尚阿阇黎亲旧知识为作无利益。教莫语便语。不犯。若小语。疾疾语。梦中语。若独语。欲说此错说彼。不犯。

  律摄云。若口有病。含药不言。无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